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三大動作震懾臺島:海空聯合查證驅離、精準模擬打擊軍事要地、遠程火箭炮鎖定能源命脈。美軍航母集體缺席,臺當局所謂"倚美謀獨"的幻想正被現實擊碎。而臺當局又能在"斷油斷糧"的危機中撐多久?
【此次圍臺演習代號為“海峽雷霆-2025A”】
圍臺演習第2天,東部戰區的3個最新動作,再次讓臺當局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更給島內的“臺獨”勢力敲響了警鐘。
第1個動作,東部戰區重磅宣布此次演習代號,為“海峽雷霆-2025A”。其中關鍵科目包括查證識別、警告驅離以及攔截扣押等。解放軍借此展現了對海上不明目標的快速反應和控制能力,透露出一種劍已出鞘的姿態,警示臺當局及其背后支持者莫要輕舉妄動。
第2個動作,東部戰區空軍派遣了多批次的殲轟機,對臺島的高價值軍事目標實施了模擬打擊。這些高價值目標無疑是臺當局一直引以為豪的防御核心,如雷達站、指揮中心等。
一旦這些設施遭到破壞,臺軍的防衛能力將大打折扣,更遑論進行有效反擊。通過此次演練,解放軍展示了其高效精準的打擊能力,這讓臺當局不得不重新審視其所謂的“防御戰略”。
【東部戰區模擬打擊高雄港口】
第3個動作,也是最令臺當局頭疼的,是東部戰區的陸軍部隊在東海,實施遠程火力實彈射擊。這一招精準打擊重要港口與能源設施的演練,不禁讓臺當局如坐針氈。
在演練中,16發超遠火箭炮齊發,對模擬的高雄港目標進行精準打擊。這種手術刀般的打擊能力,幾乎可以確保在需要時,對敵方戰略設施予以摧毀。想象一下,如果真實作戰中高雄這樣的城市港口被阻斷,臺灣的能源儲備將迅速見底,經濟和生活將陷入癱瘓。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解放軍首次明確指出,將臺島的能源設施作為打擊目標。這無疑是在為可能的“能源斬首”做準備。誰都知道,能源是現代社會的命脈,摧毀或封鎖關鍵的能源供應鏈,等同于切斷一個地區的生命線。
臺灣地區嚴重依賴進口能源,尤其是液化天然氣(LNG)和其他重要資源,從而使得能源安全成為臺當局的軟肋。
【戰時可切斷臺島能源進口】
當前,臺當局夸耀的所謂天然氣儲備,也不過能撐上一到兩周,而糧食儲備僅能維持兩個月。然而,如果解放軍采取行動封鎖臺海,并摧毀港口與能源設施,不出一個月,全島的能源便會陷入癱瘓狀態;兩個月后,糧食短缺將成為現實的噩夢。如果這些情況真的發生,臺島恐怕無法支撐三個月的正常運轉。
然而,就在臺當局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美國航母也不見了蹤影。雖然美國防長赫格塞斯在訪問亞太地區時,聲稱要與盟國攜手應對中國。但事實證明,美軍在臺海問題上的參與力已經大不如前了。
尤其在解放軍演習期間,美軍三艘航母竟然都選擇了遠離演習區域,令臺當局原本寄望的“美國保護”成了一紙空談。
【演習期間美軍航母集體消失】
目前,“華盛頓”號航母在日本休整出不了港,“卡爾文森”號直奔中東,“尼米茲”號則不知何時才能抵達西太平洋。至于明年的航母退役計劃,無疑讓美國的海軍實力面臨收縮的尷尬局面。
這種情況下,解放軍山東艦編隊成為唯一在臺島附近活動的大型艦隊,而美軍遲遲未能就位。這對臺當局來說是一記重拳,這表明,他們所謂倚仗美國的保護,實在靠不住。
這種變化不僅僅是因為美國霸權的衰退,還源于中國國力的迅速增強。特別是在反航母作戰能力上,中國的進步不容小覷。
解放軍擁有諸如轟-6K轟炸機搭載的KD-21高超音速導彈等尖端裝備,這些武器將給在西太露頭的美軍航母帶來巨大的威脅。即便“華盛頓”號匆忙出海,或“尼米茲”號加速趕來,解放軍也早已做好充分準備。
【轟-6K掛載KD-21空射反艦高超音速導彈】
對于“以武謀獨”的臺當局而言,當前局勢進一步明確了大陸的決心——實現兩岸統一的大勢不可逆轉,無論是通過和平方式還是武力手段。而臺當局若執意走下去,只會迎來自取滅亡的結局。
而美國的“不可靠”,再次印證了其對臺承諾的虛無縹緲,解放軍的強勢行動則無異于,為兩岸關系奠定了新的戰略基礎。
這場有關未來的博弈,不僅關乎兩岸的命運,更對整個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相信通過不斷地智慧與努力,我們最終能夠找到實現統一與和平的途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