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牽頭的一項研究警告稱,全球氣候變化可能對蝴蝶造成毀滅性的影響,將其物種豐富的山地棲息地從安全的避難所變成生態(tài)陷阱。我們可以將其想象成“蝴蝶效應”——蝴蝶翅膀扇動這樣微小的事件最終可能會引發(fā)重大事件,如颶風——但是是相反的。
Polyommatus icarus,也被稱為普通藍蝴蝶。圖片來源:Stefan Pinkert
這項發(fā)表在《自然生態(tài)與進化》雜志上的新研究還表明,缺乏有關昆蟲的全面全球數據可能會導致環(huán)保人士和政策制定者無法應對氣候變化導致的多種昆蟲物種的生物多樣性喪失。
在這項研究中,耶魯大學生態(tài)學家 Walter Jetz 領導的團隊分析了全球 12000 多種蝴蝶的進化和地理分布數據。該團隊的共同領導者還包括德國馬爾堡大學昆蟲學家、耶魯大學前博士后研究員 Stefan Pinkert。
他們發(fā)現(xiàn),蝴蝶多樣性在熱帶和亞熱帶山區(qū)高度聚集:三分之二的蝴蝶物種主要生活在山區(qū),山區(qū)的蝴蝶熱點數量是低地的 3.5 倍。
然而,這些山區(qū)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周邊地區(qū)正因氣候變化而迅速發(fā)生變化。根據這項研究,到 2070 年,熱帶地區(qū)蝴蝶 64% 的溫度生態(tài)位空間將消失,山區(qū)受地理限制的溫度條件將不斷縮小。
耶魯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生態(tài)學與進化生物學教授、耶魯大學生物多樣性與全球變化研究中心(BGC 中心)主任杰茨說:“蝴蝶的多樣性、優(yōu)雅和純粹的美麗讓全世界的人們都為之著迷。”
瓦內薩·卡迪伊,也被稱為“世界主義者”。圖片來源:Stefan Pinkert
“蝴蝶與寄主植物共同進化,是生態(tài)生命網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補充道。“不幸的是,我們對蝴蝶多樣性和威脅的首次全球評估發(fā)現(xiàn),蝴蝶向高海拔環(huán)境的迷人多樣化現(xiàn)在可能意味著它們的滅亡,本世紀可能有數千種蝴蝶因全球變暖而滅絕。”
曾任 BGC 中心博士后研究員的 Pinkert 補充道:“作為一名昆蟲學家,我致力于向公眾宣傳昆蟲多樣性的分布情況以及有針對性的保護方法。從生態(tài)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研究結果很有啟發(fā)性,但不幸的是,它們也非常令人擔憂。”
研究人員指出,目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點是動物和植物,而不是昆蟲。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對昆蟲系統(tǒng)的多樣性、稀有性和氣候變化威脅的地理一致性進行全球評估。
研究人員表示,新的評估顯示,蝴蝶多樣性的模式與鳥類、哺乳動物和兩棲動物等研究更深入的群體有很大不同——這對現(xiàn)有保護重點的相關性提出了挑戰(zhàn)。
平克特說:“這項研究是通過多年來調動各種全球數據和新開發(fā)的綜合方法才得以實現(xiàn)的,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填補至少一個昆蟲分類單元的關鍵信息空白。”
杰茨表示,他希望這項新研究以及由杰茨領導的全球數據庫“生命地圖”推動的未來研究,該數據庫旨在追蹤全球已知物種的分布情況,能夠支持保護管理人員將昆蟲納入他們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計劃中。“減少碳排放,并積極識別和保護主要的蝴蝶棲息地和遷徙走廊,對于確保大部分蝴蝶多樣性得以存活并造福子孫后代至關重要。”
編譯自/ScitechDai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