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蘭國家隊遭遇生不逢時的球員一抓一大把,1978年出生的海塞林克是其中的一員,畢竟同時代的克魯伊維特和范尼是兩座大山。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他又是一個幸運者,畢竟他累計為橙衣軍團出場了19次,先后參加了2006年世界杯和2008年歐洲杯。
海塞林克是一個奇怪的姓氏。英國《衛報》記者曾專程到他出生的恩斯赫德調查,原來這個超長的名字起源于17世紀這個荷蘭小城兩大家族的聯姻。
Vennegoor和Hesselink家族決定保留雙方的姓氏。或許,足球承載了追溯歷史的任務,也讓海塞林克變得與眾不同。
海塞林克職業生涯并沒有經歷真正意義上的豪門之約,但并不妨礙他的進球天賦,在特溫特時期,累計貢獻了77球,并榮膺過荷蘭杯最佳射手,在埃因霍溫時期,他在172場比賽中打進了72球。
個人價值連續呈現時,球迷才想起來,他在2001年轉會到埃因霍溫時的轉會費達到了1100萬歐元,并且曾被《法國足球》評為當時世界最有前途的100名新星球員之一。
身高1米91&體重92公斤的海塞林克在體型上屬于一個重量級人物,但他并不是杵在禁區的大個子,腳下有活,跑位靈動,搶點意識強烈。2004-05賽季埃因霍溫在半決賽上差點將AC米蘭拉下馬來。
其實在追溯這個差一步奇跡時,海塞林克有悔恨的余地——他曾在上半場利用任意球前插之后就用頭球震懾住了迪達,奈何皮球被橫梁拒之門外。
在荷甲鍍金的日子里,海塞林克捧起了4次荷蘭甲級聯賽的冠軍,拿到過荷甲銀靴獎,雖然沒有大紅大紫,但能在22歲入選荷蘭國家隊已經屬于一個特定的成名方式。
28歲加盟蘇格蘭豪門凱爾特人的決定很難被形容成「人往高處走」,不過在蘇格蘭捧起兩座聯賽冠軍獎杯也是一種治愈,只是未曾想到落差感特別明顯(第二個賽季聯賽只進6球),失去「鐵錘」威名的荷蘭球星被放逐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追溯這段留洋時光時,海塞林克在歐戰遇強則強的屬性反而被凸顯出來了。206-07賽季對陣曼聯,他首開紀錄 ;2007-08賽季對陣巴薩,海塞林克頭球破門。
雖然蘇格蘭豪門只是陪太子讀書的角色,但荷蘭人贏得了雖敗猶榮的評價,值得一提的是,在2006-07賽季1/8決賽首回合逼平AC米蘭時,海塞林克曾讓馬爾蒂尼付出了一張黃牌的代價。
31歲時第一次體會五大聯賽的氛圍未必是遲來的幸福,單賽季31次出場的海塞林克只打進了3粒進球,赫爾城更是慘遭降級,英超一年游的代價是只能加盟奧地利聯賽。
可惜的是,在維也納快速沒有混到主力位置的荷蘭人只貢獻了2粒聯賽進球。「掉入同一條河流」的荷蘭人其實主動尋求了解約的機會,他厭倦了負重前行的感覺。
2011年,昔日埃因霍溫五虎將之一的海塞林克只能落葉歸根了,遺憾的是,他只能在埃因霍溫扮演了一個替補角色,17場2球的效率徹底地將自己的未來限制了。
往事不可追,2001-2002賽季在聯盟杯淘汰賽賽,正是憑借著海塞林克在最后一分鐘攻入的致勝球,埃因霍溫才驚險地晉級下一輪。
退役后的海塞林克在埃因霍溫找到了第二春,他先后當上了首秀球探和技術總監,當然另一個讓他引以為傲的點是子承父業:“我的孩子是一名攻擊手,比我聽說的還要好。”
這或許是基因遺傳,年輕時的海塞林克就是沖浪和網球好手,并且談的對象就是踢足球的。
在回顧海塞林克的職業生涯時,高開低走和生不逢時是兩個最明顯的標簽,不過能在飛利浦大球場進球時享受專屬背景音樂已經是一種極致的喜悅,埃因霍溫球迷親切地將他稱為「LangeJan」,值得一提的是,他從小是一個巴薩球迷。
海塞林克同樣是一個幸運兒,在競爭激烈的鋒線中,他能混到世界杯和歐洲杯的參賽資格實屬不易,雖然只是扮演了匆匆過客,但范巴斯滕在招入時頂住了輿論的壓力:“海塞林克有大賽的經驗。”
有意思的是,2008年歐洲杯開打之前,習慣性進行點球環節練習的荷蘭卻鬧出了笑話,海塞林克竟然連續4次點球居然都踢丟了,并且3位荷蘭門將都有參與。或許這也反映了他的爭議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