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閱讀這篇文章前,希望您可以先點個“關注”。這樣不僅便于您參與討論和分享,還能讓您體驗到不一樣的互動樂趣,非常感謝您的支持!
“你得清楚,要是歐洲遭遇襲擊,美國絕不會伸出援手。”
“北約已經名存實亡,美國即將撤離,我們打算退出北約。”
這是特朗普在首次總統任期期間,在達沃斯論壇上的公開講話。這番話讓整個西方社會都為之震驚,堪稱現代版的美國“獨立宣言”。
這也解釋了為何特朗普對盟友態度如此強硬。
到了2025年,當特朗普再度回歸政壇后,他對歐盟、日韓等傳統盟友的態度更加激烈。
這讓不少人感到疑惑:特朗普到底想干什么?難道他不明白自己正在削弱美國的世界霸權嗎?
一,瘋狂再起的特朗普
所有人都認為,當特朗普重返白宮時,憑借四年的執政經驗,他的行為風格應該會變得更加穩重。
但事實卻是,當他再次宣誓就職時,展現出了令世人瞠目結舌的瘋狂舉動。
難以想象的是,在上任的第一天,他就忙得不可開交,一口氣簽署了上百項行政命令,并且毫不掩飾地宣布了自己的計劃:
我要買下格陵蘭島!
我要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
我要重新掌控巴拿馬運河!
我要鏟除美國的深層政府,裁撤1700萬公務員,削減2萬億美元的行政開支!
隨后,在特朗普的帶領下,美國權力中心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大洗牌。
僅在1月21日至2月3日期間,就有超過六萬名聯邦雇員被解雇!
與此同時,特朗普還徹底推翻了之前的對外政策。
2月12日,特朗普公開向俄羅斯總統普京喊話,希望雙方能夠坐下來進行談判。
緊接著,美俄兩國代表于2月18日在沙特首都展開會談。
不得不說,特朗普的做法確實高明,在沒有邀請歐盟及烏克蘭代表的情況下,就與俄羅斯達成了關于俄烏沖突的停火協議。
俄羅斯獲得了土地,而美國則掌控了烏克蘭的礦產資源,烏克蘭淪為棋子,歐盟卻一無所獲!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
在與俄羅斯初步達成一致后,特朗普開始調整與其他盟友的關系,甚至將韓國列為敏感國家。
隨后,他又對日本、韓國以及歐盟發起全面攻勢,宣布從4月2日起實施“對等關稅”……
這一系列舉措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禁懷疑特朗普是否真的瘋了!
搞政治不就是要盡量減少敵人,增加朋友嗎?
怎么特朗普一副要與全世界為敵的樣子,連馬斯克都被嚇得瑟瑟發抖?
他究竟有什么目的?
二,目標鎖定東方大國
表面上看,特朗普上臺后的種種行為毫無章法,但實際上,他的目標一直很明確,那就是東方大國。
大家還記得3月初,當普京與特朗普在俄烏問題上達成默契后,向東方大國發出的裁軍邀請嗎?
普京提議,希望東方大國能考慮與美俄共同實施削減50%軍費的計劃。
這一邀請背后蘊含著豐富的信息,例如俄羅斯的擔憂以及美國的試探。
事實上,無論是拜登還是特朗普,他們都心知肚明,如今的東方大國才是美國霸權的最大威脅。
在國際理念方面,美國推行的是依靠霸權壓迫以獲取財富的強權政治,而東方大國倡導的是互利共贏、和平共處。
在硬實力方面,東方大國目前的工業產值已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并且仍在快速增長。就連特朗普也不得不承認,美國無法與東方大國發生軍事對抗。
在國際影響力方面,無論是在經濟、政治、文化還是軍事領域,東方大國都具備全方位挑戰美國的能力。
基于以上幾點,美國政界早已將東方大國視為頭號對手。
對于美國而言,東方大國遠比一盤散沙的歐盟以及外交孤立且經濟衰退的俄羅斯更為強大。
美國并非沒有想過對付東方大國。
比如在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曾計劃,如果東方大國發動解放臺灣之戰,就聯合日、韓、印度、菲律賓、越南等國對東方大國進行軍事圍剿。
說到這里,可能有人會問,既然美國知道自己的頭號對手是東方大國,并且早有打算對付東方大國,那為什么還要得罪幾乎所有的盟友呢?
或許,2025年3月29日美國防長海格塞斯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的文章可以解答這個問題。
文章中,海格塞斯提到,未來美國的防御重點將是阻止東方大國解決臺灣問題以及保衛美國本土安全。
請注意兩點:
第一,所謂的美國本土防御,包括巴拿馬運河和格陵蘭島。
第二,在阻止東方大國解決臺灣問題的同時,美國人考慮的不再是咄咄逼人的進攻,而是本土防御。
換句話說,如今特朗普的所有行動,都是為了構建他心目中的美國本土防御體系,以應對日后東方大國可能發起的攻擊。
至于其他地區,則完全放棄!
如果真是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特朗普冒著與盟友決裂的風險,也要搶占格陵蘭島并控制巴拿馬運河了。
格陵蘭島不僅資源豐富,還扼守北極航道——這條東方大國正在開發的世界新航線。
巴拿馬運河則是東方大國商船通往美洲的咽喉要道。
掌控這兩個地方,即便美國退回美洲,依然可以影響世界局勢,與東方大國繼續博弈。
那么,試圖摧毀現有的世界霸權,以確保美國在美洲地區的絕對控制,特朗普的戰略構想到底是對是錯呢?
三,退守未必不是勝利
很多人認為,特朗普放棄美國世界霸權的做法簡直是敗家。
但仔細思考,特朗普的做法也未必錯誤。
俗話說得好,大有大的難處,反之,船小好調頭。
憑借強大的實力,美國確實建立了一個覆蓋全球的霸權體系,但這同時也讓美國必須時刻面對來自各方的挑戰,并受到眾多國家的反感。
即便是看似忠誠的日韓、歐盟這些小弟,對美國又有多大的忠心呢?
說得更直白些,如果有一天東方大國與美國兩敗俱傷,你覺得這些昔日的小弟會不會趁機捅美國幾刀?
因此,趁著美國霸權余威尚存,選擇體面離場,并保留東山再起的資本,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畢竟,日不落帝國的教訓歷歷在目。
再者,假如美國將自己的勢力范圍縮回到美洲,那么整個世界格局將像當年蘇聯解體后一樣發生劇烈變化,甚至被徹底打亂。
在沒有美國壓力的情況下,東方大國與俄羅斯還會像現在這樣親密無間嗎?
之前為了擺脫美國霸權壓迫而與東方大國結好的中東國家,還有多少愿意繼續與東方大國保持友好關系?
失去美國庇護后,多次挑釁東方大國的印度及其他周邊國家,會不會因害怕報復而使東方大國周邊局勢變得緊張?
會不會出現一個由俄羅斯、朝鮮、日本、韓國、越南、菲律賓、印度等多國組成的反東方包圍圈?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
這個道理,有幾個國家不懂?
同樣,當美軍撤離后,歐洲各國是否會迫于壓力真正團結起來,與俄羅斯抗衡?
而美國則可以重回一戰二戰時期的狀態,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隔岸觀火,攪動風云,看著東方大國手忙腳亂,最終露出致命破綻,給予沉重一擊。
這樣一來,美國未嘗不能笑到最后。
然而,美國有這樣的魄力嗎?還能等到那一天嗎?
結語:
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從來都是變幻莫測,翻云覆雨的例子數不勝數。
但我們很難始終精準把握國際局勢的變化。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積累實力,等待時機。
畢竟,不管國際形勢如何變化,最終還是要靠實力說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