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胖胖前兩天小號提到的那兩起新能源車事故?
就是3月24號發生的,分別在廣州和泉州,兩起車禍。
這時間很短,這3月29號,才剛過幾天,又有一起車禍發生了。
還是同一個品牌,同款車,據南方都市報報道,這次發生在高速公路上,車速大約是96km/h,撞上了水泥隔離墩,然后火光四起,車內的三個女孩就這樣活生生被困住燒死了。
她們是去參加考試的,還很年輕,可偏偏在車內無法自救,等到警察趕到時,一切都已經晚了。
那這兩天呢,這件事現在全網都在議論,發酵。
當然,這里胖胖覺得不排除那些車企競品也在火上澆油,推波助瀾,利用這些事件抨擊競爭品牌。
這種商業競爭,互相踩一踩,雖然手段不怎么干凈,但說真的,事實就是事實。
胖胖今天想聊聊我對這個事的看法。
現在關于電動車的事故真的挺多的,有些人說是天災,也有不少人說是人禍,也有網絡上有那種飯圈化粉絲的洗白,還有什么受害者有罪論的聲音,但那些靠著自己臆想的陰謀論呢,屬實不該,其實都是沒有事實依據,是站不住腳的。
你說說這樣造車新勢力,到底準備好了?還是光想騙補貼?
說真的,光是想讓一個企業變成車企,這條路上有沒有什么準入門檻?
難道明天我就可以說,我要開個什么公司,然后就能開始造車了?
那這不就成了“半路出家”的大戲嗎?
你像車這東西,不僅僅是個工具,它關乎到人身安全,關乎到大家的生命。
所以,胖胖的基本觀點是,不是所有企業都能當車企的!
你說這是不是像明天某家做空調的公司,說“我不賣空調了,咱們開始造車吧!”或者某家做電視的公司,說“電視不好賣,我去造車了”。再比如有些房地產公司,突然冒出來說“我不賣房了,我去造車了”。
這些可不是胖胖胡掰,這些案例可都可以在網上查到,各種行業都可以跨界造車,這本身就不對勁。
咱們再看技術這塊。
車上搭載的那些“輔助駕駛系統”,聽起來很高級對吧?
它的確能實現自動換道、超車、轉彎……看著像是能自動駕駛。其實呢,這個系統屬于L2級別的自動駕駛,說白了,它是輔助駕駛,不是全自動的。
什么意思呢?
就是它可以幫你,但你不能完全依賴它。
就好像是“我幫你開車,但你不能把方向盤放給我”,這就是L2級別的本質。
那我們再回到事故本身。
出事那天,車以116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行駛,系統檢測到障礙物后開始減速,并提醒駕駛員。
然后系統就把控制權交給了人,換句話說,就是從L2級別的輔助駕駛模式,直接退出到人工駕駛。
可是問題來了,你的系統雖然檢測到障礙物,提醒了駕駛員,但這個操作根本來不及!
最后車輛撞上了水泥隔離墩,速度還達到97公里每小時,結果車子起火,全車燒毀,三名女孩命喪車內。
所以這里胖胖就覺得有一個問題:
明知道你的系統不完美,有限制,你怎么沒在售賣時清楚告知消費者?還是說你就一味吹噓“智能駕駛有多牛”呢?
你想想,現在新能源車企的宣傳,賣車的時候都說得天花亂墜,好像買了個車就是買了個全自動司機似的。
事后,我看了那個女孩母親的采訪,聽她說,女孩剛買車的時候也很相信這套系統,覺得“智能駕駛多好”,感覺有了它就安全了。
但你看看,結果呢?
她母親說,千萬別相信這種智駕,根本沒那么安全。
那這是不是涉及到虛假宣傳啊?
你說L2級別的輔助駕駛系統,看上去好像就是個“自動司機”,但真的是全自動嗎?顯然不是!你們在賣車的時候,把它宣傳得跟“全自動駕駛”一樣,結果呢,消費者卻被誤導了。
那這家車企呢?
咱們也不能說它就是這次事故的唯一責任人,但問題是,它到底存在哪些問題?
首先,它是個半路出家的玩家,本來就不是造車起家的企業,背后也沒有什么深厚的造車技術支撐。
但營銷鋪天蓋地,吹得神乎其神,結果呢?牛是吹起來了,但方向對了嗎?路子正了嗎?
其實,這些年很多電動車企都活在“高科技敘事”里。
發展快不快?快。
但快跟穩是兩回事,對吧?
你看看這半年,新能源車企的事故一個接一個,從某品牌的輔助駕駛高速墜車,到今天的這起慘烈車禍,幾乎所有的新勢力造車企業,都經歷了從高開到低走的過程。為什么?
因為他們把技術堆砌到極致,宣傳吹爆天,但一到關鍵細節,就露餡了。
什么是細節?細節就是安全!是監測系統的反應速度,是電池的防火性,是車輛操控的穩定性。
而現實呢?車門在碰撞后打不開,乘客活活被燒死!這背后的問題到底是什么?
你不能每次都用“偶然”“意外”來搪塞,一次次去掩蓋技術上的漏洞和失敗。
說到底,一輛車最基本的是什么?
不是快,不是酷炫的屏幕,也不是像不像保時捷,而是安全、是逃生保障!
如果連最基本的安全都做不到,你談什么智能?你吹的那些黑科技再牛,有命用才行啊!
當然,胖胖個人覺得啊,光把責任全賴這家車企,也不太合適。
因為這不是個案,而是整個電動車行業的通病——他們太快了!
什么都講速度,一有補貼,什么阿貓阿狗全想沖進來分一杯羹,個個都特驕傲自己的“發展速度”。
智能駕駛早就成了營銷口號,幾乎所有新勢力電動車,在發布會上都會把自動駕駛寫在第一頁,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高端”。
但問題是,這玩意真的是自動駕駛嗎?不是啊!
它不過就是L2級別的輔助駕駛,可你這宣傳方式,讓多少人誤以為自己可以不用自己開車?
說實話,真正安全的自動駕駛靠啥?靠時間,靠失敗。沒有失敗,哪來的成功?有哪家車企能一上來就造出完美的車?
胖胖是不信的。
你沒有無數次的測試,沒有各種業務軟件的磨合,憑什么說你的車是成熟的?
但現在這幫新勢力車企,根本不是先把測試做完再賣車,而是直接拿消費者當小白鼠,在市場上邊賣邊測試。
為什么這么急?搶市場啊!為什么要搶?因為不搶,就被卷死了!
再說消費者,在那些光鮮亮麗的發布會上,面對帥氣的外觀、酷炫的科技感、夸張的續航數據,大多數人根本不會細想,這車的本質是什么?
真正的核心是什么?
如果它突然失控了,你能不能活下來?你能不能逃出去?這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那我們看到這家公司,事故發生后,他們的回應是什么?“駕駛當時是手動模式,系統沒有錯誤。” 這話從法律上來說,確實站得住腳,可是,你好歹是個新能源車企,首款車型剛上市,就發生致命事故,而且還不止這一樁,你就這么冷冰冰地撇清責任?
不得不說,現在的科技企業進入汽車行業,越來越像快時尚了,造車跟發布手機一樣,年年新款、月月升級,拼命比拼命卷。
但造車不是發手機,更不是發平板,它背后需要的是克制,而不是狂飆突進。
野心可以有,但步子,真的得慢下來,著重安全,這才是最重要的!
按胖胖對這種所謂的智能駕駛系統的理解,從個人角度講,真得三思而后行!
就算你買的車號稱“最強智駕”,你也得悠著點,不能過分依賴它。
把它當輔助可以,但要是完全信了廣告里吹的那些牛,你就是徹徹底底把自己命交給機器了!
真正的科技不是讓你閉上眼睛、雙手離開方向盤,而是在你出錯的時候,它能救你一命,對吧?
你想想,如果車子檢測到障礙物,然后突然退出輔助駕駛,把控制權甩給你,可你只有那么一瞬間的反應時間,這換誰都夠嗆吧?
胖胖呢,不是反對新勢力車企造車,更不是專門黑電動車。
但我真想問一句,這些年這么多起事故,一次又一次,時間拖了這么久,結果呢?車企的口碑受傷害了嗎?沒有!
他們甚至有一部分只會一招——起訴!
動不動就起訴,堵嘴封口,讓所有批評的聲音都消失。可問題是,你起訴得了一次,起訴得了一百次,難道車禍也能靠起訴擋住?
技術上的問題不解決,背后是不是還會有下一次、下下次?
反正吧,胖胖是覺得,買任何產品,千萬別搞偶像崇拜那一套,別被那種飯圈化的宗教營銷帶偏了。
什么喜歡某個人、支持某種情懷,就去買他的產品,這不扯嗎?
所有這些品牌人設,都是包裝出來的。
為什么胖胖突然說這個?
剛好胖胖這兩天刷到一個視頻,一小孩哥在街上看到別人開某品牌的車,直接質問人家:“你怎么不買某某品牌的車?”
然后就開始扣帽子,不得不服,這種能把小孩的出廠設置都調好的飯圈文化,道德綁架深入骨髓,簡直是地球最強PUA!
這種飯圈化洗腦,已經深入骨髓了,一輛車而已,都能搞出“忠誠度測試”,真的有點魔怔了。
說到底,買東西還是得理性點。
咱們買車,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是基于對產品價值的評估,畢竟,生命的容錯率是零。
真不該因為喜歡哪個品牌,為了某種情懷,或者被誰的營銷洗腦買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