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從2022年開打到現在,給全世界都上了生動的一課,尤其是對中國來說,這場仗看得是觸目驚心。俄羅斯和烏克蘭你來我往,導彈、無人機、制導炸彈輪番上陣,看得出來現代戰爭已經不是以前那種堆人堆炮的玩法了。
中國作為軍事大國,這幾年一直在盯著這場沖突看,琢磨著怎么調整自己的戰略。特別是制導炸彈這東西,在俄烏戰場上大放異彩,讓中國意識到:導彈可以少搞點,但制導炸彈這玩意兒,得囤上幾萬枚備戰才踏實。這篇文章就來聊聊為啥俄烏沖突會給中國帶來這么大觸動,制導炸彈到底有啥用,中國咋想的,又咋干的,最后再看看國際上咋看這事兒。
俄烏沖突咋回事,中國看了啥
俄烏沖突這事兒,得從頭說起。2022年2月24號,俄羅斯直接對烏克蘭動手了,打的理由一大堆:歷史恩怨、地緣政治、北約東擴、民族問題,等等。俄羅斯這邊是鐵了心要收拾烏克蘭,烏克蘭那邊靠著西方支援,死扛到底。這仗一打就是好幾年,規模大、時間長,完全超出了很多人一開始的預想。俄羅斯扔了導彈、無人機、制導炸彈,烏克蘭也有自己的招數,兩邊打得是天昏地暗。
中國呢,一直在旁邊冷眼旁觀。不是說湊熱鬧,而是這場仗真能看出不少門道。俄羅斯一開始靠導彈砸,氣勢洶洶,但沒多久就發現,導彈這東西太貴,用起來心疼。烏克蘭這邊呢,靠著北約的援助,弄了不少高科技裝備,硬是頂住了壓力。雙方打著打著,俄羅斯這邊開始大量用制導炸彈,效果好得嚇人,烏克蘭的指揮部、彈藥庫、防空系統,一個個被炸得稀巴爛。這仗打下來,現代戰爭的模樣暴露無遺:高精度打擊成了主流,靠人海戰術或者亂砸一通的時代過去了。
中國看完這場仗,最大的感觸就是:現代戰爭得靠精準打。導彈雖然牛,但造價高得離譜,一枚少說幾百萬美元,打幾發就得喘口氣。而制導炸彈呢,便宜多了,精度也不差,能批量生產,關鍵是能持續用,性價比高到爆。俄羅斯用這玩意兒,把烏克蘭揍得夠嗆,中國這邊一看,哎喲,這東西好使,得學起來。
制導炸彈到底有多牛
制導炸彈是啥?簡單說,就是裝了導航系統的炸彈,能自己找目標,扔下去基本不會跑偏。跟以前那種扔下去全憑運氣的“啞彈”比,這玩意兒命中率高得嚇人。現代戰爭里,制導炸彈能干的事兒多了去了:炸指揮部、砸彈藥庫、斷后勤,甚至還能打移動目標,靈活得不行。
俄烏沖突里,俄羅斯用制導炸彈干了不少大事。2022年3月,俄軍用制導炸彈一發干掉了烏克蘭的一個大彈藥庫,爆炸那動靜,直接讓烏軍少了好幾天的補給。同年10月,又一枚制導炸彈砸中烏克蘭的指揮中心,指揮官當場懵圈,部隊亂成一團。這種精準打擊,直接讓烏克蘭的戰斗力大打折扣。
為啥制導炸彈這么好用?第一,準。激光制導、衛星制導,扔下去誤差也就幾米,基本是指哪打哪。第二,便宜。一枚制導炸彈成本也就幾十萬人民幣,導彈動不動幾百萬,差了好幾倍。第三,靈活。飛機能扔,無人機也能扔,適應性強。第四,能批量造。生產簡單,原材料不稀缺,打仗時消耗再多也能補得上。
中國看了這場仗,算了一筆賬:導彈是戰略武器,嚇唬人用用就行,真打持久戰,還得靠制導炸彈這種“經濟實惠”的家伙。俄烏沖突里,俄羅斯導彈用著用著就少了,制導炸彈卻一直沒斷貨,這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嗎?
中國咋調整戰略
中國這些年軍事發展一直沒停過,俄烏沖突一打,等于給中國開了個免費的“教學課”。中國本來就有制導炸彈的基礎,20世紀90年代就搞過這東西。2004年,LT2激光制導炸彈問世,精度高,能穿透云層,挺靠譜。后來技術越來越成熟,制導炸彈的種類也多了起來。
俄烏沖突后,中國明顯加快了步伐。2023年,軍工企業接到任務:制導炸彈得加緊研發。2024年,新一代激光制導炸彈測試成功,誤差小到離譜,部隊試了都說好。2025年,中國還跟烏克蘭搞了點技術合作,把人家的經驗拿過來,升級了自己的貨。研發上花了大心思,生產上也沒閑著。2025年,國內好幾個工廠24小時連軸轉,制導炸彈堆滿倉庫,據說總數已經好幾萬枚了。
為啥這么拼?一是形勢逼的。中國周邊不太平,臺海、南海、邊境,哪哪都有點火藥味,得多備點家伙事兒。二是學聰明了。俄烏沖突證明,現代戰爭不是比誰導彈多,而是比誰能持久打、精準打。制導炸彈正好符合這要求,研發加儲備,雙管齊下,戰略上更有底氣。
中國為啥要囤幾萬枚制導炸彈?這事兒得從大環境和實戰需求說起。
第一,嚇唬人。國際上盯著中國的眼睛不少,美國、日本、印度,哪個不是虎視眈眈?囤幾萬枚制導炸彈,放那兒就是個信號:別惹我,真打起來我可不含糊。這種威懾力,比幾枚導彈擺著還管用。
第二,打得起?,F代戰爭消耗大,俄烏沖突里,雙方一天能扔幾百發炮彈、幾十枚炸彈,導彈都舍不得用。制導炸彈便宜,能多造,真打起來幾天扔幾千枚都不心疼,保證持續火力壓著對方喘不過氣。
第三,防意外。中國地盤大,戰略縱深深,但敵人要搞斬首行動或者打關鍵節點,制導炸彈是最好的反制手段。手里攥著幾萬枚,隨時能還擊,誰敢輕舉妄動?
第四,技術成熟了。中國這幾年在制導炸彈上投了不少錢,技術已經很靠譜,生產效率也上去了。既然能造、造得快,為啥不多囤點?打仗這東西,備足了比臨時抱佛腳強。
國際上咋看這事兒
中國囤制導炸彈,國際上自然炸了鍋。西方那邊,有人跳出來說:中國這是要搞軍備競賽,加劇地區緊張。還有人酸溜溜地說,中國這是學俄羅斯,想在亞太稱霸。中國這邊回應得挺硬氣:我們這是保家衛國,維護和平,不針對誰,誰也別瞎猜。
其實中國也沒光顧著自己玩。2025年,中國跟幾個友好國家簽了協議,共享制導炸彈技術,一起造一起用。這種合作,一方面是拉攏盟友,另一方面也算給國際社會個交代:看,我不是獨吞好處,大家有份兒。
不過話說回來,國際上咋看不重要,關鍵是中國自己心里有數。俄烏沖突這堂課太深刻了,中國不想當那個沒準備的學生。囤制導炸彈,不是為了打誰,而是為了不被打。
俄烏沖突這事兒,真把中國打醒了。導彈這東西,威風是威風,但不頂餓。制導炸彈便宜、好用、能囤,簡直是現代戰爭的“剛需”。中國這幾年加緊研發、儲備幾萬枚,不是瞎折騰,而是實打實的戰略需要。未來咋樣誰也不知道,但有備無患總沒錯。國際上吵吵歸吵吵,中國該干啥還得干啥,畢竟安全這東西,靠自己最靠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