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網-文化藝術報訊(全媒體記者 高盼成 通訊員王渭)在悠悠華夏的藝術長河中,陜西省級非遺保護項目華山戲法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占據著一席之地。生長在華山腳下的雷霖作為華山戲法第五代傳承人,憑借著對這門古老藝術的熱愛與執著,將華山戲法展現在藝術的舞臺上,讓華山戲法在新時代綻放出耀眼光芒。
雷霖出生于華山戲法世家,父親雷鳴是第四代傳承人,自幼的耳濡目染下,雷霖自幼便與華山戲法結下不解之緣,也獲得了學習戲法的優越條件。不僅如此,雷霖還拜著名魔術表演藝術家范炳強先生為師,學習現代魔術技藝,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藝術視野。
在成長過程中,他跟隨父親奔赴各地演出,在一次次的舞臺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表演經驗,熟練掌握了表演節奏,對華山戲法的內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積極探索華山戲法的創新之路。在陜西省非遺跨年絕活展演中,由他擔任導演和音樂制作的華山戲法《穿越時空》,將現代舞臺藝術與傳統戲法相結合,為古老的華山戲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他還走進校園,手把手教孩子們表演簡單戲法,激發他們對華山戲法的興趣,為這門藝術培養后備力量。
在表演《金鐘罩三丹》時,他將“慢”字訣發揮到極致。抬手、轉手、扣罩,每個動作都舒緩清晰,盡管觀眾目不轉睛,卻難以察覺球與罩的瞬間變換,緊張的氛圍讓觀眾沉浸其中。表演古彩戲法《金玉滿堂》時,他憑借扎實的基本功,熟練運用 “捆、綁、藏、掖、撕、攜、摘、解”手法。他將道具巧妙藏于特制服裝或容器中,在觀眾眼皮底下完成道具的消失與轉換,整套動作行云流水,毫無破綻。他的華山戲法支持360度全景觀看,憑借深厚的功底,巧妙避開觀眾視線死角,讓每個觀眾都能見證戲法的神奇。
在表演中,只見雷霖首先拿起一根看似普普通通的繩子,將繩子展開,動作不緊不慢,讓觀眾能清楚地看到這根繩子并無任何機關。緊接著,他清了清嗓子,口中念起順口溜:“竹簍繩兒平凡身,今日求仙顯奇能。手舞咒動天地應,仙繩快把天梯成!”與此同時,他雙手輕輕抖動著繩子,將其一端緩緩放入身旁的竹簍之中。另一只手在空中劃出玄妙的弧線,做出一些神秘的手勢,好似在與天地間的神秘力量對話。只見繩索緩緩直立,越升越高,引得觀眾驚嘆連連。消失300年的“通天繩”在雷霖的精彩演繹下重現世間。
為了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神奇,雷霖邀請一位小觀眾上臺。在他的鼓勵下,小觀眾伸手觸摸,發現繩子堅硬筆直。隨后,小觀眾在雷霖的指導下攀爬通天繩,每上升一步,都引發臺下觀眾的驚呼。當小觀眾爬到一定高度,雷霖雙手快速舞動,加快順口溜節奏:“仙繩仙繩聽我令,送回孩童凡間行。神通收束歸原位,這場妙戲要結清!”繩子緩緩下降,小觀眾安全落地……
雷霖用自己的行動,讓華山戲法這項省級非遺保護項目重煥生機,相信在他的努力下,華山戲法必將傳承下去,走得更加久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