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4月2日電 (記者 趙旭)河西走廊的歷史厚重感,唯有這片土地的自然奇觀能與之匹敵。從張掖丹霞到敦煌雅丹,這里的一切時刻提醒著造訪者:塑造眼前這奇景的天地偉力,早在智人出現(xiàn)前數(shù)百萬年便已存在。
張掖平山湖大峽谷景區(qū)丹霞地貌
這條走廊的誕生,源于約5000萬年前開始的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這場史詩般的板塊運動至今仍在持續(xù)。碰撞的直接成果,是高原的隆起、山脈的抬升,以及層出不窮的地貌奇觀。由板塊碰撞孕育而生的祁連山脈,成了這片干旱大地的"生命之源"。倘若沒有它源源不斷的冰雪融水滋養(yǎng)著大河、補充著地下含水層,這片土地或許根本無法維持生命的延續(xù)。
祁連山
想要親眼見證這片土地的奇特地貌,張掖與敦煌是不可錯過的目的地。這兩座綠洲城市在河西走廊的歷史上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在張掖,最具代表性的地貌便是丹霞地貌——這一術語由中國地質(zhì)學家于20世紀20年代首次提出。
這片土地曾深埋海洋之下,直至地殼運動的抬升使其浮出水面,暴露出色彩斑斕的沉積巖層。"丹霞"在中文中意為"赤色霞光",其主色調(diào)是鐵氧化物造成的鐵銹紅。然而,在張掖國家地質(zhì)公園,這片丹霞地貌的色彩遠不止于紅色——礦物質(zhì)的作用賦予了它絢麗多彩的層次:硫化鐵造就了黃色,高濃度的氯化物與硅酸鐵則形成了綠藍交錯的光影變幻。
晝夜晨昏,四季更迭,這里上演著永不重復的視覺交響。晨曦初升或夕陽西下時,群山仿佛燃燒起火焰般的光芒;而到了隆冬時節(jié),一層輕柔的白雪覆蓋層理分明的巖層,整片大地恍若灑了糖霜的奶油蛋糕。
雪中的張掖七彩丹霞
若想獲得震撼人心的視覺體驗,游客可以選擇乘坐直升機或熱氣球俯瞰地質(zhì)公園——從空中望去,起伏連綿的山巒猶如昔日海洋的波濤,向人們訴說著它們曾經(jīng)的身世。
若要看石化的海洋,敦煌雅丹國家地質(zhì)公園是更極致的選擇。"雅丹"一詞,指的是在風蝕作用下形成的獨特地貌。在敦煌,這些矗立于荒漠之中的沙巖群,終日在呼嘯的風聲中沉默著,賦予它們充滿魔幻色彩的名稱——"魔鬼城"。
敦煌雅丹地貌
這些地貌主要呈現(xiàn)出三種形態(tài):墻狀、塔狀、柱狀。它們共同構筑起自然界的"長城",在戈壁灘上站成永恒的衛(wèi)兵。
在地質(zhì)公園內(nèi),有一片占地約五平方公里的區(qū)域,其中整齊排列的雅丹體宛如整裝待發(fā)的艦隊。然而,就在它們即將駛向那片曾經(jīng)屬于它們的遠古海洋時,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突然凝固,定格在時空之中,靜待每個驚鴻一瞥的旅人。
敦煌雅丹地貌之“西海艦隊”
來源:中國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