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同學阿強吃飯,他夾著一根煙在火鍋店門口嘆氣:"你說現在錢怎么這么難賺?我996加班三年工資才漲八百,房貸車貸壓得喘不過氣,孩子補習班一個月就要三千多……"
我看著他發黃的衣領和磨破邊的公文包,突然意識到:有些人不是不努力,而是被困在了"窮人思維"的牢籠里。
阿強們的問題,恰恰印證了那些隱秘的富人思維。
這些思維就像暗網里的通行證,普通人看不見摸不著,而掌握鑰匙的人早已在財富游戲里通關。
下面將撕開四個最關鍵的思維密碼,看完你也許會發現:賺錢這事,從來不是靠蠻力。
一、跟著錢流動。
阿凱家族三代經商,他爺爺當年挑著貨郎擔走街串巷,父親抓住改革開放紅利開作坊,到了阿凱這代直接做跨境電商。
疫情期間,當所有人盯著口罩機時,他家族企業悄悄轉產瑜伽服——因為歐美居家辦公催火線上健身。
他們家族群里常說的話是:"哪里有錢流動的聲音,我們的耳朵就要豎到哪里。"
普通人總以為賺錢要"耕耘",富人卻懂得"追獵"。
就像我認識的深圳房東林姐,她會把每套房子租給不同行業的人:中介、電商直播、劇本殺店主。
每天坐在收租茶水間里聽租客聊天,去年底發現三個直播團隊都在討論"綠幕直播",立刻把兩套公寓改造成直播基地,月租金直接翻三倍。
培養這種嗅覺并不難:每周看三份不同行業的財報,關注三個新興平臺(比如去年爆火的TikTok Shop),參加兩次陌生人的行業酒局。
你會發現,真正賺錢的商機從來不是新聞里的大詞,而是菜市場大媽突然開始討論某個新名詞,是老家表弟突然轉行去送外賣。
二、"畫餅"的能力。
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要"腳踏實地",可富人最擅長的卻是"空中造樓"。
去年接觸個做元宇宙培訓的老總,他連區塊鏈都沒搞清楚就敢收學員68萬。
你以為他在吹牛?
人家用PPT畫出的虛擬地產項目,真拉來了傳統企業轉型的資金。
窮人總想著"等我有錢了再……",富人卻懂得"先有聲量再有體量"。
觀察身邊賺錢的人:開奶茶店的先雇人排隊造勢,做自媒體的花錢沖十萬粉再接單,連小區水果店都知道貼"網紅同款"標簽。
這些看似虛假的"餅",反而成了撬動資源的杠桿。
更聰明的是把餅變成現實。
認識個95后創業者,當年拿著PS的融資協議忽悠來第一個客戶,現在公司真估值過億。
關鍵不在于是否說謊,而在于能否把吹過的牛變成可落地的計劃。
就像馬斯克用火箭回收的"大餅"拿到NASA訂單,最終真把成本降下來。
三、在趨勢里"守株待兔"
富人不是更努力,而是更懂得在正確的時間爆發。
我前同事老張,平時上班摸魚炒股,賺的錢夠在老家買三套房。
他說秘訣就是:"平時養精蓄銳,等到大潮來的時候,連頭發絲都要蘸滿海水。"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趨勢套利"。
2018年短視頻爆發時,我表弟沒日沒夜拍土味視頻,現在一個廣告報價五位數。
更絕的是他房東,看租戶都做直播,直接把整棟樓改造成直播公寓,水電費按商業標準收。
這就是富人的"借勢思維":自己不用造浪,但要成為最早站在浪尖的人。
具體怎么做?
建議建立三個清單:國家政策紅利清單(比如最近的縣域商業建設)、平臺流量扶持清單(如本地生活)、技術革新清單(如AI繪圖工具)。
當這三個清單出現交集時,砸錢砸時間砸資源,這時候的努力才是"四兩撥千斤"。
四、用好"技能杠桿"。
普通人以為要十八般武藝,富人只打磨"殺手锏"。
我合作過的設計師阿May,把PPT做到公司第一后轉行做培訓,現在教職場人做"視覺化匯報",單個學員收費2.8萬。
她說:"不需要什么都會,但要有一項技能讓別人覺得'貴得值'。"
更聰明的是疊加杠桿。
認識個程序員開發自動抓取數據的工具,把技能杠桿+知識杠桿組合,現在給投資機構做競品分析,年入百萬。
還有朋友把英語能力+跨境電商知識組合,在TikTok教老外選品,課程打包賣888美元。
普通人如何操作?
先找到你的"可遷移技能":比如銷售能力可以嫁接直播,寫作能力可以嫁接短視頻腳本。
再尋找低成本杠桿:在行做咨詢(人脈杠桿)、知識星球沉淀用戶(流量杠桿)、參加行業峰會混臉熟(圈層杠桿)。
記住:單點的努力只是線性的,加上杠桿才能產生指數效應。
財富從來不是終點,而是思維升級后的副產品。
當你開始像獵人一樣追蹤錢的流動,像棋手一樣布局十年后的棋局,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財富,終將在某個清晨,像晨露般凝結在你的掌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