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又見一位行業大佬快速撤離,熟悉的氣息撲面而來!
朱嘯虎作為極具影響力的投資人,早前就公開表示,打算集中退出一批人形機器人項目。背后的原因其實非常清晰。
正當大家以為這只是他的隨口一說時,上海一家著名的人形機器人公司卻突然出現問題,正式宣布資金鏈斷裂,甚至已經到了無法支付員工薪資的地步。
這是怎么回事呢?這家企業叫什么名字?為何會突然陷入困境?
達闥機器人
達闥這家公司在機器人領域曾一度成為“明星企業”,巔峰時期估值高達223億。然而如今,它卻深陷經營危機,連員工的基本工資都難以保障。
達闥的創始人黃曉慶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并赴美深造,取得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碩士學位。他最初專注于通信技術領域,憑借扎實的專業背景取得了顯著成就。
然而,在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黃曉慶并沒有選擇繼續深耕通信行業,而是毅然決然地投身于當時尚處于萌芽階段的人形機器人產業。
2015年,黃曉慶創立了達闥公司。他堅信人形機器人領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認為這將是一個不可錯過的創業風口,其中蘊含的巨大潛力令人興奮。
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專業素養的支撐,黃曉慶帶領團隊在創業初期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很快,達闥就在醫療、教育以及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實現了商業化應用,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他們還攻克了許多核心技術難題,申請了大量專利。
這樣的表現迅速吸引了資本市場的關注。自成立以來,達闥已成功完成了六輪融資,吸引了眾多投資機構加入,甚至連一些地方國資也參與其中,期待著未來能從達闥的成長中獲益。
有了充足的資金支持,達闥在2019年憑借出色的市場表現,成功躋身機器人行業的“獨角獸”行列。
到2023年,達闥完成了C輪融資,隨后其估值飆升至223億元,成為國內機器人領域估值最高的獨角獸企業。
2024年,達闥更是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推出了一款全新的雙足機器人,憑借卓越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設計,贏得了業內外的高度認可。
不得不說,那時的達闥確實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但遺憾的是,這樣的輝煌并未持續太久。
資金鏈斷裂
進入2024年后,達闥整體發展看似一路向好,但黃曉慶萬萬沒料到,一場危機正悄然逼近。
盡管之前獲得了巨額融資,但由于上市計劃屢次受挫,最終未能成功登陸資本市場。這一系列挫折直接導致達闥陷入了嚴重的財務危機。
不僅如此,上海閔行區人民法院多次將達闥列為被執行人,涉及的主要糾紛集中在供應鏈合同爭議和知識產權訴訟上。這些案件充分暴露了達闥當前理念中存在的問題,表明其資金鏈已瀕臨崩潰邊緣。
值得注意的是,達闥面臨的困境并非毫無征兆。早在2019年,黃曉慶就曾公開指出,人形機器人柔性關節過高的成本是阻礙行業發展的一大障礙。然而,這個問題一直懸而未決,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決。
長期以來,達闥在這方面的高額研發投入,加上遲遲未能實現盈利,讓企業的財務狀況愈發惡化。正是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加速了達闥的衰敗進程。
在廣州黃埔區,達闥分公司的大門早已緊閉,室內的水電供應早已中斷。而在上海總部,雖然外觀依然嶄新,但現場卻異常冷清,幾乎看不到人員走動,展廳的大門也被牢牢鎖住。
令人驚訝的是,當撥打達闥門口張貼的招商電話時,對方告知,達闥早在2024年12月就已經搬離此地,目前中介已經開始對外出租公司董事長曾經的辦公室。這一細節無疑是對達闥現狀的最佳注解。
據一些前員工透露,從去年年初開始,公司便陸續出現拖欠工資的情況。許多同事因此選擇了離職。為了安撫留下的員工,公司一度將工資下調了30%。起初,不少員工仍抱有希望,但沒想到后來工資發放日期被無限期推遲,這讓越來越多的員工意識到公司已無力回天,于是紛紛離開。
盲目擴張
當達闥最初暴露出資金問題時,管理層絞盡腦汁試圖化解危機。他們積極與投資方溝通,四處尋找新的融資渠道,甚至考慮變賣公司名下的土地和房產等資產。
然而,這一切努力終究收效甚微。幾乎沒有多少人愿意伸出援手。直到今年3月30日,達闥還在與合作方就資產出售事宜進行談判。可誰能想到,僅僅一天之后,這家公司便如同人間蒸發一般,徹底失去了音訊。
盡管如此,達闥官方接線員仍然堅稱公司可以正常運轉。但眼前的現實卻擺在明面上,這種說法顯然難以讓人信服。
知情人士透露,截至目前,達闥創始人黃曉慶仍在四處奔波,努力籌集資金,試圖挽救公司于水火之中。然而,技術瓶頸、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資金鏈斷裂等問題,像一道道枷鎖死死束縛著達闥,讓它喘不過氣來。
事實上,達闥陷入今天的困境并非毫無預兆。在其巔峰時期,公司通過大規模擴張試圖突破技術瓶頸,但效果并不理想。此外,達闥在市場中的定位也不夠明確。
而且,達靼在人形機器人研發上的投入巨大,僅核心部件柔性關節的研發成本就占到了整體研發成本的60%。高昂的研發費用直接導致產品價格居高不下,普通消費者根本無力承擔。
可以說,達闥在技術尚未成熟、產品無法盈利的情況下選擇盲目擴張,不僅設立了多個分支機構,還花費巨資引進了大批人才,這無疑是自掘墳墓。
黃曉慶原本以為,一旦成功上市,就能迅速回收資金,彌補擴張帶來的成本壓力。然而,上市失敗后,公司不僅要承受巨大的財務負擔,內部管理也開始陷入混亂。
隨之而來的大規模裁員、拖欠工資等負面消息接連傳出,嚴重損害了達闥的企業形象,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也大打折扣。畢竟,沒有工資誰還會愿意全力以赴工作呢?
結語
目前,國內人形機器人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技術水平與國際領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許多企業急于求成,追求短期利益,卻忽視了技術研發的長期投入和對市場需求的深入挖掘。
達闥的失敗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科技創新領域,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盲目擴張、技術瓶頸和市場定位不清,都是導致達闥走向衰敗的重要原因。
在創新創業的路上,唯有保持清醒頭腦,秉持腳踏實地的精神,才能走得更遠,走得更穩。
信息來源
新浪財經2025-04-02——超200億獨角獸公司爆雷?達闥創始人獨家回應:公司還在正常運營
金融界2025-04-01——200億估值機器人公司“收縮”!創始人:正積極自救
中經科技前沿2025-04-02——機器人獨角獸達闥廣州賣樓、上海辦公區轉租 公司稱“在行業寒冬中穩步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