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出席并介紹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情況,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劉鵬飛、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局長任詠梅、金融監管總局普惠金融司司長蔣平共同出席并答記者問。
情況介紹
請向上滑動閱覽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李春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法治經濟,要完善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健全誠信建設長效機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和監管制度。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全面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主要在五個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信用信息共享水平大幅提升。建成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歸集1.8億經營主體的信用信息超過807億條,成為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總樞紐”。推進“信用中國”網站集中公示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信用信息,網站日查詢量突破2億次。二是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逐步完善。在醫療、托育、養老、家政、旅游、購物、出行等重點領域實施“信用+”工程,推進信用便企惠民。全面規范信用約束措施,嚴格依法依規實施失信懲戒。全面推動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對守信者“無事不擾”,對失信者“利劍高懸”。推動高效辦成“信用修復一件事”。三是信用促進融資步入機制化軌道。建立健全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將74項關鍵涉企信用信息納入機制化歸集共享范圍,推動金融機構精準支持民營中小微企業。四是社會信用體系法治化標準化基礎不斷夯實。社會信用方面立法提升為第二類立法計劃。推動27個省份出臺社會信用方面條例。發布信用標準超過60項。五是誠信文化氛圍日益濃厚。開展“誠信之星”“誠信興商月”活動,加強誠信宣傳和教育,提升全社會誠信意識。
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對社會信用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相關制度規則需要進一步完善。為此,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研究起草了《關于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并報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意見》已經在3月31日全文發布,相信大家應該都已經看到了?!兑庖姟诽岢鲆獦嫿ǜ采w各類主體、制度規則統一、共建共享共用的社會信用體系,推動社會信用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各環節深度融合,并部署了五方面23項重點任務,包括構建覆蓋各類主體的社會信用體系,夯實社會信用體系數據基礎,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管和治理機制,提高社會信用體系市場化社會化水平。《意見》就加強組織實施提出了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弘揚誠信文化,普及誠信教育,推動形成守信踐諾的良好社會風尚。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推動社會信用體系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維護公平有序競爭市場秩序、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答記者問
大象新聞記者:融資難融資貴一直都是制約民營中小微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請問當前的“信易貸”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將如何發力?
李春臨
請向上滑動閱覽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李春臨:民營中小微企業資產和財務實力偏弱,如果金融機構無法掌握企業更多維度的信用信息,很難提供充分的融資支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深入推進“信易貸”工作,推動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信易貸”工作的本質是通過加強政府部門掌握的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多維度的數據支撐,有效提升中小微企業貸款的覆蓋面、可得性和便利度。
目前,我們已經建立了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在國家層面實現了包括企業登記注冊、納稅、社保、住房公積金等74項關鍵涉企信用信息的機制化歸集共享,支持接入平臺網絡的金融機構經授權查詢使用有關信息。截至2025年2月末,銀行機構通過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累計發放貸款37.3萬億元,其中信用貸款9.4萬億元,有力服務民營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同時,不少地方在“信易貸”工作中也探索形成了很好的經驗做法。比如,重慶市依托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大力歸集涉農信用信息,推動云陽縣等試點區域農戶“以信換貸”,授信覆蓋率從不足10%上升至30%,A級信用戶貸款利率從3.55%降至2.75%。再比如,遼寧省大連市依托融資信用服務平臺與工商銀行開展聯合建模,研發線上信用貸款產品,企業無需抵押、即申即批,授信經營主體從3萬戶擴增至19萬戶,授信金額由110億元增加至360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從提升信息共享質效、優化平臺服務功能、強化數據應用和產品開發三方面,繼續深入推進“信易貸”工作。提升信息共享質效方面,在持續擴大歸集共享范圍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信息歸集共享質量,確保共享信息內容準確、字段完整、更新及時。優化平臺服務功能方面,我們將提升平臺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依托平臺為企業提供更為豐富的金融產品,向金融機構提供信用報告和信用評價服務,推動惠企政策通過平臺在線辦理,對經營主體直達快享。強化數據應用和產品開發方面,我們建立了國家信用信息歸集加工聯合實驗室,深化關鍵信息開發利用,支持金融機構開發更多符合民營中小微企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同時,我們也將指導地方進一步挖掘特色產業數據,與金融機構聯合開發細分領域專項信貸產品,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融資便利。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我們知道,信用信息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基礎,請問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信用信息開發利用方面有何考慮,如何更好發揮數據價值?
李春臨
請向上滑動閱覽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李春臨:信用信息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基礎,沒有數據的支撐,信用的各項應用場景就難以落地。信用能不能發揮作用,關鍵看信用信息能不能用好、用準、用到位。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大力推進信用信息共享應用,我們牽頭建立的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已經橫向對接46個部門,縱向聯通31個?。▍^、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形成全國信用信息互聯互通一張網。這個目的就是聯通信息孤島,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共享共用。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從三方面持續推進信用信息開發利用。
首先,夯實歸集共享基礎。我們在調研中了解到,對于一些應用價值較高的數據,重復歸集的問題時有發生,加重了數源單位負擔,浪費了大量資源,降低了效率,還會影響數據聚合效應的發揮。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將強化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總樞紐”功能,統一歸集各領域信用信息,開展信用信息歸集共享質效評估,提升信息共享水平。
其次,加大數據治理力度。由于數據標準不同、字段不完整、更新頻率不統一、共享方式不一致等原因,簡單歸集的數據往往并不好用。我們將著力加強數據的源頭治理,完善信用信息標準體系,建立不同的數據主題庫,精準滿足不同需求,提高數據使用便利性。
最后,有序推動數據開放流通。數據流動起來,才能最大程度釋放數據要素價值。一方面,我們將依托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根據需求向部門和地方共享信息,提供信用信息服務,大力推動區域間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信用評價互認和信用獎懲協同,支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另一方面,我們將制定公共信用信息授權運營管理辦法,依法依規向信用服務機構開放信用信息,有效培育信用市場,發展壯大信用經濟。此外,我們的企業“走出去”和外資企業“引進來”時,都迫切需要了解交易對手方的信用狀況,這就對信用信息跨境流通提出了要求?;浉郯拇鬄硡^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比如,珠海市建立了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務平臺,聚焦三地企業跨境市場開拓、風險管控、貿易融資等實際需求,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跨境信用服務。我們將及時總結這方面的經驗,有序推動信用產品跨境互認,有效支撐高水平對外開放。
九派新聞記者: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本制度,請問這一機制在實踐中如何應用?未來是否會推動更多守信激勵政策?
李春臨
請向上滑動閱覽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李春臨: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信用體系不斷完善,信用觀念逐步深入人心,知信、守信、用信意識不斷增強,“信用+”應用場景不斷拓寬,信用在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升政府治理和服務效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守信激勵方面,《意見》特別強調要構建全方位的信用激勵政策環境,在公共服務和市場化活動兩大領域,為守信主體提供便利或者優惠。在實踐中,各地方和有關部門也形成了很多很好的激勵應用場景,惠民便企取得了積極成效。比如,浙江省大力推進“信用+公共服務”,在“信用+審批”場景中,為全省121個系統的政務審批提供信用核查服務3433萬次,支撐對信用良好的主體實行“容缺辦理”861萬次。也就是說,對缺少材料但做出按期補全承諾的經營主體,先行受理其申請。在“信用+就醫”場景中,推行就診結束后一次性付費,累計金額已經達到了24億元。再比如,江蘇省鼓勵招標人接受投標人以信用承諾書替代投標保證金,全省共91萬投標人使用信用承諾書,減少經營主體資金占用1687億元。
在失信懲戒方面,我們既要堅持依法依規懲戒到位,也要堅持過懲相當,避免泛化濫用懲戒措施?!兑庖姟穼κ艖徒涮岢隽嗣鞔_要求,特別強調了對被列入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的對象,在申請政府資金、享受稅收優惠、參與公共資源交易活動、股票債券發行、評先評優、公務員錄用遴選調任聘任和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等方面,依法依規予以限制或者禁止,這就是要保證將失信懲戒措施剛性執行到位。同時,我們也將根據《意見》的要求,結合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建立信用政策出臺前的評估措施,清理假借信用評價、信用管理之名變相設置市場準入門檻,設立交易壁壘,制造地方保護等行為,堅決防止信用管理措施泛化濫用,這也是我們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這項工作中要重點糾正的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更好發揮信用獎懲制度在信用體系建設上的基礎性作用,推動社會信用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各環節深度融合,讓守信、用信成為經營主體和人民群眾的自覺意識和自發選擇。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我們知道,信用信息往往涉及隱私和敏感信息,請問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如何確保信息的安全?
李春臨
請向上滑動閱覽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李春臨:保障信息安全和信息主體權益非常重要,是做好信用工作的底線要求。《意見》對于加強信用信息安全保護提出了十分明確的要求,我們將重點從三個方面抓好這項工作。
健全信息安全制度方面。我們始終堅持“最小、必要”原則,嚴格限定公共信用信息范圍,嚴禁超范圍采集信息,嚴禁將非信用信息和隱私信息納入信用評價,持續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授權使用制度,明確要求查詢或使用未公開信息時,均需取得信用主體的授權。我們將建立信用信息安全管理追溯和侵權責任追究制度,將信息處理各環節的安全責任落實到人,完善安全風險監測和預警處置機制,確保信息安全管理無死角。
提升系統安全水平方面。我們要求各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均需要達到與重要信息系統相匹配的中國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第三級認證,嚴格各項安全防護標準,對信用主體的隱私敏感信息起到系統保護作用,堅決防止信息不當泄露。
強化技術支撐保障方面。我們已經將隱私計算等新技術應用于信用信息的共享應用當中,大力推廣“數據可用不可見”理念,降低信息泄露風險。同時,我們也將探索運用區塊鏈技術,推動關鍵數據上鏈,實現數據加密處理和流程可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信用修復關系到千萬家經營主體的切身利益,請問下一步對于完善信用修復機制有什么考慮?
李春臨
請向上滑動閱覽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李春臨:信用修復是社會信用體系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也是經營主體和人民群眾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建立信用修復制度是為了給予失信主體改過自新的機會,推動其主動履行法定義務、糾正失信行為,提升全社會誠信意識。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制度和措施,提升企業信用修復效能。但是也要看到,修復規則不統一、部門之間協同不到位、第三方機構與政府部門信息不同步等問題還比較突出。針對這些問題,《意見》作出了明確部署。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完善信用修復制度,重點從統一規范、強化協同、加強監管三個方面落實好相關要求。
在統一規范方面。主要做到“三個統一”。統一公示窗口,明確“信用中國”網站集中公示各類公共信用信息,行業管理部門原則上不再公示本部門領域之外的公共信用信息,解決多頭公示帶來的信用修復難題。統一受理渠道,按照“前店后廠”模式,由“前店”“信用中國”網站接收信用修復申請,再按照“誰認定、誰修復”的原則,推送給“后廠”相關行業管理部門,讓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實現信用修復集成辦、高效辦。統一修復規則,按照過罰相當原則,根據失信行為的嚴重程度,統一設置公示期限和修復條件,在提高信用監管精準性的同時,最大程度減輕經營主體負擔。
在強化協同方面。信用修復涉及多個部門和領域,加強部門協同聯動對提升企業信用修復效能和用戶體驗至關重要。我們將推動“信用中國”網站與行業信用信息公示平臺的信息共享和結果互認,實現企業一次修復、多系統自動共享。
在加強監管方面。我們注意到,一些第三方機構信用信息更新不及時,甚至要求有償修復,還有一些不法分子通過謊稱能夠“提前修復”大肆斂財。在此我要強調一下,信用修復是政府向企業提供的公共服務,不會以任何形式收取任何費用。下一步,我們將配合相關部門加強對第三方機構的監管,嚴厲打擊信用修復領域違法違規行為,營造良好的信用修復環境。
攝影:高弘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