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二戰后被稱為“世界燈塔”,可根據《2025年中國留學白皮書》,在2024-2025年內,來到中國的留學生預計會有85.6萬人,其中或許包含10萬來自美國的學生。
從現狀來看,中國將要接過這個稱號,像2024年《環球時報》報道的那樣,成為世界希望和進步的燈塔,這樣的結局屬實讓人心中疑惑,中國在短短數十年間到底經歷了什么?
貧困國家到世界第二經濟體,達成目標的過程充滿艱辛,獲得國際認可更是難上加難,可中國很明顯抓住了歷史機遇,通過改革開放發展經濟、鼓勵外國投資,當然,還有推動留學。
不得不承認,新中國成立初期堪稱百廢待興,工業標準化不明所以、高新產業和海外貿易都存在很大空白,在這樣的背景下,向美西方國家學習借鑒成為必然。
美國被稱為“世界燈塔”,也正是因為其憑借二戰后的金融戰略,真正成為了當時大部分國家的優秀范例,不過今時不同往日,美國的輝煌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暗淡。
反而是中國不斷崛起,成為了全球合作的重要伙伴,而且由于自然資源儲備的豐富和人才庫的積累,穩固并繼續提升話語權對中國來說并不是最困難的挑戰。
我們可以看到,近些年國家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創新發展領域,不論是半導體還是新能源,這些產業都需要核心技術支撐,換句話說,就是高端人才培養的戰略。
隨著中國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對技術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為此,中國不斷加大投資,開展“一帶一路”,促進各國交流溝通,構建新的科學發現系統,獲得了國際聲望。
但美國明顯不是這么想的,中國崛起后,美國擅自標定競爭對手,開始進行不正當競爭,渲染“威脅”,導致國際互信度不斷下降,妄圖以這種方式限制中國發展。
不過,經濟全球化的大勢不可能逆轉,全球環境就算暫時變化,各國現在也不可能說放棄國際貿易市場,所以美國的做法只是把自己推向大多數國家的對立面。
就比如美國針對中國留學生,在2022年后對來自中國的科研人才進行調查,直接導致了數千名科學家回到中國發展,可見美國科研界的氛圍已經不算寬松。
而當留學生前往美國需要考慮“地緣關系”的時候,美國“世界燈塔”的稱號就已經有了局限性,這座燈塔只是為了美國自己,最多加上盟友國家,根本不會引領,也不能引領世界。
目前中國赴美留學生逐年減少,美國赴中留學生不斷增加,此消彼長的現實更能說明雙方發展戰略的根本不同,如果美國一意孤行,還要拿出強硬對峙態度,那局勢可能會無法挽回。
同時,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人才能夠來到中國參與科研工作,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留在國內發展,完成科技興國、創新興國的成就,這對于實現一個更公正的交流體系來說至關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