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將五代十國比作一個職場環境,柴榮無疑是那位獨攬“滿勤獎、年度優秀員工稱號以及董事長接班人資格”的全能高手。
這位31歲仍在江陵街市販賣茶葉的中年男子,絕未料到三年后他將身披龍袍,更未曾設想,千年之后,他還能夠獲得歐陽修的高度贊譽,被贊為“雄才大略的賢明君主”。
他的崛起之路猶如奇幻故事。本為后周奠基者郭威的義子,不料郭威一家遭逢不幸,被上司(后漢皇帝)悉數誅滅,于是只能將帝國的重擔(皇位)托付給這位歷經風雨、既賣傘又販茶、還曾修繕《資治通鑒》初級課程的全能型勞動者。
就職首日,他便設立了自己的業績指標:“用十年時間開拓疆土,再用十年養育百姓,接著十年實現天下太平。”然而,令人驚嘆的是,僅用了六年,他便近乎完成了九成的任務,這樣的效率,若置于當下,定能讓各大互聯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在周總結中自愧不如。
初登皇位的柴榮,猶如一位跨越時空降臨古代的人力資源管理大師。聞悉軍中有懈怠職守者(即臨陣退縮),他當即頒布了“五代以來最嚴懲處”——在全體將士面前,毅然決然地處決了七十余名將領,此舉令身為禁軍指揮使的石守信(未來的宋太祖)驚恐萬分,以至于深夜仍在苦讀《軍紀規章》。
然而,當他目睹百姓為繳納"五險一金"(稅費)而困窘時,他便化身為體貼的長者,不僅推行了"減稅激勵措施",還創新了"七天內自由退換"的政策,允許農民開墾的土地,在三年內若不滿意即可無條件交還。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對“前朝遺老”的態度。當宰相馮道勸阻他親自出征時,柴榮并未效仿其他帝王大興文字之獄,而是憑借實戰成果予以有力回應:在高平之戰中,他率領兩萬非正規軍,將四萬北漢精銳打得潰不成軍。此役過后,五代十國的職場暗規則被徹底顛覆,眾老板皆頓悟,再精美的PPT演示,也比不上親臨一線干出一番實績。
柴榮的待辦事項清單若置于今日,定會讓投資人們瞠目結舌。
軍事變革:將警衛部隊(禁軍)重塑為精銳部隊(殿前軍),隨后趙匡胤正是率領這支隊伍發動了“陳橋驛兵變”。
2. 經濟革新舉措:推行寺廟人員精簡政策,促使約六萬名僧尼重返世俗生活,此舉即刻推動了GDP的大幅增長。
3. 法律革新:取締“雇主肆意解雇”條款(即官員濫用私刑),推行《大周刑律統類》,該法典后為宋朝所借鑒并復制為《宋刑統》,沿用了長達三百余載。
4. 文化推廣:我親自向王樸發送微信信息:“請為我創作一首能夠傳頌千古的主題曲!”于是,便有了奠定宋詞基石的《正樂》之作。
最為豪邁之舉莫過于面對契丹時的策略。眾人面對游牧民族往往心生畏懼,而他卻率領軍隊上演了一場現實版的《荒野大鏢客》,僅用三月便收復了三關十七縣,令契丹驚慌失措,連夜更改QQ簽名為:“此人極度危險,請勿招惹”。
查閱柴榮的日程安排,即便是現今的職場人士見了也不禁要驚呼并想要報警。
三更時分審閱奏章(五代十國之深夜愁緒),卯時初刻田間巡視(親量稻禾之間距);未時正刻督造工地(關注汴京城墻修筑);戌時之際軍事布局(沙盤之上演練契丹模型)……
史籍載明其“大小事務皆親自裁斷”,就連趙匡胤也忍不住諫言:“主公如此,恐將勞心勞力至極啊!”未料此言竟成預言,年僅39歲的柴榮在北伐契丹的征途上驟然嘔血,臨終之時手中仍緊握幽云十六州的地圖,情景恍若編程者斃命于代碼之前。
柴榮的驟然離世,猶如中國式的《進擊的巨人》收尾。
倘若他能延壽十載,或許能超前三世紀圓滿“燕云十六州之征”。
倘若他未曾將趙匡胤這位“忘恩負義之人”納入麾下,后周王朝的輝煌或許能夠延續百年之久。
倘若他的《三十年規劃》未曾中斷,宋朝或許根本不會背負上“積貧積弱”的枷鎖……
最令人痛心的是,這位親手締造了五代時期最強軍隊的英雄,逝世后,其所有裝備竟被趙匡胤悉數占有。宋朝沿用了他所著的《大周刑統》,安居在他精心改造的汴京城中,依賴著他一手訓練的禁軍,然而,無人能再續寫他的傳奇。
柴榮之所以能贏得近乎神祇般的聲譽,在于他完美地契合了古今職場人士心中的所有期待。對于上司(百姓)而言,他是那位慷慨解囊而不空談理想的杰出領袖;對于下屬(大臣)來說,他是一位獎懲嚴明、如同嚴師般的指導者;而對于競爭對手(割據政權)來說,他則是那個無所不能、輕松攻克難關的游戲高手。
即便是他的英年早逝,也化作了最觸動心弦的感人之處,恰似科比永遠定格在28歲的輝煌。柴榮僅用了六年光陰,便在歷史的長河中劃下了最為璀璨的軌跡。下次當你嘆息“工作艱辛”之時,不妨憶起那位白日征戰、夜晚耕作、周末仍要擬定治國方略的帝王,畢竟他以生命踐行了:“唯有不懈奮斗,方能讓遺憾無從追趕?!?/p>
依據《舊五代史》、《資治通鑒》、《新五代史》等史料及當代學術研究成果,文中歷史細節得以呈現,同時,為提升閱讀體驗,部分場景經過了合理的藝術加工:(人名、詩詞與引用內容保持不變)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些被《舊五代史》、《資治通鑒》與《新五代史》詳細記載的歲月,以及當代學者們的深入研究,共同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卷。文中,我們嘗試著在不改變史實核心的基礎上,對某些場景進行了適度的演繹,以期讓讀者能夠更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幻。人名依舊鮮活,如星辰般璀璨;詩詞依然動人,傳頌著千古情思;引用的史籍片段,則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引領我們穿越時空,探尋歷史的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