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個月就要中考了,初三學生是怎么學習的?這是不少家長非常關心的事,近日,一位老師發了一篇文章,引發無數網友圍觀。
一位九年級教師正在給“動態淘汰班”上課。這個班級的學生,是學校三年來通過“末位淘汰”篩選出的“牛鬼蛇神”——優等生被不斷抽走,違紀生持續塞入。當教研室領導巡課發現,班上不少學生趴著睡覺,于是氣勢洶洶地沖進教室,試圖拍醒一個趴著睡覺的學生時,迎接他的是一聲怒吼:“你踏馬的吵什么吵?”領導僵在原地,教師沉默以對。評論區瞬間炸鍋:“睡覺的學生,竟是對老師最大的尊重?”(引用自@溫柔的星空1Ec)
這些孩子這么差天天睡覺,為什么還愿意去學校?
一條高贊評論揭開真相:“學校里多留幾個睡覺的學生,社會上就少了幾個混混。”九年義務教育都沒有接受完。打工都不會有人要。這并非戲言,某校初一“睡神”每天準時到校,躺地酣睡一年半,考試全交白卷;初三班級里,10名“睡神”與5名“勉強及格者”共享教室(數據來自@米多95、@小島百姓)。當這種班級淪為“回收站”(睡覺反而成了差生們最后的體面——不鬧事、不影響他人,已是這群少年對規則的妥協。
評論區,不少網友披露自己所在學校也是這樣,美其名曰“分層教學”。這樣分層教學的效果如何?
老師痛苦,學生痛苦。老師看不到希望,學生干脆破罐子破摔。“分班時美其名曰‘因材施教’,實則是校長追求升學率的遮羞布。”動態淘汰造了雙重惡性循環:被抽走優生的班級士氣潰散,被塞入差生的班級管理癱瘓。一位帶過“睡神班”的教師坦言:“學生連逆襲的機會都被剝奪,除了躺平還能怎么反抗?”(更荒誕的是,某些農村學校已將“安靜睡覺”納入三好學生評選標準(@可靠荷葉Du),這是對教育異化的黑色反諷。
當巡課領導發現不少學生睡覺,老師熟視無睹的時候,面對領導的質問,那位九年級教師的反擊——“有本事你去管!”——道出了差班教師的集體困境。他們被迫在“嚴管引發沖突”與“放任遭到處分”之間走鋼絲。評論區一位老教師感慨:“能守住教室底線,已是差班教師最大的功德。”不是差班老師愿意躺平,他們已經在盡自己最大可能挽救愿意學的孩子,不愿睡覺的孩子。
有沒有辦法改變這種初中課堂困境現狀?
有,即是校長嚴格按照教育方針政策辦學,放棄唯分數論,實現從管人到育人的轉變。不分好班、差班。面對升學率壓力時,能堅持用"成長檔案袋"替代模擬考排名作為教學改進依據。當評價從"分數裁判"轉向"成長伙伴",教育才能真正完成從工具理性到價值理性的升華。
那聲“你踏么的吵什么吵”,撕開了教育功利化的膿瘡;教師含淚默認的姿態,折射出系統變革的緊迫。當課堂上的鼾聲變成生存策略,或許我們該思考:真正的教育,是讓每個孩子找到安放尊嚴的位置,而非在淘汰賽中淪為“安靜睡覺的好孩子”。而這些轉變,需要校長們有面對升學壓力時的教育定力。
你認為初中分好班差班,是挽救學生還是在摧殘教育?
(圖源網絡,圖文不相關,侵聯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