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底,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首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能源結構轉型成績斐然。但事實上,這個轉變并不容易。如何讓新能源和傳統能源以統一的規則參與市場交易,實現電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優化配置,就需要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目前,我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正在縱深推進中。
從前,電網運行靠火電、核電、水電,輸出功率相對穩定。但自從風、光發電等新能源參與進來,且占比越來越大以后,這個不穩定的新成員給電網安全運行帶來嚴峻考驗。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就必須由傳統能源來做電網安全運行的“壓艙石”。當新能源大發時,需要減少傳統能源發電量,而到了新能源發電不足時,則需要傳統能源頂上。在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從事電網調度工作的鄒鵬,對火電和新能源之間的矛盾體會更為深刻。
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現貨市場處處長 鄒鵬:“磨破嘴皮子,因為讓出發電空間,意味著火電廠收益和發電量的雙重減少,而這對于企業來說是盈利的唯一途徑,電廠就反映存在各種困難,難以執行。”
一面是傳統電廠困難重重,一面是新能源企業的信心不足,但是能源轉型發展的要求又異常緊迫。大家發現,只有形成統一的電力市場,才能解決這個難題。
2015年,我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啟動,《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進行市場機制改革”的重要任務。以山西、甘肅為代表的一些省份開始了電力現貨交易試點;在國家電網經營區域內,覆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省間交易系統也隨后開始搭建。
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副總經理 李竹:“確實是一件史無前例的事,我們全國的規模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我們需要建立統一的跨區跨省規則,這個規則需要能夠跟各省份銜接,既能夠保證各省份的電力供應安全平衡,還要實現能源資源大范圍的優化配置,這個難度相當大。”
2021年,國家電網的新一代省間交易系統初步建成。如今,每月近2800筆跨省交易在這里進行。山西省借此機會擴大了外送范圍,青海、西藏等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與山西有了電力交易。
這些不斷跳動的數字、K線圖,最真實地反映出了電力供需形勢,也代替過去“行政的手”,成為調度各方資源的指揮棒。鄒鵬發現,2021年至2024年,由于中午時段新能源大發,電價較低,用戶端的使用高峰期已經部分向中午時段轉移。
鄒鵬:“這也是原來計劃模式下無法實現的效果,原來電力調度難以安排用戶行為的轉變,降低了全社會的投資成本。”
據了解,2024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的63%都來自市場化交易電量。其中,跨省跨區市場化交易電量在2024年達到1.4萬億千瓦時,比2016年增長十多倍。截至2024年底,我國以風電、太陽能發電為主的新能源裝機規模首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抽水蓄能、新型儲能也大量上馬,能源綠色轉型步伐持續加快。
2025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即將初步建成。這不僅是能源資源配置方式的革命,更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刻實踐。它讓“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協同發力,讓“風光水”與“煤油氣”各展所長,讓企業從“被動接受”轉向“主動選擇”,也讓綠色低碳從理念轉化為了“真金白銀”的市場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