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喂養
學齡前階段是家長培養寶寶良好飲食習慣、促進寶寶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斷提升,獨立活動范圍增大,因此父母和喂養者更要幫助寶寶們養成良好、健康的飲食習慣。
2~5歲的寶寶逐漸開始吃“大人飯”,在這個時期,他們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同時好奇心和模仿能力也在不斷提升。那么,如何通過科學喂養幫助學齡前兒童健康成長呢?
一、科學喂養,我們要避免什么誤區?
誤區一:吃鹽能長力氣
一歲之內,寶寶食物中所含有的鈉已經基本能滿足自身成長需要,一般情況下,一歲之內盡量不要給寶寶吃鹽。如果吃鹽過早、過多,會加重寶寶的腎臟負擔,且鈉攝入過多會影響鈣質的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類似寶寶醬油、寶寶零食中也會含有大量的鈉,一定要適量食用。
誤區二:不喝奶就能喝乳飲料
很多祖輩容易出現這樣的喂養問題:寶寶斷奶后,為了給寶寶補充營養,一些爺爺奶奶會給寶寶喝各種優酸乳、益生菌飲料,認為既好喝又有營養。
事實上,這類食品的前兩位成分通常是水和糖,第三位甚至更往后才是牛乳。因此,大部分乳飲料都沒有營養,更不用說補鈣了。
誤區三:小孩得從小吃鈣片
年輕父母非常關注給寶寶補充各種營養元素,鈣、鐵、鋅、硒都是常見的補充營養元素。然而,我們不能盲目給寶寶服用各種營養補劑,因為雖然這些補劑能補充微量元素,但非必要的補充可能會給寶寶造成額外的身體代謝負擔。
誤區四:果汁美味營養好
眾所周知,水果營養豐富、口味多樣,深受小寶寶的喜愛。但對于年齡較小的寶寶來說,如果喂養者將水果當主食或者將水果榨汁給寶寶喝,反而不利于寶寶的成長。將水果榨汁喝并不會提高其營養成分,反而因為糖分過高更容易導致寶寶挑食厭食的問題,長期如此還容易出現肥胖和齲齒的問題。
二、科學喂養,助力學齡前兒童健康成長
《2022版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詳細指出了學齡前兒童的喂養要求,喂養者們可以參考以下標準優化自身的喂養方法:
1. 食物多樣、規律就餐。
學齡前兒童的飲食要均衡、多樣,規律的就餐能讓寶寶獲取全面而充足的食物。
在多樣的飲食中,讓寶寶不挑食、愛吃飯。飲食多樣意味著寶寶每天進食的食物種類需達到十二種以上,每周達到25種。需要注意的是,饅頭、花卷都屬于同一類食物。
在這個時期,學齡前兒童的飲食自主性開始萌發,寶寶可能對某種食物產生莫名的喜愛或挑食。此時,喂養者們可以通過轉換烹調方式、互換同類食物的方式讓寶寶對食物產生興趣。
除了早中晚三餐外,為了保障學齡前兒童的營養需求,可以在上下午各加一次餐。此外,還需注意適當選擇零食,在不影響正常食欲的基礎上適量食用。
2. 足量飲水、補充營養。
學齡前兒童新陳代謝旺盛、活動量較大,因此要及時補充水分,并選擇營養密度較高的食物。建議學齡前兒童養成飲奶的習慣,每日飲奶量控制在400~500ml;三歲以后,可以考慮選擇沒有添加糖的液態奶、兒童奶粉、酸奶、奶酪等。每日飲水量應控制在1200~1600ml,不建議飲用含糖飲料。
在這個時期,學齡前兒童的飲食自主性開始萌發,寶寶可能對某種食物產生莫名的喜愛或挑食。此時,喂養者們可以通過轉換烹調方式、互換同類食物的方式讓寶寶對食物產生興趣。
除了早中晚三餐外,為了保障學齡前兒童的營養需求,可以在上下午各加一次餐。此外,還需注意適當選擇零食,在不影響正常食欲的基礎上適量食用。
3. 定期監測、多多運動。
建議喂養者每隔半年為寶寶做一次身高體重的測量,作為近期喂養情況的參考。
根據兒童的體格指標變化調整喂養方案是比較科學的。
科學喂養
因為每個寶寶都不同,不是一套方法就能完全適應所有寶寶。建議家長們根據自家寶寶進行調整,找到最適合寶寶的喂養方式!
說明:文字原創,部分圖片由AI生成。作者: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婦幼保健院 李華榮
編輯:郝學婧李碩然
審核:姜峰 李雅琴
關注“姜大夫答疑”
分享交流專業、有趣的健康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