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西藏村民為了飲水修渠,經(jīng)過商議之后,打算炸毀一塊千年“神石”,專家趕過去查看,驚訝道;“一人滅一國”是真的?。?br/>這位專家名叫霍巍,當時正在西藏的吉隆縣宗嘎鄉(xiāng)研究文物,當時這個鄉(xiāng)里的一個村正在農(nóng)忙時節(jié),需要引水灌溉農(nóng)田,正巧村里一塊放置了不知道有幾千年的大石頭擋住了村民引水灌溉的主要方向。
由于嫌棄這塊兒沒用的石頭太過礙事,于是村民決定聯(lián)名給縣長寫信,要求炸開這塊兒石頭。
縣長也覺得沒啥,炸開一塊兒石頭而已,簽字認可之后,還沒忘給鄉(xiāng)里上報。
當時宗嘎鄉(xiāng)的鄉(xiāng)長是一個有眼光的老知識分子,得知此事后覺得哪怕是一塊兒石頭,這么多年了,也應(yīng)該有它的歷史意義,況且他見過那塊兒石頭,依稀記得上面還有字呢。
沉思之間,這位鄉(xiāng)長忽然想起那位正好在這里做研究的考古專家霍巍,于是便火急火燎的找到霍巍,趕緊拉住他對他說:“霍老師,趕緊的,我們鄉(xiāng)里的一個村落要炸一塊兒大石頭,據(jù)說這個石頭的歷史得有上千年了,麻煩您過去看看,有沒有研究的價值,不然直接炸了真的怪可惜的?!?br/>霍巍一聽,立馬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萬一石頭上有什么不得了的歷史記錄,這一炸那可就什么都沒有了啊。
霍巍趕快跟著鄉(xiāng)長朝著那個村落趕去。
好在等他們到了地方,村民還沒來得及炸開巨石,霍巍三步并作兩步來到大石頭旁邊,用手中的刷子細細打理上面的灰塵,果然看到了不少密密麻麻的字。
更讓他吃驚的是,一些文字顯然不是藏文,而是漢字!
霍巍于是便讓人找來小型切割機,沿著石頭下部,小心翼翼地把所有有字的石頭都給整齊切走,這樣就可以把石頭上的字全都挪走,而剩下的石頭也可以讓村民隨意處置,不用擔心巨石會阻礙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了。
把這些有字的石頭運回研究所后,霍巍立即組織人員開始研究,很快,他就從漢字中找到了一個重磅消息。
因為那串漢字明明寫的是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的事跡,而且顯然是王玄策那個年代,也就是唐朝時就刻上的。
王玄策本人是唐朝一個品級很小的官員,連武將都算不上,只是由于機緣巧合被朝廷安排出使天竺國。
當時正是唐太宗李世民統(tǒng)治時期,唐朝武力之強大,使王玄策等人帶著30人就敢直接出使天竺國。
可惜王玄策等人運氣有點差,當時正好天竺國發(fā)生內(nèi)亂,阿羅那順造反后看王玄策一行不順眼,就出重兵把王玄策一行給俘虜了。
可王玄策也不是好惹的,作為唐朝使節(jié)竟然被俘虜,那可比殺了他還難受。
于是王玄策便趁著夜色和士兵松懈,一個人掙脫束縛逃了出去,然后他就找到附近的吐蕃人,見到了松贊干布。
王玄策找松贊干布也沒有別的意思,那就是借兵。
當時松贊干布正好娶了文成公主,和唐朝正處于蜜月時期,而且他早就看天族不爽了,于是欣然允諾。
正好松贊干布娶的另一個國家的公主的部族泥婆羅當時也在吐蕃交流,泥婆羅(后世尼泊爾)人聽說這件事后也愿意給王玄策一些兵。
這樣一來,王玄策帶著1200吐蕃兵,7000泥婆羅騎兵,起兵攻打天竺叛軍。
后來沒過多長時間王玄策就指揮兵馬把天竺打的大敗,給長安送去了很多貢品,才堪堪終止王玄策可怕的進攻。
而這就是屬于王玄策的“一人滅一國”的故事。
由于戰(zhàn)果實在太大,加上王玄策本人官職微小,在那個時代有許多更出名的武將,所以在史書上對王玄策的描寫很少,后世人都有點質(zhì)疑王玄策一人滅一國的含金量了。
而1990年保護性搶救下來的石刻,則為王玄策當時的事跡再次正名,實在是善事一件。
信息來源:
人民網(wǎng)——大唐王玄策 這個外交官不尋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