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緬甸若開軍(AA)在若開邦的攻勢如潮水般洶涌,這支由46歲民族主義者通米能率領的叛軍幾乎已掌控該邦全境,其軍事行動不僅動搖了緬甸軍政府的根基,也對中國在當地的重大利益帶來了空前挑戰。通米能領導的若開軍與果敢民族領袖彭家聲有一定關系,或者說是后者堅持下發展起來的。通米能少將表示,若開軍在2009年成立時只有26個人和一支槍,在此艱難時刻是彭家聲主席提供了100支槍,之后靠著這100支槍和兩具火箭筒才打回了若開邦家鄉。彭家聲去世時,通米能作為若開軍總司令親自前往吊唁,顯示了兩者間深厚的情誼。
2025年3月26日,隨著旱季戰事升溫,若開軍步步緊逼,距離攻占首府實兌和南部重鎮皎漂僅一步之遙。皎漂不僅是緬甸軍政府的經濟命脈,更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樞紐,那里有中信集團投資的深水港、經濟特區,以及連接中國西南的油氣管道終端。
若開軍眼下正面臨關鍵抉擇:是全力攻下沿海重鎮,切斷緬甸軍政府的財政來源并順帶沖擊中國在當地的基建成果,還是揮師東進,挺進伊洛瓦底江谷地,徹底改變緬甸的政治版圖?對中國人來說,答案哪一個都不輕松。 如果皎漂失守,中國數十億人民幣的投資可能毀于戰火,油氣管道中斷更會直接威脅西南地區的能源供應;即便若開軍轉向東部,削弱緬甸軍政府的統治,也將動搖中國通過斡旋維持的邊境穩定和經濟布局。
中國政府自2024年8月起開始通過外交努力試圖穩住局勢,緬甸軍政府與民地武裝之間的利益沖突非常嚴重,談判成果往往很難變成維系長期和平的協議。而遠在600公里外的若開軍更因其獨立性讓中國鞭長莫及。 最近皎漂周邊戰火重燃,已讓中國的戰略利益受到了一定的威脅。作為中國在緬甸的“皇冠明珠”,緬甸軍政府在皎漂若失守,后果不堪設想。
這就帶來第二個問題:中國如何應對這種局面呢?面對若開軍的迅猛崛起,中國或許有兩個辦法:一是需要調整策略,盡快促成緬甸軍政府與北部民族武裝的和解。北部戰線的停火不僅能讓緬甸軍政府喘息,也能讓其騰出手來集中力量應對若開軍的威脅;若能通過外交斡旋平息果敢和撣邦的沖突,緬甸軍政府便可抽調更多軍事資源南下,遏制若開軍對皎漂等戰略要地的進攻,最終保護中國油氣管道等能源通道的安全。這一策略雖需付出短期妥協,但卻是當前局勢下維護中國長遠利益的務實之舉。二是與若開軍接觸以達成確保中國利益不受緬甸內戰沖突影響的默契。
這場緬甸內戰的走向,不僅關乎鄰國的未來,更牽動中國在東南亞的戰略大局。中國人需要思考:面對若開軍的步步緊逼,我們該如何運籌帷幄,才能守住這盤來之不易的棋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