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自古以來,人們對于書籍從來不吝贊美之詞。今天(4月2日)是國際兒童圖書日,什么樣的圖書最受小朋友歡迎?學校和家長如何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一起去看看。
孩子們都愛看什么書
周末,走進區圖書館少兒閱覽區域,琳瑯滿目的書籍、繪本整齊排列在書架上,孩子們坐在桌子旁,或靠在沙發上,津津有味地閱讀著。“平時沒事就帶孩子過來看書‘充電’。” 市民王女士是這里的常客,她說,除了室外運動,逛書店是周末休閑的首選,“這里環境安靜,閱讀氛圍濃厚,讓娃漸漸愛上了讀書。”
少兒閱覽區域還特別設置了親子閱讀區,為家長和孩子提供一個共同閱讀的溫馨空間。在這里,家長們陪伴孩子一起閱讀,不僅加深了親子間的情感紐帶,也讓孩子們在自由、放松的氛圍中走進書的殿堂。據圖書館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隨著全民閱讀活動的持續推廣,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重視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尤其是在寒暑假,這里幾乎‘滿座’,書籍借閱量也有明顯增長。”
孩子們都愛看什么書?“閑暇之余,我們就帶著孩子逛逛書店,多走多看。”在新華書店,家住城橋鎮的秦女士帶著姐弟倆前來選書。女兒今年11歲,正捧著最愛看的科幻類圖書靜坐一旁,6歲的兒子有些鬧騰,來回選了好幾本繪本,終于挑中一本童話繪本坐下來翻閱,圖文并茂的繪本書是他的心頭好。
記者隨機采訪多位學生和家長發現,童話故事、智力故事、習慣養成等繪本書籍都是低幼兒童比較喜歡的,五六年級的學生,普遍對冒險、偵探、科幻類的小說感興趣,中外文學名著、歷史類、散文類書籍則受到中小學生廣泛歡迎。
培養閱讀習慣家校需共努力
“我們非常希望孩子與書成為好朋友,閱讀不僅能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和思維邏輯,還能引領他們認識更廣闊的世界。”“好的圖書能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怎樣做人,特別是做個善良的、對社會有用的人。”采訪中許多老師和家長都贊成并希望孩子們能對圖書有興趣。
怎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愛上閱讀?對于學生閱讀這件事,崇明區實驗小學語文教師江聰玲也有自己的感悟。“語文很難做到一蹴而就,正因為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閱讀也是如此。學生閱讀興趣和習慣的養成需要我們形成合力。”她介紹,為激發孩子們的讀書興趣,近幾年學校利用走廊、朗讀亭、校圖書館等空間,因地制宜設置閱讀空間,鼓勵學生隨時隨地朗誦、閱讀;除了打造適合學生成長的閱讀環境,班級和校內還舉辦讀書分享會、“校園里的童話家”等活動,讓學生們感受語言的奇妙,互相學習閱讀方法,從而享受閱讀、愛上文學。
適度引導并充分尊重孩子興趣
那么作為家長,如何更有效地營造家庭閱讀環境助力孩子成長?江聰玲認為孩子的閱讀興趣很重要。當幼兒因年紀小,注意力無法集中時,父母可選一些童話書或繪本,陪孩子一起看,并講解給他們聽,在親子閱讀中避免功利性太強,而是要讓孩子盡情享受閱讀的趣味性和開闊眼界的愉悅感,那樣孩子才能真正愛上讀書。
她坦言,最重要的是陪伴孩子閱讀,可以是共讀一本書,也可以是在同一時間段各自讀書。此外,“陪伴讀書”還可以從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分享彼此的閱讀感受。
讀點什么?“一方面,大人要適度引導,為孩子把把關,另一方面,更要鼓勵孩子主動表達,充分尊重他們的閱讀興趣。”在江聰玲看來,不同階段的孩子都有適合的圖書,從低幼期到過渡期再到青少年期,每個時期的書籍內容和形式都不一樣。不論哪一個時期,選擇一些和孩子們現實環境和處境有關聯的書,他們看進去的可能性會比較大。“不妨先讓孩子找到閱讀樂趣,然后才是更深層次、需要思考的閱讀。引導孩子喜歡閱讀可以從選一本孩子喜歡的書開始。”
她還提到,學生們的閱讀面要廣一些,不要局限于某一類圖書,嘗試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刊物,如人文、社科、歷史、藝術、自然等。多樣化閱讀能夠幫助孩子們從不同角度打開視野、理解世界,形成更全面的知識結構。
記者:季佳倩
編輯:焦倩倩
責編:李琳、焦倩倩
給我點贊和推薦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