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走著走著,身邊的人越來越少,熱鬧的日子也會慢慢變得清冷。
尤其是到了六十五歲,經歷了太多生離死別,才終于明白:人老了,最后都要學會一個人過日子。
年輕的時候,總覺得身邊的人會一直在。父母健在,伴侶相依,兒女圍繞,朋友成群。
但現實是,父母終究會走,伴侶未必能同行到最后,兒女有自己的家庭,朋友也各有各的生活。
如果有一天,我的晚年真的只剩下自己,我不會害怕,也不會自怨自艾,而是按自己的方式,好好度過余生。
01
不再指望別人,經濟獨立,手里一定要有錢。
人老了,最怕的不是沒人陪,而是沒錢可用。
我認識的一個阿姨,年輕的時候省吃儉用,把所有的錢都花在兒女身上,買房、結婚、帶孫子,傾盡所有。
結果,老了病了,去醫院看病還得跟兒女伸手借錢,借多了還得看臉色。
現實就是這么殘酷。老人要是沒錢,連生病都是種折磨,更別提過好日子了。
所以,我給自己定下規矩,不管到了幾歲,手里一定要有一筆養老錢,絕對不能全交出去。
靠兒女不如靠自己,有了錢,哪怕晚年只剩自己,也能活得體面,不必看人臉色。
02
不去打擾兒女,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我有我的日子。
人老了,最怕的就是“沒眼力見兒”,總是想著兒女該陪著自己,結果越依賴,越被嫌棄。
我樓下有個大爺,兒子在外地,逢年過節才回來。
他一個人在老家住,自己做飯,自己買菜,空了就去公園遛彎。
別人問他:“你兒子怎么不接你過去住?”
他說:“人家小兩口過自己的日子,我去了也是個外人,還不如自己自在。”
這話,說得多透徹!兒女有他們的家,老人要是老想著“去兒子家養老”,最后多半落得個被嫌棄的下場。
我早就想明白了,等老了,自己過自己的日子,兒女愿意來看望,就熱熱鬧鬧,不來看,也不心生怨言。
能讓他們牽掛,但不能成為他們的負擔,這才是一個老人最大的體面。
03
不跟親戚朋友糾纏,遠離是非,過好自己的清靜日子。
人老了,還有一件特別重要的事,就是要學會“斷舍離”——該斷的斷,該遠的遠,別讓晚年生活被瑣事拖累。
我有個遠房親戚,年輕的時候人緣不錯,到了六十多歲,還喜歡插手別人家的事,今天幫這個介紹工作,明天幫那個借錢擔保。
結果,出了事,人人都躲著他,自己卻被一堆麻煩纏身,最后氣得住了院。
晚年最寶貴的是什么?是清靜,是自在!
到了這個年紀,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誰總是帶給我麻煩,我就遠離。
別人的事,能不管就不管,自己的生活,能簡單就簡單。
人這一輩子,走到最后才明白,最好的關系,不是天天黏在一起,而是互不打擾,彼此安心。
讓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里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