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本應守望相助,但有時也會因小事發生爭執。近日,桓臺縣法院唐山法庭成功化解一起鄰里糾紛,雙方當事人化干戈為玉帛。
原告李某與被告劉某系鄰居,雙方房屋南北相鄰,李某的北屋與劉某的房屋間有一塊空地。多年來,因該空地的使用問題雙方矛盾不斷激化,甚至“大打出手”,村委出面調解未果,后李某訴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因本案涉及農村土地權屬爭議,且雙方當事人又是多年的老鄰居,承辦法官決定先進行實地勘察了解詳情。“李某的房子不包括后院,這院子是我一直在使用,我的南墻上還留有通往院子的門!”“這就是我的院子,產權證書和宗地圖上都畫著呢!”勘察現場,雙方一直爭執不斷。經勘察,劉某在涉案土地上在加蓋了圍墻,并種植樹木及部分農作物,但結合李某的不動產權證及宗地圖,該土地顯示系李某的房屋地界。
調解過程中,承辦法官、調解員一方面從法律角度出發,明確相關法律法規以及雙方在法律框架下的權利與義務;另一方面引用“六尺巷”典故,釋情理、講案例,通過村委的幫助,引導雙方以寬容理解的態度解決糾紛。
在承辦法官、調解員及村委負責人的共同努力下,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各退一步,被告劉某自愿移除爭議區域的農作物及部分圍墻,原告李某補償劉某部分種植成本,后原告李某自愿撤訴,該糾紛和平解決。
農村土地糾紛往往“爭氣不爭地”,解法既要靠法律的尺子,也要用鄉情的紐帶,切莫因“爭一口氣”傷及鄰里情誼。本案中,唐山法庭充分發揮多元解紛機制的優勢,既維護了土地管理的法律權威,又兼顧了鄉村“熟人社會”的緊密關系,描繪出了法理情融合的新“楓”景。
供稿:張碩 審核:胡正強
弘揚憲法精神
構建和諧社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