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覺得房產稅一旦出臺,房價至少得跌一半?要是你也這么想,那這個視頻你可得看完,絕對會顛覆你的認知。接下來咱就聊聊房產稅,主要講四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第一,為啥叫房產稅,而不是房地產稅,針對房地產為啥只征房產稅;
第二,房產稅出臺的目的是什么;
第三,出臺的時間和條件;
第四,對房價有啥影響。
一、為啥叫房產稅,而不是房地產稅?
這里面涉及到土地性質的問題。咱們國家的土地和別的國家不一樣,像泰國是永久產權,土地是私有財產。但咱們國家土地有產權限制,分別是50年、40年或70年,咱們擁有的只是土地使用權,說白了就跟租來的一樣,不屬于私人財產,所以沒法針對土地征稅。因此,我們叫房產稅,征稅對象是房子,而非土地。
可尷尬的是,房子的價值大部分體現在土地上。這也是為啥征收房產稅得先立法。5年前,也就是2020年,曾提過要把房產稅征收提上日程,后來卻不了了之,就是因為當時征收房產稅不合法,條件不具備。
咱們土地是使用權,理論上使用年限到了,國家有權收回土地,但房子是永久產權,屬于私人財產,所以會涉及拆遷。拆遷時,國家收回土地,會按市場價格賠償房子價值,這里的市場價格包含土地成本和房屋價值。其實房屋本身價值有限,像老上海那種拍出100萬一平米的洋房,主要是土地的地段價值。
所以討論咱們國家產權年限,說只有50年、70年產權之類,意義不大,這只是歷史遺留問題導致土地只能以這種方式出讓,不能私有制。但實際上,咱們拿到房子和私有制沒太大區別,拆遷時也能獲得相應賠償,和私有制國家唯一區別在于,咱們社區如果一半以上居民同意拆遷,你就得同意;國外可能社區其他人都同意,只要有一人不同意,就拆不了房子,這是國情和法律不同造成的。
二、房產稅出臺的目的
很多人覺得房產稅是為了抑制房價,這其實不對,房產稅從來沒說過要抑制房價,也沒必要用它來抑制房價。房產稅真正的目的是解決地方財政收入問題。從1998年房改以來,很多地方財政收入一半以上靠賣地,因為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房子是商品,以前地方拉動經濟靠增量房,靠開發土地、炒地皮,像“地王”這些都屬于增量房范疇。
但未來總有一天土地會賣完,全面進入存量房時代。到那時,地方無地可賣,土地財政難以為繼,房產稅就應運而生。在發達國家,房產稅是地方財政賴以生存的最大稅種。所以,房產稅就是為了接替土地財政的一種稅收,它對房價短期可能有影響,比如5年后若出臺房產稅,會對樓市信心造成一定沖擊,但長期影響不大,因為成本會通過漲價轉移,就像物業費。
物業費高的小區,房子增值空間大,租金也高;物業費低的小區,如動遷房,物業費幾毛錢或一塊多,房子增值空間小,租金也低。所以,房產稅征收越高的城市,城市建設往往越好,不用擔心它會對房價有負面影響。
三、出臺的時間和條件
短期內房產稅不太可能出臺,現在樓市低迷,正處于刺激樓市、救市階段。就算要提上日程征收房產稅,第一步也是立法,而立法過程漫長,可能得花三年時間,所以我覺得3 - 5年內房產稅不會出臺。出臺條件是房地產整體向上,樓市信心恢復,處于上行期的時候。因為這時出臺對樓市影響最小,雖然房產稅出臺短期內會影響信心,但長期影響不大,在樓市蒸蒸日上、處于上漲周期時出臺,能將短期影響降到最低。
四、對房價的影響
其實前面也提到了,房產稅對房價影響不大,它和物業費類似,征收越高的城市或地區,房子價值越高。因為房產稅成本最終會通過租金或增值的方式轉嫁。就像高檔小區,物業費十幾塊甚至二十幾塊,反而好收,小區管理好,房子增值空間大;而物業費一兩塊的小區,管理混亂,房子增值空間有限。
征收房產稅多的城市,有更多資金用于城市建設、養護,提升公共服務,城市更具競爭優勢,能吸引更多人口,發展更發達的產業鏈。所以未來,房產稅主要會在超大型城市和特大型城市征收,中小微型城市,特別是縣城,不太可能征收,就算征收,很多人可能因為房子不增值、沒錢等原因不交,就像現在一些落后小區居民不交物業費一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