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近日,河南一口枯井驚現百具遺骸,刺痛了無數國人的心。
這些遺骸中最小的不滿15歲,第二臼齒還沒長出來。
更令人揪心的是,他們唯一的“遺物”竟然是嵌在骨頭里的彈頭。
那么,這些遺骸的真實身份是什么?他們又經歷了哪些事情?
3月31日,河南許昌的一個村莊正對廢棄的枯井進行修建,然而就當挖掘機正在作業的時候,土地下的堅硬遺物讓工作人員停下了手頭工作。
大家紛紛前去查看時,只見一具具白骨雜亂無章的擺放著,他們沒有像樣的棺材,只用了簡單的草席包裹。
施工隊見狀也不敢繼續工作,急忙聯系了當地技術人員進行檢測。
這么多白骨的出現不禁令人后怕,紛紛猜測是不是出現了什么命案?
而隨著媒體曝光,這件事情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通過專家對這些遺骸經過檢測,可以得知這枯井里有137具遺骸,并且他們的骨架很小,最小的年紀還不滿15歲。
更令人揪心的是,專家在多具遺骸頭骨上,發現了子彈穿過的痕跡,甚至腿部以及其他部分也有著很明顯的斷裂傷。
后經過專家檢測,證實遺骸頭部的子彈是日軍子彈,也就是說,這137名無名遺骸可能是抗日時期的烈士,而那些斷裂傷也許就是近距離接觸爆炸留下的。
更讓人心如刀絞的是,有些遺骸就連第二臼齒還沒有萌出,甚至肋骨上還掛著鉛筆刻著的“姐姐,回家”。
無比痛心的是,這些戰士們犧牲后,甚至沒有一處容身之地,而唯一留下的遺物竟然也只是腦袋里的那顆“子彈頭”。
后來當地村民不忍心戰士們的遺骸無處安置,于是為他們裝箱并鋪上了一層鮮艷的紅布。
之所以用紅布,是因為它象征著熱血與赤城,是對戰士們最高的敬意。
之后,村民們又在紅布上放了一朵油菜花,只見花朵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向英烈們訴說著無盡的思念與感激。
這一舉動,也體現了普通民眾對戰士們的深深緬懷。
村民們自發行動的消息一經傳出,當地政府即刻響應,迅速介入其中,一場以揭開無名遺骸真實身份為目標的行動全面展開 。
目前,龍越和平公益中心將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如DNA鑒定等,為這些無名英雄尋找家人,并嘗試還原他們的容貌,讓他們的英勇事跡得以傳承。
雖然,這137具無名遺骸的真實身份還需后期專家鑒定,但根據現有資料顯示,這些遺骸應該是來自豫湘桂戰役中犧牲的無名英雄,前身是88年前的“少年鐵血團”。
他們用自己的身體拖住日本侵略者的進攻,這137位無名英雄的故事無疑是偉大的,但也是殘酷的。
此事曝光到網上后,很多網友更是直接淚崩了!
“聽到有沒有十五歲以下的,直接哭了,我們憑什么替先輩原諒啊!”
“不能忘記日本人的罪行,忘記就是背叛。”
“我們的今天是他們用犧牲換來的。”
“他們還是孩子啊,卻已經為國捐軀了八十多年。”
對比,也有些網友在評論區有感而發,原來是想起了自己的家人。
“我的爺爺1944年犧牲的,至今還沒找到遺骸,期盼現在的科技能找到。”
"爺爺兄弟四個,留了四爺爺在家,其他的全是烈士。"
看到這里突然想起來,學校清明節前會組織學生來烈士陵園掃墓的原因了。
那時候的我們或許懵懂無知,在默哀時會因為不懂事而想笑,如今再回首,心中滿是愧疚與自責。
勿忘國恥是每個中國人都該做的,同樣銘記英雄也必須做到。
如今,很多網友說起哪個明星,那可是熟悉的不得了,但一旦說起哪個偉人、哪個英雄,他們就張不了口了。
這種現象令人堪憂,也凸顯了加強歷史教育、弘揚英烈精神的緊迫性。
我們必須將烈士們的事跡,一字一句、完完整整地寫進教科書,讓子子孫孫在朗朗書聲里,永遠銘記這段歷史。
在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這137具無名遺骸重見天日,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和平的來之不易。
目前,龍越和平公益中心已經在為這些無名遺骸尋找家人。
將來真實身份確定下來了,他們也表示會與當地政府攜手合作,共同為這些無名英雄打造一座陵園。
屆時,這批承載著英雄過往的骸骨將被妥善安置,讓他們在莊嚴肅穆的陵園中得以安息。
英雄不朽,精神永存!向那些為了國家和人民而犧牲的烈士們致敬!
如今清明節快到了,希望這137名無名英雄們能夠早日回家。
對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歡迎來評論區積極進行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