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每天都在上當,每次都不一樣。在315餐飲行業集體被曝光后,水果界也意外地出現了問題。
原本以為最嚴重的不過是“爆炸桃”、“豹紋芒果”和“臟臟柑”這類奇特名稱的水果,結果央視一報道,整個市場都震驚了。
用低價水果冒充高檔水果,把次品經過一番處理,再取個新奇的名字,瞬間變成了昂貴的水果。
辛苦賺來的錢,轉眼就被這些所謂的“水果”欺騙,真是讓人感到疲憊。
特別是最后一個水果,可能很多人都買過,看看你有沒有中招吧?
一、嘉果寶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嘉果寶看起來像葡萄,但它并不是真正的葡萄。
按照生物學分類,它屬于桃金娘科樹番櫻屬植物,與葡萄毫無關系,而且它的果實是長在樹干上的。
這種水果原本生長在南美洲,后來被引入中國。
不得不承認,這種水果確實有一定的營養價值,但在營銷號的吹捧下,幾乎被神化了。
相關信息顯示,嘉果寶曾經賣到過每斤300元的高價!
不過,也就是那幾年火爆,由于利潤巨大,很多果農紛紛在中國的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種植。
沒過多久,曾經被炒得火熱的嘉果寶就恢復了原形,到了2025年,市場價格已經降到了每斤20元。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
因為嘉果寶與葡萄非常相似,一些不良商販便動起了歪腦筋。
他們將看起來較大的葡萄進行加工處理,去梗拋光、表面封蠟,然后冒充嘉果寶出售。
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商販還會給這些葡萄打上膨化劑,以謀取暴利。
畢竟,即使現在嘉果寶的價格已經不如從前,但仍然比普通葡萄值錢得多。
不知道有沒有喜歡吃葡萄的朋友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呢?
二、藏烏梨
與已經成為歷史的嘉果寶不同,最近在杭州上市的藏烏梨可是正火得很。
從名字就能看出,這是一種產自青藏高原、顏色偏黑的梨。
就在今年三月,這種水果竟然賣到了每個40元的高價!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這么貴呢?
根據營銷號的說法,這是極其罕見的野生品種。
它們生長在海拔1000至3000米的高原地區,不僅產量稀少,而且據說還有抗癌功能。
但實際上,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所謂的“藏地黑珍珠”,根本不是來自青藏高原,其所謂功效更是無中生有。
也許有人會被它所謂的高級“黑色外皮”所吸引。
但實際上,這只是商家將兩三塊錢一斤的黃梨加熱后,表皮氧化而成的結果。
唉,誰能比他們更狡猾呢?
三、辣椒芒
由于口感酸甜且營養豐富,芒果一直深受人們喜愛。
近年來,在眾多芒果品種中,辣椒芒脫穎而出。
所謂辣椒芒,就是外形酷似辣椒的芒果。
考慮到辣椒芒所屬的貴妃芒體型較大,估計這種水果可能是某些發育不良的芒果。
然而,營銷號的宣傳卻讓辣椒芒成為了一種營養價值高、口感獨特的珍品。
經過一番包裝后,這種芒果迅速身價倍增,隨后,商家又通過定型塑造,將普通的貴妃芒變成了高價的辣椒芒。
哎,明明是同一種水果,僅僅因為外形不同,再加一堆夸大的宣傳,就能價格翻倍,真是令人無奈。
這里告訴大家,由于人工樹形技術已經普及。
所以只要愿意,完全可以培育出各種形狀的水果,比如市場上不僅有長方體西瓜,還有心形西瓜。
因此,做出辣椒形狀的芒果簡直是小事一樁。
四、金西梅
在“水果騙局”領域,金西梅堪稱佼佼者。
喜歡旅游的朋友,尤其是去過成都的,應該深有體會。
不得不說,這東西的外觀確實不錯,晶瑩剔透,顏色鮮艷,遠超許多水果。
商販們往往打著天然水果的旗號高價售賣。
但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為什么從來不在水果店或超市看到金西梅呢?
原因很簡單,嚴格來說,這東西不能算作水果,而是“人造果脯”。
沒錯,這根本不是水果。
調查顯示,這是不良商家用桃園里質量差的小桃子,加入大量化學物質腌制而成。
吃了這種東西別說有什么營養價值,能不損害健康就已經很幸運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上過當呢?下次見到可千萬別再被騙了。
五、金沙果
云南麗江一直是國內熱門旅游地,四季如春,游客總能品嘗到各種新鮮水果。
前段時間,在麗江古城的水果攤上,金沙果可謂聲名大噪。
個頭不小,圓潤光滑,吃起來像椰子。
商販聲稱,這是云南獨有的水果,有的叫“金山果”,有的叫“金沙果”,差別不大。
由于商販的忽悠,再加上水果看起來很新鮮,所以售價不低。
但很快有人好奇了,麗江開發這么多年,怎么之前沒聽說過這種水果呢?
尤其是那些吃過椰子的人,總覺得味道很像。
不用懷疑,這其實就是椰子。
調查顯示,商販將普通椰子的外層剝掉,經過一系列加工,成功打造出了所謂的高檔金沙果。
不知道去云南麗江旅游的朋友有沒有踩雷呢?
六、野生獼猴桃
可能真的是因為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開始追求所謂的“野生口味”。
于是,除了對野味的癡迷,野生水果也開始受到追捧,比如野生獼猴桃。(注:非法獲取、食用野生動物將受法律處罰)
獼猴桃因外形獨特、口味別具一格、營養價值高等特點被稱為水果之王,曾賣出高價。
但隨著規模化生產,獼猴桃的市場價格自然開始下降。
于是有些商家盯上了“野生”這塊招牌,開始銷售所謂的野生獼猴桃。
他們宣稱,野生獼猴桃是無農藥、無化肥,且營養價值更高的好東西。
事實真的如此嗎?
答案是完全錯誤。
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們現在熟知的許多水果、蔬菜,如果真正回到“野生”狀態,你絕對吃不下。
就拿獼猴桃來說,真正的野生獼猴桃大小就跟核桃差不多,而且非常苦澀,難以入口。
而很多所謂的野生獼猴桃,其實是果園里的殘次小果。
結果,有些人給它套上“野生”的光環,價格也隨之上漲,純屬智商稅。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早已解決了基本的溫飽問題,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享受和更高質量的生活。
這本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惜的是,虛榮心和從眾心理讓不法商販有機可乘,頻頻設局。
對此,朋友們真的應該吸取教訓,買水果時不要只看宣傳,多上網查查資料,以免當了冤大頭。
本文信息來源
【1】光明網,2025-03-29,“這些水果,原來全是“智商稅”!你買過嗎?”.
【2】光明網,2025-03-29,“你可能被這些水果“詐騙”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