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關于電控門把手的常識和認知,對于新能源車主來說是必要且生動的一堂課。
不同于傳統結構的燃油汽車,擁有更多電氣部件的新能源汽車在車輛安全方面始終備受社會關注,因此由新能源汽車引發的安全事故往往會引來更多討論。近日,一起傷亡巨大的交通事故悲慘上演,而這一次,事件的主角是一款現象級產品——小米SU7(參數丨圖片)。
3月29日,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駛過程中遭遇嚴重交通事故,三位年輕女孩不幸離世。針對此事,小米官方在4月1日做出回應,公布了案件發生時的車輛細節,并回應了大家關注的幾個問題。其中關于“事故后,車門是否能打開?”的問題,小米官方表示:我們尚未接觸事故車輛,無法分析事故時車門是否可以打開。目前,就事故時車門是否能夠打開,沒有準確的結論。
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在生死存亡的時刻,車內外門把手將關乎到車內駕乘人員是否能夠成功逃生。在燃油車時代,大多數傳統的門把手都是機械結構,無論車內還是車外、只要施加一定的力就可以打開。
如果是車內乘客從內部開門,只要車門沒有嚴重變形,正常情況下都可以拉開門把手逃生。如果是路人從外部救援,會先拉車外的門把手,一般低壓電路沒問題的話碰撞時會自動解鎖,從而順利打開車門;即便低壓電路失效,車輛碰撞后沒有解鎖、門外把手拉不動,路人可以砸破窗戶拉車內門把手,這種情況也可以實現成功救援。
但大家會發現,隨著新能源時代的到來,為了更簡潔的造型和更低的風阻,不少新車的外部門把手都做成了彈出結構的隱藏式,車內門把手也統統采用電控的方式打開。由于其依賴整車低壓電路系統供電,當車輛因碰撞、電氣故障或電池異常導致斷電時,有一定幾率會導致車門外把手無法彈出、或車門內的電子按鈕失效打不開車門,形成安全隱患。
如果出現車外門把手無法彈出的情況、外部人員無法從外部進入車輛的話,此時車內的開門方式將至關重要,當然工程師們也想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只要是車內采用電子按鈕開車門的車輛,都會在車門內額外設置一個應急機械門把手。
不過各個車型車內應急門把手的位置不盡相同,有的位置比較便于尋找和操作,比如特斯拉將車內應急門把手放在了車窗按鍵附近、相對易于看到,而多數新能源車型則在車門儲物格或水杯架附近設計隱藏式機械拉手,斷電時需將拉手完全拉到底并同步向外推門即可觸發解鎖,部分車型的隱藏式機械拉手位置則更加隱蔽。需要注意,發生交通事故時情況本身就比較緊急,再加上駕乘人員可能會出現受傷的情況,所以想要進行拉車門的操作會更加困難,如果此時并不能最快的打開車門逃生,可能會耽誤最佳的獲救時機。
其實不止是國內,縱觀全球范圍,在新能源汽車事故中因斷電導致車門無法開啟的案例時有發生,不可否認,新能源汽車車門能否正常開啟已經成為交通事故的關鍵之一。而根據2025年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調研顯示,63.4%新能源車主不清楚車輛應急裝置位置、29.7%的車主從未閱讀《應急操作指南》,這同樣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如果你的新能源車輛采用電控的開門方式,一定要熟悉應急機制、牢記機械門把手位置,在危急時刻為逃生爭取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