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春季躁動行情接近尾聲,4月行情又該如何發展,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又應該如何應對?今天給大家具體來說一下!
大家注意最后一部分的內容,本篇的精華都在其中,大家可千萬不要忘記。
一,4月A股大變局
當前,春季躁動行情已步入尾聲,接下來,市場又要關注4月決斷行情了。
在A股市場,投資者常常對日歷效應津津樂道,比如1-3月是春季躁動,然后是「4月決斷」、「五窮六絕七翻身」、「金九銀十」以及年末的「跨年行情」。
基于上述日歷效應,市場馬上要面臨「4月決斷」的檢驗了。所謂「4月決斷」,是指每年4月前后市場往往出現方向性選擇,成為全年行情的分水嶺。
方向上,4月漲跌大概率決定了全年漲跌。自2010年以來的數據看,上證指數4月與全年同向漲跌的概率為67%,滬深300指數同向漲跌的概率為73%。
風格上,4月某種風格跑贏,大概率該風格全年也會跑贏。
之所以會有4月決斷,主要源于正策窗口期驗證、財報業績壓力測試及資金季節性調倉等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
每年3月會議定調全年經濟正策后,具體細則通常在4月逐步落地;
4月作為年報和一季報密集披露期,企業盈利預期面臨「雙殺」或「雙擊」檢驗;
承接前期春季躁動行情,機構在一季度排名結束后于4月進入新一輪調倉周期,容易引發顯著的市場風格切換。
但話說回來,如果按照日歷效應去判斷市場漲跌的話,股市豈不是成了直接發錢的地方了?
二,歷史規律就是沒有規律
大家還記得去年的最后一天嗎?當時所有人都說按照往年規律,最后一天市場都是上漲的,但結果呢?
所以,歷史規律就是用來打破的,如果真相找點規律,那就記住一句話——歷史規律就是沒有規律!
大家不要慣性思維覺得之前市場是如何發展的,現在也一定如此,換句話說,市場的漲跌真的是歷史規律決定的?顯然不是!
真正推動漲跌的是背后的交易行為,特別是機構資金的交易行為,那么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跟上機構資金的動作,與機構同步。
很多人覺得機構資金的交易行為怎么可能被散戶看到,傳統辦法確實很難看出,但只要他們做了就一定會留下痕跡。
隨著大數據的發展,尤其是量化分析的盛行,完全可以通過量化大模型將交易行為數據收集、整理,再加以保存和比對,就可以分析出機構資金的行為了,看下圖:
大家注意看圖中的橙色柱體,它是「機構庫存」數據,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數據系統特有的,表達機構資金參與交易的意愿,
如果「機構庫存」數據持續時間越長,那就意味著參與交易的機構資金越多,也說明機構資金越看好!
這是「新天地」的交易行為數據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機構庫存」數據消失的時候,股價短時間內下跌14%,而在「機構庫存」數據持續活躍的時候,股價卻持續上漲。
說簡單點,當機構資金持續參與交易的時候,難道不是因為看好這只股票嗎?當然是!
所以,想要跟上市場節奏的話,看清楚機構資金的動作并跟隨是最簡單的辦法了!
本篇就聊到這里,關注小雅,隨時隨地帶給你不同視角。
聲明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收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刪除,同時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敬請知曉。
此外,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社交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生利益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