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中的球隊建制暫且不談,這個所謂“極端合理、各司其職”的畫風,我腦子里倒是有個球隊——空接之城版的快船。
那支球隊的構建算得上規整合理的代表之一,核心更是史上決策最合理,最能讓所有人各司其職的“控衛之神”保羅。
他們的核心框架始終是保羅+格里芬+小喬丹的三人組,這個組合在分工層面非常明確與合理:
保羅負責持球駕馭每一次進攻,跟其中的某個人做擋拆來啟動戰術,然后觀察防守的輪動和進攻方所有人的位置,或喂內切空接,或分球底角射手,或給格里芬進行一些腰位的單打,保羅自己也會在捕捉到中鋒后偶爾持球——當時的他還有高于傳統控衛的得分能力。
這其中的決策完全由保羅精密的大腦做計算,捕捉對手的防守縫隙和錯誤對位,選擇最有收益的傳球路徑,總是能打出合理、正確且有收益的回合。
一個控衛所能做到的一切——運控、觀察、決策、傳球、得分——你很難要求保羅更多了。
還是那句話,如果上帝準備構建一個完美的“組織后衛”的建模,那一定是1.83的保羅進去,1.93的保羅出來——除了那十公分的身高,保羅的合理是令人發指的,也絕對無限趨近于控衛職責的“完美具象化”。
剩下的人中:
小喬丹在其中提供扎實的掩護,強大的順下終結威脅,以及防守端(當時還)很出色的正面護框與后場籃板,雖然防守選位和判斷不是他的所長,但在沉退策略和機能支持下,當時的皇叔大體是正面的防守人,也是能提供擋拆進攻價值的中鋒。
他偶爾會有舉著球不知所措,急得保羅往他背上躥的回合,但也好歹成了一陣中鋒。
格里芬是快船的另一極,他在4號位像是字母和濃眉的低配初代機——能與保羅操作擋拆,也能持球在兩翼做一些面框和背身的單打,還有一手策應球,中投和遠射也在快船生涯的中后期初具規模。
當然,活塞時期那樣大量的持球三分投射,甚至偶爾擋拆持球人的戲份,打得像個持球核心則是后話了。
至于防守端,受限于臂展,格里芬當然不算個好的協防人,體格擺在這,籃板上亦有貢獻,因此也不算負面的防守人。
除此以外,以13~14賽季和火箭大戰搶七的陣容為例——2號位是跑動勤勉精于投射的雷迪克,也是天賦不夠但攻防兩端戰術執行合理勤勉的射手后衛,3號位是提供領防、硬度和一點持球的巴恩斯。
甚至替補席也有經典到不能再經典的“得分型第六人”克勞福德。
中鋒負責護框、籃板和擋拆;核心4號位負責沖擊、跳投和單挑;核心1號位負責組織、傳球與偶爾接管;2號位負責跑動、投射;3號位負責領防與一些零碎活計——從框架來說,快船絕對當得起分工明確、打法合理這八個大字。
至于他們后來做到了,什么我們也都知道了:
那支球隊總能打出漂亮的常規賽,季后賽也始終有突破首輪的競爭力,然后......就沒有然后了,正確與合理的力量只能支撐他們到這個位置,然后就是不講理的天賦決定一切的舞臺了。
當對手強行用無線換防來拆解快船的擋拆時,保羅沒有面對2米鋒線隨意突破的爆發力,較為緩慢的中投速率也會被干擾,甚至以他的傳球手法,在高大的人堆里,也不能像勒布朗東契奇一樣,隨便往遠端傳球。
而格里芬作為獨角獸的早期天賦貧瘠版,自然也會陷入持球得分的困境,他的扣籃很華麗,持球一條龍很漂亮,偶爾的中投也很精巧,但這都構建與防守流露出的縫隙,以及沒那么強肉搏的環境,當攻防開始撕咬的時候,格里芬也改變不了什么。
至于其他人,日常的職能里就沒有強行得分破局的選項,如今就更指望不上。
所以他們被灰熊的肉搏戰絞殺,被火箭換防的發帶幫逆轉,保羅打了一輩子合理的籃球,但總會在季后賽的深入輪次,遇到需要他在合理之外,做一些回答的場合。
這其實代表了所謂“極端合理、各司其職”的籃球所必然回答的困境:
越是高級別比賽的攻防,越會刻意讓對手陷入自己不擅長、不舒服的節奏,或者是夾擊后放空,考驗你進攻第4~5人在關鍵時刻的回應能力,或是用換防強制取消錯位,考驗你單挑破局的能力。
這些回合都不那么合理——隊友有空位按說就應該傳,強行單挑則一定不是合理籃球所追求的內容——但比賽往往注定會演變成這些環節。
你回答不了,那就是不能再進一步。
因此合理的、各司其職的籃球,往往很難走到最后,而能走到最后的球隊,通常需要有點不講理的、“橫的”東西,讓自己在僵持局里爬出來——即使是平民如04活塞,他們的防守也當然是歷史級的“不講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