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農村老漢謝寶金被軍博館的工作人員呵斥,他委屈地哽咽道:“這臺發電機是我千里迢迢背回來的,我想再摸一下,曾經和紅軍一起奮斗的‘老伙計’”。
老漢的哭聲引起了博物館負責人的注意,立即派人來了解事情真相。這位農村老漢是誰?他和這臺發電機有怎樣的故事?
一、受邀參加紅軍
1952年,一位老紅軍戰士向部隊提出申請,轉業回到家鄉。他沒有接受組織上安排的工作,而是選擇回到家鄉,從事當時最臟最累的工作,收廢品(什么都收)。當時的廢品站收購東西可謂是來者不拒。
各種廢棄物品堆積在一起臭氣熏天,那個年代的收購種類非常繁雜,不僅有廢銅爛鋁,還有廢舊書籍、爛布頭子、牛羊豬的脊骨都在收購范圍內,夏天收購站更不能帶,有種讓人退避三舍的氣味。
但他對此卻視而不見,每天工作十分賣力。他的家人十分不理解他的行為和舉動,不理解他為什么放棄遠大前程,回到家鄉干收廢品的工作,如此吃力不討好。
家鄉人都嘲笑他,因為大家都知道他是從北京回來的退役士兵,在村里可謂是手眼通天的大人物,不理解他為什么會放棄大好前程回到家鄉干這種臟亂臭的工作,他卻樂此不疲。
1976年,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慕名來到位于北京的軍事博物館,來到館內看到一臺紅軍時期留下的發電機,伸手想要觸摸,卻遭到身旁工作人員的怒斥和阻止。
只因這臺發電機是一件紅軍時期的文物,是一件非常寶貴的文物,當年負責紅軍發報傳遞信息等重要任務,建國后,被北京軍博館收藏保護起來,避免文物遭到損壞,所以老漢想要觸摸時,才會被呵斥。
可老漢見狀卻委屈地哭了,哭聲一出,瞬間引起周圍人的注意,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館內工作人員欺負這位農村老漢呢?
這位慕名來到軍博館的老漢名叫謝金寶,1989年生人,是個地地道道的江西漢子,老家租住在當地的謝屋村,此時的中國戰亂不斷,有野心的人掀起更多戰爭,頻繁的戰爭和高額的稅收,讓謝家的生活變得很艱難。
謝金寶從小就因為家境的原因,錯失上學的機會,從小開始懂事,做一個男子漢,撐起家里的半邊天,也許是天賦異稟,謝金寶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身材卻生得高大魁梧。
25歲時身高就達到一米九,因為常年下地、干活勞作,他力大無窮,肩膀能夠挑起重達300斤的糧食或者貨物,因為身高和一身怪力遠近聞名。
為了養家他多次換工作,最后選擇進入當地的煤礦挖煤,賺錢謀生,1932年的某一天,他突然被一個人喊住,來人是手握我黨經濟命脈的毛澤民同志,此行的目的是為了邀請他參加革命。
此前他也了解到紅軍這支部隊,知道他們是為了老百姓打天下,但因為要養家并沒有投身其中的打算,此時有人來邀請,他只好拒絕,就同意此事。
為此他告別家人和三個男娃,讓他們照顧好母親,初次加入紅軍,他沒有被派往前線部隊,而是被派往后勤部門,負責管理部隊中唯一的寶貝疙瘩手搖發電機,當時我軍剛剛組建無線通信大隊。
1934年因為戰斗失敗,紅軍隊伍被迫離開革命蘇區開始轉移,之后踏上長征路,眾所周知,長征條件十分艱苦,一路上的環境非常艱苦,沿途非?;臎觥?/p>
長征前,謝金寶得到新的任命,成為一名連長,帶領戰士們專門管理這臺手搖發電機,此時我軍要想跟其他部隊聯絡,需要靠電臺,可以說電臺成了毛主席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此時全軍上下就這一臺手搖發電機,十分寶貴,并且當時的手搖發電機十分笨重,不好攜帶,整機重達六十八公斤,換算下來足足有136斤,長征開始前,我軍的處境就十分危險,為了擺脫敵人的圍剿,一直是急行軍。
謝金寶和連里的戰士任務更加繁重,除了自己所攜帶的物資,還有一百多斤的鐵疙瘩,跟隨黨中央的腳步,隨叫隨到,隨時為電臺充電,任務十分艱巨,謝金寶所在的發電機護送連隊多達128人。
此時謝金寶等人只有一個使命,那就是“人在發電機在”,不管多困難,都要保護好發電機。
湘江戰役我軍損失非常慘重,這絕對是我軍歷史上危險程度最高的一戰,8萬紅軍戰士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下僅剩下3萬人成功突破敵人的封鎖。
這場戰役指揮時,光是從中央軍委內指揮部就發往各支部隊多達上百份電文,其中五份關乎其他部隊生死存亡的重要電文上標著“十萬火急”四個大字,信息能傳遞出去,離不開謝金寶在一旁發電,手搖發電機,發電時也需要費很大的力氣。
二、順利抵達延安
萬里長征會遇到無數艱難險阻,過河就是一大難題,作為一個發電裝置,發電機自然是不能進水,一旦進水,就會面臨報廢的結局。
過了河之后的運輸依舊很困難,他們負重前行,發電機要輕拿輕放,不能有絲毫磕碰,怕把發電機磕壞,需要提防下雨等情況,還要在敵人的圍追堵截、敵機的轟炸下避免飛機被損壞。
而謝寶金所在的連隊,為了保護發電機,需要幾個人同時抬,這樣目標在長征路上十分顯眼,很容易成為敵機的轟炸目標,長征路上我軍的食物十分短缺,有時都是餓著肚子,強撐精神背著發電機走長征,消耗比其他戰士大很多。
長征路上攜帶發電機上山是一個非常危險且艱巨的任務,遇到飛機轟炸,其他戰士能快速躲藏起來,隱蔽身形,謝寶金等人根本無法做到迅速撤退隱藏身形。
長征路上的條件十分艱苦,斗爭十分嚴峻,過草地前,一整支護送發電機的連隊僅剩下3個人活了下來,而過草地前,謝金寶十分擔憂,因為這里遍布隱藏的沼澤地,宛如一個深淵巨口十分危險,他不怕犧牲,害怕發電機受到損壞,在這里出事,黨中央缺少發電機發電,延誤戰機。
謝金寶過草地沒有什么經驗,也不懂什么科學的方法,只能自己身體在前,身后用藤條編織的擔架拉著發電機,用自己的生命在發電機前趟出一條通天大道。
之后過雪山更加危險,雪天路滑,天氣寒冷等因素十分要命,崎嶇難走的山路橫跨在眾人面前,為了安全過雪山,他選擇最冒險的方式,山上墊著一層厚衣服,隨后將發電機背在背上。
其他人提出反對意見,但他堅持這樣做,就這樣,他開始過雪山,一步一個腳印,走得十分艱難,此時我軍缺衣少食,很多戰士都是靠著青稞面或者過草地時留下的野菜勉強支撐。
很多戰士走到現在都已經麻木了,身心俱疲是每個人的真實寫照,但他們知道,不能倒下去,否則再也爬不起來了,很多人身體無力,用意志力殺出重圍,堅持再堅持。
謝寶金憑借著自身優勢,身后有其他戰士輔助,成功翻越雪山,完成這個艱難的任務,等到了延安,毛主席對著他說:“辛苦你了謝寶金同志”,老謝聞言卻是如釋重負的感覺。
長征路上他為了保護發電機,幾乎不敢合眼,但他做到了,人在發電機在,但他也十分傷感,很多一同保護發電機的同志犧牲在長征路上。
三、前往軍博館
到了延安,他被分配到后勤工作從事革命工作,他工作時十分認真負責,建國后,我黨安排他進入后勤部門繼續從事相關工作,卻被他婉言拒絕了,因為他知道自己沒讀過書,也沒有文化。
進入后勤部門只能算是占著工作崗位,為此他寫下辭職申請回到老家,要把工作崗位讓給更有能力的人,還有另外一層原因是,他當時因為艱苦的革命斗爭工作,染上肺結核病,不想再為國家增加負擔。
此后他拿著國家給的“轉業費”幾百斤糧食回到家鄉,得知廢品回收站沒人去干,他主動接過這個艱巨的任務,干起活來認真負責,每到節假日,需要留守的時候,他都會主動請纓,讓別人回家團聚,老伴和三兒子每次都會埋怨他。
他家里三個兒子,走的時候大兒子和兒子到了參軍年齡跟他一起加入紅軍,大兒子在戰斗中跟敵人拼刺刀犧牲了,二兒子也犧牲在長征路上,得知這兩個消息讓他悲痛欲絕。
到了晚年,謝金寶的肺結核病越來越嚴重,侄子經過自己的努力發展得越來越好,心疼他,為此帶他前往北京的大醫院看病,治病期間他得知北京軍博館的消息,特地慕名而來。
在這里他一眼認出曾經那臺他守護了兩年多的發電機,為此情不自禁地手出手來,還沒摸到,就遭到工作人員的呵斥,謝老委屈地說道:“這是我紅軍時期背了兩萬五千里背回來的,你憑什么不讓我摸”。
侄子也聽過他講這段刻骨銘心的故事,隨機安撫大伯,拉著工作人員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
結語
此事發生以后,謝寶金老人的事跡傳播開來,老首長得知他在北京,特地邀請他來家中一聚,謝老才是我們后輩學習的榜樣,他身為革命功臣,卻從不占國家便宜,一心為黨和人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