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醫藥股一有動作,加上今天再繼續上漲,立馬身邊很多朋友都開始問,醫藥股這回是不是行情就起來了?這熱切的期望,隔著手機都能感受到。
不過,醫藥股有沒有行情,跟多數人的關系并不大,但這個現象非常值得研究。下面我仔細捋順一下,大家就能看到眼前市場的炒作邏輯了。
一,關注醫藥不僅因為便宜
身邊的朋友之所以對醫藥股如此感興趣,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醫藥股調整了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沒有被大幅炒作。從歷史上看,醫藥板塊的市盈率在歷史低位。
但觸動這些朋友的還并不是單純醫藥股便宜。因為如果說便宜的話,滬深300更便宜,儲能板塊市盈率也在地板上。但看看滬深300的表現,誰買誰吐血,明顯就是錯過一波行情。
身邊朋友之所以問我,之所以討論,就是因為正方的猶豫,漲起來是不是短期的?突然上漲是不是有詐?而這恰恰反映了當前市場中,普通人最普遍的一種心理狀態——風險厭惡。
二,風險厭惡反受其害
最近市場里的「風險厭惡」,主要體現在,面對漲的股票怕漲高了貴,日后均值回歸下;而看到便宜的股票怕被人拋棄,變數大、時間成本高,總之,各種害怕風險,力求啥風險沒有。但問題是,哪有不冒風險的投資?求穩求到最后,這個不好,那個不行,一路浪費大量機會。
實際上,炒股哪有沒風險的?力求避免所有風險的結果,就是風險在最后一刻總爆發,到最后,忍不住就變成了賭一把,這個宿命逃不掉。
所以,哪怕是自己看起不清的時候,也不是反復猶豫,而是去觀察機構態度是在越變越積極,還是越變越消極。此刻這些股票,只要是被機構積極參與的,贏面肯定更大。但機構如果消極對待,僅僅是自己或者身邊人說這個股票好,那一點用也沒有。
當然,機構現在的態度也并不容易判定。這是因為機構和散戶之間就是博弈關系。而在博弈過程中,機構很容易一看到散戶的總體動作,但散戶卻看不清機構動作。結果就是散戶明顯處于信息劣勢中。這個局面不擺脫,哪怕靠猜,偶爾猜中了機構的動作,但只要這樣的人一多,機構必然主動換方向,最終還是散戶做反。
好在隨著金融模型的日益成熟以及計算機算力的不斷提升,我們有了更強大的工具來分析市場。通過對原始交易數據進行全面收集、精細篩選、系統整理和深度挖掘,再借助模型進行比對分析,就能發現許多隱藏在市場背后的特殊規律。其中,“交易行為” 數據,尤其是機構交易行為數據,因其具有連續性、規模性和重復性的特點,能夠揭示出許多以往難以察覺的交易細節。
就像這兩天天天有人擔心縮量,但實際上,上漲需要的不是成交,而是共識。機構如果都積極參與,上漲真不要什么量。反倒是成交量巨大,本身就說明分歧巨大。
比如祥源文旅(600576)是前期震蕩,3月份中上旬的時候走的很強的股票,這個股票如果看成交量,實際是不斷縮量的,和想象中正常的放量上漲狀態完全不同。但用系統觀察「機構交易特征」,能夠看到3月以來機構確實一直在積極參與。
相反,像航發控制(000738),3月下旬至今一直在放量,但機構態度卻變為消極,結果放量反而成了放量下跌。
PS:
上文圖中的橙色柱狀,是我用系統觀察的「機構交易特征」數據叫做「機構庫存」。
如果「機構庫存」數據越活躍,那就意味著參與交易的機構資金越多,機構資金參與的時間也越長。
如果機構資金長時間參與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態度其實很明確。
如果不看好的話,會持續參與一只股票的交易嗎?顯然是不會的!
三,「機構鎖倉」異動
用系統觀察「機構交易特征」,下面的紅點代表一種機構行為在移動。顯然,增長最快的是「機構鎖倉」行為,換而言之,雖然最近兩天總體上是下跌股票多,但機構并沒有瘋狂出逃,「鎖倉」的股票多了,自然反擊的潛力就大。
好了,本篇就到這了,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謝謝點贊。
聲明
以上相關信息是本人在網絡收集,希望大家喜歡!
部分數據、信息,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刪除。
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與操作。所有以本人名義涉及投資利益關系的,都是騙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