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新型戰斗機殲-36完成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試飛。這一壯舉不僅標志著中國在軍用航空技術領域的又一突破,也通過在線平臺上流傳的照片和視頻,首次向世界展示了其令人矚目的設計細節。《保加利亞軍事網》等西方軍事媒體報道,這架飛機的時尚三角翼設計、突出的隱身特性以及強悍的超音速飛行性能,引發了國防分析師和航空愛好者的廣泛關注與贊嘆。
試飛期間拍攝的照片揭示了殲-36的獨特外形:一架噴氣式飛機以陡峭角度爬升展現了其寬闊的三角翼,邊緣略圓,兼具美感與功能性;另一張側面照則捕捉到飛機在起落架伸出時的流暢線條。三角翼設計雖在軍用航空中已有數十年歷史,如法國“幻影2000”和蘇聯MiG-21,但殲-36顯然對其進行了重新構想。種配置不僅賦予飛機在高速下的出色機動性和穩定性,還可能使其在低速場景中表現非常出色。低翼載荷讓成飛下一代戰斗機成為兼具高速飛行和低速機動的雙重優勢。
更令人驚嘆的是,殲-36將三角翼與現代隱身技術巧妙結合。從側面圖像看,飛機機身線條干凈流暢,菱形機頭有助于散射雷達波,無可見武器掛點或外部天線,暗示其配備有龐大的內部武器艙。這些設計元素使其與美國F-22“猛禽”和中國殲-20等隱形戰斗機同屬一類,但三角翼的加入為其增添了獨特優勢,成飛下一代戰斗機的載彈量可能接近B-21。此外,后視角照片顯示,殲-36摒棄傳統垂直穩定器,采用無尾設計,進一步減少雷達反射面,強化隱身性能。這種大膽創新雖對操控性提出挑戰,但先進的電傳操縱系統結合人工智能算法,為飛機提供了穩定飛行提供了保障。
殲-36的機身設計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略微升高的座艙蓋確保飛行員視野開闊,“黃蜂腰”造型優化了超音速空氣動力學性能,而后部三個扁平噴嘴發動機的配置則暗示其具備超級巡航能力。這種三引擎布局在現代戰斗機中頗為罕見,為殲-36帶來更高的推力和重載能力,更強的發電能力,適合遠程打擊或高強度作戰任務,并為執行電子作戰、配裝定向能武器打下了基礎。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航空航天分析師艾米莉·卡特博士評論道:“三角翼與隱身功能的結合表明,這架飛機旨在快速滲透敵方防空網并全身而退,同時保持空戰中的敏捷性。”
美國退役空軍上校馬克·施瓦茨警告:“如果殲-36兌現其潛力,美國需重新審視太平洋地區的空戰策略。”,這款多用途戰斗機可能在空對空、空對地甚至偵察任務中游刃有余,對亞太地區的軍事平衡構成深遠影響。
外媒認為,盡管殲-36的具體性能和部署計劃仍籠罩在神秘之中,但其第三次、或第四次試飛已足以讓世界側目。從時尚的外觀到尖端的技術,這架飛機不僅是中國技術雄心的象征,也讓西方軍事觀察家發出由衷贊嘆:中國正在重新定義21世紀的空戰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