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3日,2025年首期ESG與可持續商業思享會——可持續商業推動可持續增長丨ESG與可持續商業管理課程項目發布會暨《可持續商業戰略與實踐》新書發布會,在北京軟通動力總部召開。
從主辦方致辭、主管單位及合作方致辭、嘉賓演講、課程及新書發布到圓桌對話,嘉賓們為與會者展明了當下企業參與ESG與社會價值創新已經成為所有企業需要直視的重要行動,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增長與融合趨勢,以及可持續商業在這一趨勢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總裁、向光未來總裁馬翔宇,作為主辦方致辭。她強調,隨著ESG理念的普及,相關人才需求激增,為此向光未來推出了ESG與可持續商業管理證書課程,旨在填補ESG與可持續商業人才缺口。該課程得到了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及北京綠色金融協會的支持,并與獵頭公司銳仕方達合作,為學員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及獵頭服務。此外,呂建中博士的新書《可持續商業戰略與實踐》也在會上發布,標志著向光未來與頡騰文化合作的開始,旨在推廣商業向善和ESG理念。馬翔宇表示,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和向光未來致力于通過知識生產和傳播,推動企業可持續增長。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副會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原社長謝壽光在致辭中強調,ESG理念在中國正受到廣泛關注,需要多學科合作推動。謝壽光指出,企業、高校和第三方機構正積極參與,推動可持續商業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他祝賀ESG與可持續商業管理線上課程的發布,并建議增加更多社會內容,推動中國社會企業的發展。同時,他贊賞呂建中博士的新書《可持續商業戰略與實踐》,認為其為企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實用方法論。謝壽光還介紹了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的歷史和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的作用,強調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呼吁各方共同努力,推動中國可持續商業智慧和實踐經驗走向全球,共同促進可持續商業的發展。
北京綠色金融協會副秘書長饒淑玲在致辭中現身說法,分享了她的職業發展經歷和對綠色金融、碳交易及ESG發展的見解。她回顧了從2007年接觸碳交易到參與綠色金融政策研究的歷程,強調了ESG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及其重要性。饒淑玲指出,從碳交易到綠色金融,再到ESG,這一領域逐漸從理論走向實踐,與企業和大眾的聯系日益緊密。最后,她對ESG與可持續商業管理課程的發布表示祝賀,并對呂建中博士的新書《可持續商業戰略與實踐》表示期待。
銳仕方達創始人黃小平,分享了獵頭行業轉型與ESG人才需求的見解。他指出,隨著傳統行業需求下降,獵頭公司正尋找新賽道,ESG成為熱門領域。黃小平強調,ESG崗位需求增長,薪資水平高,但人才稀缺。他介紹了銳仕方達與 向光未來的深度合作,以“ESG與可持續商業管理”課程為基礎,為學員提供ESG與可持續商業人才服務。黃小平期待與向光未來、北京綠色金融協會及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合作,推動ESG與可持續商業這一理念的發展,助力中國企業走向世界。
經過一年的籌備,更借助向光未來過往十年在社會價值創新、可持續商業的知識、方法與專家資源,向光未來在會上隆重發布推出“ESG與可持續商業管理課程”。該課程旨在培養有中國特色的ESG與可持續商業管理人才。課程主任——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董事、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外商投資協會綠色低碳分會副會長呂建中為與會嘉賓展示了在當前背景下,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增長與融合趨勢,以及ESG與可持續商業在這一趨勢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呂建中博士詳細解讀了課程設計背后的深思和期許。他指出,關于人才的問題——特別是培養中國特色的ESG與可持續商業人才,培養人才不僅僅是對技能的關注,更是對人才發展方向的宏觀關注。人類的生存發展訴求已經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發生了改變,企業應該在新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持續發展的理由。ESG與可持續商業在本質上反映了人類商業文明的進步,不僅僅是關于披露,更是創造可持續發展的商業價值。呂博士引出了人才培養的“五度模型”的理念,樹立人才培養的基石,倡導真誠領導力,從而應對人才培養的全新挑戰。ESG與可持續商業的實踐面臨諸多挑戰,對專業知識依賴度非常之高,面對這種高度專業的知識,我們應該借助科學的學習方法的力量,形成人機互動的良好模式,學會利用三大思維工具。把學習沉淀下來形成動態的知識庫,在實踐領域中進行驗證,兩者交互進行,從而迭代輸出,把ESG的知識體系形成工作中動態的管理邏輯。呂博士還提出,實現可持續的商業首先要實現人的可持續,希望學員們能保證好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在嘉賓圓桌對話環節,呂建中博士組織軟通動力集團ESG規劃實施工作組組長,中華環保聯合會ESG專業委員會委員,智庫專家董瑞強;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SG事務總經理李靜;鼎力可持續數字科技氣候變化部負責人,科學碳目標組織(SBTI)技術顧問工作組成員,氣候披露標準委員會(CDSB)氣候會計標準工作組成員,溫室氣體排放核算體系(GHG Protocol)范圍3技術工作組成員趙俊峰;《中國經營報》副總編輯,《商學院》雜志主編,中經傳媒智庫負責人屈麗麗;北京工商大學經管學部主任、教授,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專委會副理事長郭毅,共同探討了ESG落地實踐中企業面臨的難點與突破,嘉賓們還分享了他們對于解決這些難題的方法。董瑞強認為,當前中國企業ESG困境普遍是認知不足、專業能力整體偏低、組織協同困難、量化考核缺標準。嘉賓們對此進行了深入且熱烈的探討,并指出ESG可以被當作一個地圖去解決企業量化管理中的問題。董瑞強表明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首先要提高認知、不斷學習,并且做到專業度的提升,準備好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和風險。
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ESG 事務總經理李靜進一步指出,在企業內部推進ESG理念落地時,最重要的一環是要解決戰略決策層、經營管理層及業務執行層三層管理者對ESG價值的共識,也就是從思維意識層面解決“與我何干”的問題,這是ESG內部推動的關鍵。其次,就是要解決如何通過數字化手段和內部協同機制的建立,實現ESG披露定量指標的獲取和數據精準問題。
趙俊峰在如何讓企業發展的更好的問題上,就認知的提升從兩個角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介紹了其公司專注于ESG服務領域,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從復雜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以支持ESG決策的案例。他認為ESG是推動可持續商業的重要工具,通過具體指標使可持續商業更加直觀和可量化。同時,他指出在當前經濟壓力下,企業在ESG投資和經濟增長之間的多目標協同決策是一個挑戰,應該進行結構化的思維,在正確的結構中去破解問題。
屈麗麗通過多年ESG的觀察認為,多目標協同是ESG推進的關鍵,這依賴于企業的組織建設,而企業組織建設的核心則在于人才。對于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青年人才她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提出媒體應該助力知識庫的建設,系統性的鼓勵年輕人學習這些知識資產。
郭毅教授從教學的實踐出發,從商學院的角度對未來想從事這類工作的年輕人提出建議,社會價值共創的概念形成ESG的小生態,與之相關的專業的知識是非常復雜的體系,復合型的人才是社會急需的,年輕人應該培養自己成為跨部門的人才,提升自己的綜合性素質。我們身處科技變革的大環境中,要關注科技向善的概念,構建ESG的商業理念。
呂建中博士指出商業向善是此次課程和新書中區別于以往的關注點,他希望每個人都能更好地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多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
最后,思享會全新發布了呂建中博士打磨出版的新書《可持續商業戰略與實踐》。北京頡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原機械工業出版社副社長、華章公司CEO周中華為新書發布進行致辭,帶領大家回顧了可持續發展中里程碑式的幾本著作,表明呂博士的新書出版具有著重新構建底層邏輯的里程碑式意義,務實并嚴謹地進行了價值的創造,引領行業進行持續的全新的探索。
呂博士也對新書內容進行介紹,致敬了商業啟迪者及志同道合的同仁,就主題進行了系統、全面的闡述,提出了原創“可持續商業戰略設計模型”,并提出了大量的具有實操性的方法論與案例,為那些希望進行ESG與可持續商業轉型或希望做得更好的企業提供新的啟發與指引。并在書籍的基礎上設計了可持續商業戰略思維與實踐的課程,更好的助力企業解決在推進可持續商業,實施ESG過程中遇到的實操問題。
在會議的最后,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理事長、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張強對本次思享會進行總結發言,強調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他指出,可持續發展不僅是經濟和理念問題,更是文化問題,并以軟通動力為例,展示了中國企業在創新和ESG實踐中的引領作用。他提到,全球ESG正面臨挑戰,某國際性ESG證書雖然從ESG正在向可持續投資轉變,但核心內容不變。他呼吁大家共同探索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共融,并期待通過多方合作,打造中國特色的可持續之路。張強強調,無論早到遲到,關鍵是不能缺席,期待與各界專家、實踐者和媒體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