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海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今年以來上海警方強化交通管理,確保申城交通安全有序的措施成效。交通管理總隊副總隊長季穎秋 、交管總隊勤務支隊副支隊長汪黎、交管總隊大型車源頭管理專班負責人王琪瓏出席發布會,市公安局新聞發言人助理莊莉強主持。
今年以來交通事故和擁堵指數雙下降
今年以來,上海警方堅持“智慧賦能、精細管理、民生導向”理念,依法嚴查嚴處交通違法、及時動態優化交通組織、科技助力提升管理效能,有力推動本市道路通行秩序持續向好、通行效能不斷提升。
一季度,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數、亡人數、傷人數同比持續下降,涉非機動車、大型車交通事故亡人數分別下降23%和4.3%,第三方數據顯示本市重點區域高峰時段擁堵延時指數同比下降4.01%,高峰時段平均車速同比上升4.97%,守法出行、文明禮讓成為市民自覺習慣,機動車“交替通行”“禮讓行人”“變道打燈”、電動自行車“騎行戴盔”成為申城交通“秩序之美”。
動態優化讓道路更暢通
目前,上海機動車總量超620萬輛、常態出行超460萬輛,近3年車輛增速是道路里程增速的13.9倍,3月份全市機動車在途量更是創下了歷史新高,面對“車多路少”的結構性矛盾,上海警方堅持精細治理,因地制宜采取信號燈調整、標志標線優化、設施改造等措施,動態優化虹橋樞紐、上海南站等區域的交通組織,相關路口、路段通行效率平均提升約10%。
秉持“信號燈要一秒一秒調整”的理念,公安交管部門優化調整了全市774處路口的信號配時方案,如華山路(延安中路至北京西路)路段早晚高峰易出現路口溢出,通過調整多個路口的相位相序、信號配時、相位差等,使得整個路段通行更加協調暢通,其中北向南流量提升3%,速度提升14%,車輛行駛中停車次數降低10%。
公安交管部門按照“一路口一方案”要求,對全市52處路口的交通組織進行了綜合性優化調整,如在金科路華夏西路路口,通過增加一條左轉車道,解決了該路口高架下匝道左轉、直行車流相互干擾的問題,使得早高峰該路口西進口通行能力提升 14.8%,高架下匝道通行能力提高 33%。再如中山南一路(瑞金南路至打浦路隧道浦西出口)路段,通過增設前往瑞金南路的右轉車道、延長綠燈通行時間、調整人行橫道線位置等措施,提高了車道利用率,優化后路口通行效率整體提高10%。
依法嚴管讓出行更有序
“好的秩序是依法嚴管出來的”。上海警方依托“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深入開展“礪劍2025”系列專項行動,堅持“什么突出就整治什么”,對突出交通違法及時開展“小切口”整治,今年以來依法嚴查嚴處“三超一疲勞”、酒駕醉駕、非機動車亂騎行、行人亂穿行等交通違法行為,大力整治市民反映強烈的“暴騎團”“飆車炸街”等現象。
一季度,公安交管部門再次聚焦非機動車開展集中整治,依法嚴查嚴處闖紅燈、逆行、不在非機動車道行駛等6類易致禍違法行為,非機動車亂騎行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同時,推動實現復興東路隧道允許非機動車夜間入隧過江,破解輪渡停航后非機動車夜間過江難題。通過推行“校園共享頭盔”,加強對快遞外賣騎手、老年群體等重點人群的精準宣傳,騎行人員安全意識和守法意識顯著提升。
公安交管部門從嚴夯實平臺企業主體責任,結合大型車輛“四地聯管”機制,動態開展高風險企業排查、執法,處罰未履行安全主體責任企業147家次;約談或處罰騎手違法或事故多發的平臺企業、配送站點77家次,并推動行業、企業制定自律公約,將交通安全掛鉤企業內部考評體系;針對亡人交通事故逐起開展深度反查,向市場監管部門轉遞涉嫌非機動車非法改裝銷售店鋪線索17條、協調立案調查17家,非法加改裝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智慧賦能讓交管更高效
上海警方堅持交通管理必須走科技賦能、精準治理道路,持續建設升級“易的PASS”系統、推廣應用警用無人機,依托智慧賦能讓公安交通管理更加高效。
通過“易的PASS”系統,公安交管部門能夠更直觀地掌握實時道路交通狀態,及時發現異常情況,科學調配警力快速處置和管理疏導。同時,系統多維度的數據分析研判也為解決各類交通問題提供了科技支撐,以擁堵節點治理為例,系統不僅會自動對常發性擁堵節點進行預警,提供路口每小時、每個方向的車流量數據,而且對路口信號配時、道路通行匹配度進行分析,給出建議改進方案,為公安交管部門科學制定優化方案提供參考。此外,系統能夠對“達到報廢標準”“逾期未檢驗”“疲勞駕駛”等10類重點違法嫌疑車輛和“高快速路停車” “高快速路行人闖禁”等13類異常事件進行自動預警,實現精準調警攔截檢查和執法,提升處置效能。
交通管理需要智慧“大腦”,也需要銳利“眼睛”,無人機靈活、機動、俯瞰等性能為公安交管效能提升提供了新的助力。目前,公安交管部門結合實際需求,持續推動路況監測、事件處置、違法查處、隱患排查、施工監管等5大類道路交通管理無人機應用。今年以來,利用無人機在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市區大流量地面道路協助快處快撤事故、拋錨等突發事件2100余起;處置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禁、路面灑落物等交通異常事件300余起。
面對城市快速發展,交通管理依然面臨巨大挑戰。下步,上海公安交管部門將持續探索超大城市交通治理新模式,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道路堵點,動態推進交通組織優化完善。繼續推進道路堵點治理,年內將會同市交通委對50余處道路常發性擁堵節點進行綜合治理,上半年將對內環高架瑞金南路下匝道接地段、南北高架西側徐家匯路至盧浦大橋等路段交通組織進行優化;繼續推動路網優化改造,年內將會同相關部門推進河南北路(塘沽路至天潼路)、陸家浜路(海潮路至制造局路)、真北路(汶水路至曹安公路)等7段“禁非”道路恢復,促進慢行交通路網更加完善;啟動“統一信控平臺”建設,推進交通信號系統聯網聯控、智能控制,實現跨區域交通管理協調聯動,提升城市整體通行效率。
二是緊盯安全隱患,持續推進非機動車、大型車交通違法整治。即日起,警方將開展非機動車、大型車突出違法專項整治,市、區兩級公安交管部門將結合實際情況每周組織統一整治行動。針對非機動車,強化日常嚴查嚴管,并通過事故反查推動追責違規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改裝企業和店鋪。針對大型車輛,依托數據研判加強“三超一疲勞”、酒醉駕、闖禁占道、人車失格、駕乘人員不系安全帶等5類易致禍違法行為執法管理,緊盯源頭治理,保障道路通行安全。
三是深化科技應用,打造“空地一體”交通管理模式。提升“易的PASS”系統在擁堵治理、大型車輛源頭管理、路面查控、執法規范化建設等方面的支撐作用,著力完善對各類交通違法的“預警”功能,推進執法查處效能跨越式發展;進一步拓展無人機應用場景,如交警鐵騎搭載無人機協同作戰、利用無人機俯視圖輔助繪制事故現場圖、無人機參與非現場執法等,本月上旬,本市內環內高架道路將實現無人機自動巡飛全覆蓋。
上海警方應用無人機賦能交通管理
自2023年上海警方試點應用無人機賦能交通管理以來,目前已覆蓋全市16個區,重點賦能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市區大流量地面道路的交通管理,形成了路況監測、事件處置、違法查處、隱患排查、施工監管五大類場景應用。今年以來,利用無人機協助快處快撤事故、拋錨等突發事件2100余起,處置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禁、路面灑落物等交通異常事件300余起。
在路況監測方面,早晚高峰對市區高架道路,華山路、江蘇路、淮海路等市中心易擁堵道路常態啟動無人機監測,在節假日對高速公路、交通樞紐、重要道路節點進行巡飛,及時掌握道路流量,實現科學指揮調度。
3月22日,清明祭掃與F1賽事疊加,嘉定警方啟用無人機巡飛實時掌握賽場內外人流、車流動向。上午8時,正值觀賽客流入場和松鶴墓園祭掃人流疊加高峰時段,無人機在巡飛中發現嘉松北路寶安公路口出現擁堵,公安交管部門即采取措施引導車輛繞行,及時分流緩解核心區域交通壓力,有效防止了長時間、大面積擁堵。
在事件處置方面,對影響通行的各類異常情況進行監測預警和協助處置,包括道路交通事故、道路灑落物品、行人上高快速道路等。
3月23日上午,無人機在延西立交附近巡飛期間發現一起交通事故,民警通過無人機喊話提醒駕駛員撤離至新華路上匝道導流線處,并幫助兩位駕駛員完成保險報案,從發生事故到撤離現場僅用了2分鐘。
2月28日18時許,無人機在巡飛中發現南北高架近新閘路下匝道處,一老人正騎自行車在高架路上行駛,后方車輛紛紛變道避讓,十分危險。指揮臺即指令附近民警趕往處置并安排無人機追隨騎行老人,約半分鐘后民警駕駛摩托車到場,將誤上高架的老人護送至地面。
在違法查處方面,重點用于對違反禁止標線、加塞、“分心駕駛”、占用應急車道等易致禍致亂違法行為的查處。
3月22日9時許,無人機在內環高架近新華路上匝道附近發現一輛小客車“龜速行駛”,后方車輛紛紛變道、剎車,存在事故風險,道路通行效率也因此大大降低。經近距離觀察,該車駕駛員一邊開車一邊玩手機。指揮臺隨即指令附近民警在匝道處將該車攔截,對駕駛員作出記3分、罰款200元的處罰。
下步,上海警方將繼續擴展無人機的應用場景,結合AI技術推進范疇更廣、地域更大的自動預警,通過警車、交警鐵騎搭載無人機實現更靈活高效的“人機協同”,并將無人機作為“千里眼”融入整個智慧交通框架,努力提升交通管理效能。
上海警方“四地聯管”強化大型車源頭監管
今年2月19日,浦東南濱公路發生一起混凝土攪拌車與面包車相撞交通事故,造成面包車駕駛員腿部受傷。經查,事故發生時,混凝土攪拌車在行駛中侵占對向車道,后遇對向駛來的面包車時躲避不及導致兩車相撞。據此,浦東交警認為混凝土攪拌車侵占對向車道的行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但由于面包車駕駛人系駕駛證暫扣期間駕駛機動車,故初步認定混凝土攪拌車駕駛人承擔該起事故主要責任,面包車駕駛人承擔次要責任,相關認定和處罰工作正在進行中。
事故發生后,公安交管部門迅速對涉事車輛所屬企業源頭進一步追查。經調查,該攪拌車所有人系如皋某貨運服務部,受雇于上海某實業有限公司,事發時車輛從浦東某攪拌站裝載出發。浦東交警第一時間對經營地位于浦東的該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項目行為地(該攪拌站)負責人進行約談,要求企業強化車輛管理,加強駕駛員安全教育。由于該實業有限公司注冊地在奉賢,事發后奉賢交警也主動上門督促企業對名下車輛違法未處理等安全隱患及時清理。
2月21日,浦東公安分局交警支隊會同區交安辦、區交通執法支隊、區道運中心、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至該實業有限公司開展聯合執法,對企業未落實安全主體責任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浦東新區交通執法支隊對企業未落實每月交通安全教育立案調查;浦東公安分局交警支隊對如皋某貨運服務部未落實安全主體責任依法作出行政處罰。
交通事故發生后,浦東、奉賢兩地交警會同相關部門開展聯動監管的舉措正是“四地聯管”機制的縮影。自去年起,為進一步強化大型車輛源頭監管,上海公安交管部門創新建立“四地聯管”機制,即在日常監管中將全市1.6萬家道路運輸企業全量納管,根據企業所屬車輛和駕駛人違法、事故、車輛狀態等情況每月對道路運輸企業進行風險畫像,開展道路運輸企業交通安全風險評級,并將評價結果推送企業注冊地和經營地公安交管部門,由注冊地、實際經營地、運輸項目行為地公安交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日常宣教、監管。
一旦發生較重人傷事故或亡人事故,則由事故發生地公安交管部門調查處置,同時企業注冊地、實際經營地、運輸項目行為地公安交管部門分別入企業、入運輸項目行為地進行宣傳警示和交通安全隱患督辦整改,對不履行企業交通安全主體責任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依托“四地聯管”機制,公安交管部門有了加強大型車輛源頭管理的有力抓手,對“企業、車輛、人員”建立了全鏈條監管,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隱患,有效預防交通事故發生。該機制自去年8月實施以來,全市涉大型車交通事故數同比下降22.9%。
值班編輯:翟柯森
英雄之歌 余韻永續——王友德烈士肖像復原記
“我看看今年退了多少稅,呀?!被騙了!”
太好了是汪汪隊!易被騙群體有救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