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火鍋行業熱度持續攀升,市場規模穩步擴張,各品牌為提升競爭力,紛紛融入文化元素、借助數字化運營。但眾多品牌因食品安全問題嚴重損害品牌形象。此外,同質化競爭激烈,原材料價格與經營成本上升,壓縮利潤空間。嚴守食安底線,打造差異化特色,是火鍋品牌突破困局,實現長遠發展的關鍵。
據報道,四川小龍坎餐飲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龍坎)完成新的一筆股權融資,此次融資的投資方為四川成都新津肆壹伍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工商信息顯示,該投資機構對小龍坎的增資超過10%。
融資又并購,沖擊IPO謀突破?
小龍坎于2014年創立后發展迅速,秉持“用心做味道,良心做品質”理念。曾連續9個月位居大眾點評最佳餐廳榜首,榮獲諸多獎項,進一步鞏固了其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小龍坎品牌版圖廣泛覆蓋國內外超過400 座城市,全球門店數量突破 800 家。業務覆蓋餐飲連鎖加盟與飲食研究領域。線上借社交媒體、外賣平臺精準營銷,線下打造沉浸式用餐門店;同時菜品也極具特色,不斷推出創新菜品,吃法多樣。
2023 年,小龍坎完成對成都蜀大俠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蜀大俠”)的全面股權收購,實現對蜀大俠的全資控股,蜀大俠自此成為小龍坎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此次并購,對小龍坎而言意義重大。通過整合蜀大俠的優質資源,小龍坎的市場份額顯著擴大,在門店數量、市場覆蓋范圍等方面直逼行業巨頭海底撈。一時間,引發了行業內廣泛關注與討論,眾多業內人士紛紛猜測,小龍坎或許正籌備沖擊IPO,謀求在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突破 。
截至目前,小龍坎已順利完成3輪融資。2023年10月12日,伍壹柒基金對小龍坎進行投資;同年12月29日,浙民投基金也加入投資行列。此次距離上次融資已過去15 個月,新一筆融資的達成,極有可能釋放出關鍵信號,預示著小龍坎在競爭白熱化的餐飲市場中,將展開具有深遠影響的戰略布局,迎來全新的發展轉折。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從當下出發,在中國整個餐飲業內,火鍋已成為第一品類。換言之,火鍋已是受到國人最青睞的餐飲模式以及餐飲賽道。因此,如何打造差異化便是決定整個餐飲市場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
食安警鐘頻響,小龍坎品牌價值“碎一地”
在2025 年 “3?15 特別報道” 中,小龍坎火鍋漢川店存在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該店店員回收顧客吃剩的海帶芽、牛奶鴨血等菜品進行二次售賣;清潔工具和餐具共用無標識鐵桶;甚至用過期、發硬結塊的調味粉來調制火鍋高湯。
事發后,漢川店店長堅稱門店有嚴格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品牌方表態將全面調查。漢川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迅速責令涉事門店停業整頓、立案查處。小龍坎集團高層連夜趕赴湖北,推動門店停業整改。目前,成都直營店已加裝后廚監控設備,各加盟店正落實相關舉措,后續將接入總部監管系統,強化管理。
然而此類食安問題不止一次發生,2018 年,長春、哈爾濱、南昌等地門店被曝光回收鍋底油、剩菜,使用過期肉類,還混洗餐具與拖把;2020 年,榆林一加盟店被裁判文書網披露制售超 2 噸地溝油鍋底;2021 年,南京、蘇州門店后廚被曝員工無健康證上崗,用掃帚攪制冰機,使用變質食材;2022 年,北京通州市場監管部門查處小龍坎食安問題,并將其列入違規餐飲企業名單。
同時在網絡平臺上,消費者對小龍坎的食品安全問題的吐槽隨處可見。如今,食品安全是全民關注的焦點,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對品牌形象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小龍坎多次因食品安全問題引發消費者信任危機,品牌美譽度和市場口碑大幅下滑,不僅導致大量忠實消費者流失,品牌價值嚴重縮水,更極大地限制了其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空間。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對于有意加盟小龍坎的投資者來說,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發會讓他們對品牌的未來發展前景產生懷疑;已經加盟的門店也可能會對品牌失去信心,他們擔心自己門店的經營會受到負面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