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本身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當清明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都會帶著提前準備好的祭品和紙錢到祖先墳前祭祀,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對祖先的尊敬和懷念之情。
在大多數人的觀點中都認為,祭拜過祖先,掃完墓后工作就已經結束了,但事實卻并非如此,這三件收尾工作該做還得做,否則就容易讓孩子招惹晦氣。
進門前跺三次腳
清明節時,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孩子到祖先墳前祭拜,讓他們親身參與整個祭祀過程,這樣也能培養孩子感受到家族的文化傳承和家族凝聚力,從而增強對家族的認同感。
因為孩子親眼目睹了父母長輩對祖先的恭敬態度,在他們內心深處也會留下深刻印象,等他們長大后也會按照既定流程去祭祀,這也算是一種文化傳承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帶孩子參與掃墓工作確實是一項極為有意義的教育行為,但掃完墓之后千萬別著急回家,而是要在進門之前跺三次腳。
從衛生角度考慮,進門跺腳就是為了將鞋底和褲腳的灰塵抖落,避免將身上的塵土帶入到屋內,增加打掃難度。
從心理角度考慮,跺腳行為算得上是一種內心的調整和切換了,可以讓人能盡快從哀思當中走出來,回歸到正常生活中。
回家后立馬凈身
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傳統,上墳回家后要立馬凈身,所謂的凈身指的就是洗臉、洗手、換衣服,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傳統,原因很簡單。
人們內心對死亡的忌諱,畢竟墳地是埋葬死人的地方,這里的陰氣相對較重,在上完墳回家后,身上就會堆積大量陰氣,只有做好凈身工作,才能將身上的晦氣給去除。
雖然這種說法聽上去像是迷信之言,但仔細想想確實有一定道理,因為墳地大多都位于比較偏僻的地方,不僅路途難走,灰塵還很多。
而孩子的性格本身就很活潑,難免出現跑跳、摔倒等情況,身上自然會沾染大量灰塵和細菌,回家后若不及時進行清潔,就容易增大疾病的發病率。
給孩子吃點甜食
掃墓本身就是一件莊嚴且正式的工作,孩子的心理接受能力遠比成年人的心理接受能力更弱。所以在掃墓回來后一定要帶他們吃點甜食才行,寓意著去苦迎甜。
至于為什么會選擇甜食,就是因為甜食在進入身體內部后就會刺激大腦神經系統,分泌多巴胺使人產生愉悅的情緒,讓孩子能盡快從悲傷的氛圍中走出來。
此外,掃完墓后給孩子吃甜食也算得上是一個完美的收尾工作了,當孩子們吃完甜食后,他們的內心就會發生變化,認為掃墓是件極為有溫度的事情,不會對掃墓產生排斥。
雖然掃墓工作很重要,但掃完墓之后的調整工作同樣不可忽視,對于家中有孩子的家庭來講,一定要及時觀察孩子的情況。
畢竟孩子對外界的感知能力遠比成年人更加敏感,如果沒有及時調整孩子狀態的話,就可能會對他們的情緒甚至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