撰 文丨陳立涓
編 輯丨美 圻
文娛價值官解讀:
ID:wenyujiazhiguan
如今的中女群體,早不再是只顧著相夫教子,整日素面朝天、艱苦樸素的中年女性,而是能活出精彩當下的獨立女性。生命來到收入最豐厚的階段,相比中男,中女更愿意為取悅自己一擲千金,是當下消費市場的主力受眾。
所以,近年來為中女提供的內容往往更容易產生爆款,不少進入中年的實力女演員、歌手、創作者也開始被關注。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針對中女群體制作的內容產品也逐漸形成新類型。這個現象的背后,是以中女受眾的強大消費意愿作為支撐。
今年三月,李靜在短視頻賽道上的系列節目《看不見的更年期》一經發布,全網觀看量很快破億。短劇《家里家外》上線引爆流量和話題,再婚女性重啟美好生活的故事讓不少中女看后直呼“編劇懂我!”此外,伊能靜、鐘麗緹、寧靜等中女明星,更是通過自己的創業經歷+短視頻+直播帶貨,充分展現出內容賦能商業的可能性,也讓內容行業無法忽視這片中女藍海。
但是,當創作者們開始取悅中女的時候,我們觀察到透支女性話題、過度消耗女性信任的內容,不僅難留存,很快就會被中女市場所拋棄。而那些拓寬情感維度、具有創新精神的內容,則更容易被中女們所接受。
這條競爭還不算激烈的賽道上,相信很快又能見證新爆款。
李靜復出短賽道
流量爆發在“絕經期”
魏紅已經收到三個女朋友分別推給她的《看不見的更年期》,“我今年54歲,已經更年期2年了。每個女性都逃不開更年期這個命題,而可怕的是我們對此一無所知。”每一段切片里的話,都像給魏紅量身定制的。今年52歲的魏紅感覺在看姐妹對她親切地講述,告訴她中女應該如何面對生命中最大的“挑戰”。
誰都想不到,在中女的內容賽道上,李靜突然造出了新爆款——更年期,這個沒人愿意討論,但又是所有女性都無法繞開的話題。據第三方數據顯示,目前《看不見的更年期》短視頻全網觀看已經破億,節目以理性和科學角度切入,專家進行科普解讀,女明星參與討論。隨著節目上線,大量二創切片在各短視頻平臺上刷屏傳播。
《看不見的更年期》被制作方定義為“以更年期為主題的科普類紀錄片”,目前在抖音、芒果TV、騰訊視頻、優酷、湖南經視、金鷹紀實等平臺上線。節目由知名主持人李靜發起、東方風行與當紅不讓聯合出品,通過明星和公眾人物的真實故事,加上醫學解讀,直面中年女性共同的生理階段。
據《柳葉刀》上的文章顯示,有超過 75% 的更年期女性會出現潮熱和盜汗、情緒低落等不適癥狀。但在我國,選擇更年期治療的女性卻不足 2%。“和專家們聊天后我才知道,很多人都不太能接受關于更年期的治療和宣教,會有一種‘病恥感’。”作為紀錄片核心人物,54 歲的李靜選擇直面更年期帶來的身心變化,并讓更多女性有所準備。
李靜還坦言,激素水平的波動曾讓她陷入長達兩年的情緒低谷,體重上升、自我價值感崩塌等心理困擾。“那段時間我甚至覺得自己做過的節目都是‘垃圾’,這種自我否定幾乎摧毀了我的自信。”可是這些自身經歷過的蛻變并沒有打敗李靜,反而成就了她的二次內容創業。通過網友反饋不難看出,這檔節目的成功具備一個必然因素,那就是女性群體要面對的必經之路。
曾經因為創建娛樂節目《非常靜距離》并擔任主持的李靜,是早期內容創業者,在經歷過中女的心理和身體蛻變后,她不僅激活了身體的活力,并嘗試挑戰短視頻賽道的內容創作。李靜公開絕經經歷的舉動,無疑是女性自信的一種體現,也是一次深刻的社會革命。李靜的復出為更年期女性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為內容創作者帶來新的啟示——從真誠出發永遠都有成為爆款的內容。
興風作浪的姐姐
卻無法乘風2025
4月1日,《乘風2025》因為“全場都在喊黑幕”登上熱搜第二的位置,緊隨其后的是“吳宣儀三公分數”。
起因是《乘風2025》三公舞臺上,吳宣儀組以刀群舞+高音雙殺的《風月》燃炸全場。據飯拍直拍顯示,吳宣儀連續完成三個定點空翻,vava展現驚人22秒連續高音,現場觀眾投票器亮起率高達93%。然而,最終得分卻以3分之差輸給了宋妍霏組,評委“情感共鳴不足”的評語讓臺下噓聲四起。
燈光暗下后,現場爆發的不是掌聲,而是震耳欲聾的“黑幕”聲。
“選不到人還硬要做的一季。”“前面都又糊又尬了,謝娜出現的時候我直接關掉了電視,告辭。”“都唱成這樣了還給一群5A,導演是有多不敢得罪人還是湖南臺要力捧某些人啊!謝娜這幾年主持是一點沒進步啊。初舞臺看不下去了,棄了。”觀眾在各社交媒體上留下的評語,反映出他們對《乘風2025》的不滿情緒。
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到《乘風2025》,這檔以中女明星為主角的綜藝雖然改了名字,內核卻沒變過。只是節目來到第六年,從第一季的驚喜連連落入不溫不火尷尬的處境,不少用戶質疑,“這應該是最后一季了吧?”
雖然每季對“浪姐”都報以期待,但今年節目顯然進入到瓶頸期了。首先是選人上的失敗,實力歌手太少導致歌舞呈現不夠精彩。演員姐姐占比太大,但唱歌和舞蹈能力有限,修音師甚至無法對齊音頻和視頻,口型錯位影響觀看體驗。舞臺設在戶外的確是在努力創新了,但戶外對收音和表現力的考驗非常大,根據觀眾吐槽可以看出戶外效果不如之前在棚里的震撼。
如果說,看姐姐不是為了欣賞歌舞表演,只是看“扯頭花”,那么這季還真有些噱頭。首先是曹穎挑戰王珞丹的底線,追問“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么?可能有點尷尬……”內娛都知道這個認錯人的話題是王珞丹的禁區,而曹穎的追問讓我們看到,人活到中年不一定都能心智成熟,有些低情商的人底色或非善意。
另一個貢獻看點的是陳德容,她在節目里和同組姐姐王蓉橫眉冷對的態度,加上超低配合度,尤其是舞臺上“劃水”的表現,都讓網友紛紛懷疑她什么也不想做為什么要來這檔節目?但萬萬沒想到的事,公演后陳德容留下,王蓉卻被淘汰。結果央視文藝三天連發六條王蓉的經典舞臺,配文“實力不該被流量淹沒”,外加30萬網友“復活”簽名,觀眾用自己的方式讓真正配得上舞臺的王蓉再次回到節目中。
當然,節目也有可圈可點的地方。比如62歲的葉童為女性展示自律能保持年輕狀態的成果。曾經高不可攀的主持人侯佩岑,在節目中毫無偶像包袱,以平常心和幽默感贏得了粉絲們的喜愛。原本不被節目重視的李晟,通過實力獲得斷層領先的成績。姐姐們在節目中閃耀著中女的魅力和光芒,讓年輕女生不懼未來,讓中女觀眾找到榜樣和方向。
其實“浪姐”的誕生,一度為中女市場帶來新的增量空間。彼時,在低迷的綜藝大環境下,第一季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從人選、專業能力、舞臺呈現、話題度,幾乎把中女內容的能量拉到滿格。寧靜、伊能靜等中女明星還通過節目的流量加持,找到自己新的創業方向。鐘麗緹即使早早就被淘汰,但她的感言激勵了很多女生:老并不可怕,人生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能言敗。第一季的節目,一方面為中女受眾拉滿情緒價值,一方面為中女內容提供新的可能性,做到難得的全贏效果。
但是隨著之后幾季節目失去資源優勢,話題頻頻出現負面討論,營銷過度不斷透支粉絲的耐心,失去“破浪”的《乘風2025》,也失去了中女這片豐沛的市場。
2025誰在撬動
中女市場的新增量?
在當下的在內容市場上,無論是短視頻、直播、綜藝、劇集、短劇、電影……只要是針對中女群體的作品,或提供情緒價值、或提出解決方案的,確實都更容易造就爆款。
比如馬伊琍主演的電影《愛情神話》,雖然是中年單親媽媽的故事線,卻絲毫沒有苦澀凄涼,反而讓當代女性獨立、自信的一面鮮活地躍然銀幕。這部電影也拿到票房2.6億的好成績。《好東西》同樣是單身媽媽的主線故事,沒有單親帶娃苦大仇深的悲情戲碼,而是中女在經歷人生后敢于創造游戲規則的爽。這部電影累積票房已經達到7.21億,這樣的成績足以作者中女消費實力。
綜藝行業一直不乏中女內容,比如《媽媽是超人》《花兒與少年》《浪姐》《一路繁花》等都因為聚焦中年女性群體而收獲不少關注。尤其是前不久愛奇藝制作的《一路繁花》,年輕網友看過表示,姐姐們的身體和精神狀態甚至超越自己。
優酷獨播的訪談節目《第一人稱復數》是由周軼君主持的,她通過與女性嘉賓的對談,探討家事、國事、天下事、女性處境等,以女性視角挖掘生命意義,讓觀眾在談話中獲得啟發。
短劇和短視頻更是推動中女內容多元發展的重要支點。前不久引爆抖音的短劇《家里家外》一改低俗無腦的內容,以重組婚姻生活為主線,勾勒出一幅女性善良堅韌,持續完成自我成長的美好素描。
在抖音、快手、小紅書上,“去媽味”的話題深受女性喜愛,中女們積極展示自己的多元身份,創業者、旅行者、健身達人……弱化“家庭主婦”的標簽。從“50歲阿姨自駕游”的走紅,到“40歲重啟人生”的創業媽媽,中女經濟獨立+精神獨立的話題,成就流量新趨勢。
文娛價值官看到,基于當下已經成熟的內容市場,“中女向”的增長需求仍然不斷攀升,那些真正有價值的內容,首先要具備真實共鳴的核心,從“家庭敘事”轉向“自我敘事”,打破年齡焦慮、容貌焦慮,為受眾提供情緒價值,深刻理解中女需求的創作者,就有機會搶占這片內容藍海。
本文為文娛價值官原創作品。
郵箱:meiqi402@163.com
歡迎關注視頻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