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傍龍樓照玉弓
云移雉尾開金鎖
九重宮闕接蒼穹
玉砌雕
紫禁城
100年不長,在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下,只是一道淺痕。100年不短,對于一個家族來說,或許已經經歷了三四代人的悲歡離合。
對于故宮來說,最近100年的光景亦是滄海桑田、換了人間。在不同的維度討論,應該更加嚴謹一些,作為紫禁城,故宮已經605歲了,作為博物館,故宮今年整整100歲。
1924年秋天,紫禁城送走了它的最后一位主人愛新覺羅·溥儀,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掛牌成立。
建院僅僅六年后,隨著“九·一八事變”的爆發,中華民族開啟了長達十四年的浴血奮戰。故宮在那風雨飄搖的動蕩歲月中,歷經文物南遷、西遷,北平和平解放等重大考驗,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磚一瓦如果有靈性,應該也會感嘆過往、暢想未來吧。
1949年,在等待傅作義作出和平抉擇的關鍵時刻,考慮到如若使用武力解放北平,或將破壞城中文化古跡。1月16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的電報中,專門就保護北平文化古跡問題作出指示:“積極準備攻城。此次攻城,必須做出精密計劃,力求避免破壞故宮、大學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價值的文化古跡。你們務必使各縱首長明了,并確守這一點。讓敵人去占據這些文化機關,但是我們不要攻擊它,我們將其他廣大城區占領之后,對于占據這些文化機關的敵人再用談判及瓦解的方法,使其繳械。即使占領北平延長許多時間,也要耐心地這樣做。為此,你們對于城區各部分要有精密的調查,要使每一部隊的首長完全明了,哪些地方可以攻擊,哪些地方不能攻擊。繪圖立說,人手一份,當做一項紀律去執行。為此,你們必須召集各攻城部隊的首長開會,給以精確的指示。為此,你們指揮所要和每一個攻城部隊均有準確的電話聯系。戰斗中每一個進展均須放在你們的指揮和監督之下。”
至此,故宮迎來了中國共產黨這樣一位“領路人”。
唯物主義者通常認為世上沒有一成不變、永恒存在的事物,故宮或許亦是如此。后來又經歷了唐山大地震這種特大級自然災害的波及,好在只是一些地磚開裂,建筑群的主體結構都未受到大的影響。在感嘆老祖宗們過人智慧的同時,也讓人更加珍惜眼前的這座故宮。
如今,迎來建院100周年的故宮博物院,又帶來了不小的驚喜。歷經十年封閉修繕的養心殿,即將在今年重新開放。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后,溥儀在養心殿召開了“御前會議”,并作出退位決定。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攜六歲的溥儀在養心殿舉行了最后一次朝見儀式,正式頒發了遜位詔書。直到溥儀出宮前,清代總共有八位皇帝先后在養心殿居住。它作為曾經的“權力中心”,是集召見群臣、處理政務、皇帝讀書、學習及居住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筑群。養心殿的重新開放無疑為廣大文旅愛好者又增添了一個去故宮的理由。
每每提起故宮博物院,總讓人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這種感覺與她傳說中的9999間房間(實為9371間)無關,也不是文學和影視作品為她杜撰渲染出的神秘感。冥冥之中,她更像一位飽經滄桑但依舊風華絕代的老人,見證過封建王朝的榮辱興衰,目睹過風云人物的更迭交替,親身迎接了新時代的曙光,繼續悠悠地訴說著歲月的溫柔與堅韌。
故宮書畫集(精編版)
故宮書畫集
故宮周刊
故宮旬刊
我的前半生
點擊圖片參與新書預售
思想文化的擺渡者,在東西方之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