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路小學開展三星堆主題研學實踐活動(二)
4月2日,春光明媚,德陽市廬山路小學六年級的同學們在研學老師的帶領下,興致勃勃走進三星堆博物館與楠木樂園,開啟了一場融合歷史探索與勞動實踐的研學之旅。通過沉浸式觀察、講解與參觀,互動式學習與創意實踐,同學們在觸摸千年文明瑰寶的同時,感悟工匠精神,體驗勞動智慧,收獲了一場知識與成長的雙重盛宴。
博物館+對話國寶:解碼古蜀文明密碼
上午的研學首站,同學們走進三星堆博物館,開啟“穿越時空”的文化探索。通過講解,知道了古蜀國中的“蜀”是什么意思,了解了神秘的巴蜀國語。
站在展覽館內,面對青銅大立人威嚴的身姿、青銅神樹通天貫地的神秘、金杖上精雕細琢的紋飾以及青銅縱目面具的神奇,同學們不由驚嘆連連。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文物展開觀察討論:“大立人是誰,他手中拿的是什么?”“神樹上的神鳥象征什么?與《山海經》有什么聯系?”“金杖紋路是否記錄著古蜀文字?”“古蜀人用什么方法鑄造出如此精美的青銅文物?”“青銅縱目面具是視通萬里、耳聽四方的神異能力的象征,還是一代古蜀王蠶叢縱目的象征?”大家在講解中逐步揭開文物背后的古蜀信仰與歷史脈絡。
博物館+繪畫國寶 感受中華文明密碼傳承
六年級(7)班的同學們一邊參觀,一邊記筆記,一邊畫文物。石欣堯同學說,她以前來過三星堆舊館,今天第一次來新館,規模更大的新館很有科技感,展出的文物更多,收獲的知識更豐富。龍語彤同學則一邊仔細觀察文物一邊記筆記,“來之前老師讓我們收集三星堆的資料,我最感興趣的是青銅大立人、青銅面具等文物。”
同學們通過觀摩文物拼圖、文物彩繪、文物明信片等文創產品,了解三星堆的文化,手腦并用深入解青銅器認識,復刻眾神魅力,“把玩”古蜀王國。
在“大國工匠精神”主題影像播放廳,同學們化身“文物修復師”,通過影像中的模擬拼接青銅器殘片、分析鑄造工藝,感受古人精益求精的智慧。六年級的王同學感慨:“原來每一件文物都凝聚著無數工匠的心血,這就是中華文明的傳承密碼!
齊頭并進+合力筑塔:拓展游戲團結就是力量
“齊頭并進”“合力筑塔”兩個刺激又有趣的團隊合作項目將本次研學推向新的高潮。同學們齊心協力緊密配合,在游戲中團結友愛相互幫助,互相支持,為了團隊的勝利全力以赴。大家明白了獨木難支的道理,團隊的凝聚力是不可戰勝的,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抵達勝利的終點。同學們在教練的帶領下,進行合力筑塔,水到渠成的拓展游戲,大家在歡樂中學習與成長,在笑聲中領悟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傳統文化研學育心:在歷史與實踐中成長
“這次研學不是簡單的參觀,而是讓歷史‘活’起來。”帶隊老師表示。從三星堆文明的價值歸納到水利工程中的物理應用,從文物保護的思考到團隊協作的歷練,同學們在跨學科實踐中提升了核心素養。六年級5班的張家豪同學說:“通過這次研學,我們不僅找到了古蜀文明的答案,更懂得了合作與堅持的意義。”
這場穿越千年的研學之旅,讓傳統文化的種子扎根心田,讓大國工匠的精神薪火相傳,更讓同學們在實踐中領悟:文明的價值,在于敬畏與傳承;成長的真諦,在于探索與創造。
文字:吳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