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一天之內竟然批出了多達 26 所高校,初步確定在校本科生規模更是超過了令人咋舌的 29 萬之數。面對如此這般的一則新聞,網友們猶如炸開了鍋一般,議論紛紛,各抒己見。
有網友直言不諱地指出:“就拿一所普普通通的高職院校來說,在短短五年的時間里,學生數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起初的三千多人一路擴張到了約一萬二千人左右。然而,令人憂心的是,畢業生就業率上報數雖高達 98%,可實際就業率卻不到可憐的 40%。與此同時,學校經費呈現出大幅增加的態勢,校領導及中層職數不僅大幅增加,而且他們的收入均翻倍不止。專職教師的境遇則截然相反,課時量大幅增加,可收入卻大幅下降,在這種極度失衡的狀況下,大多數教師無奈被逼躺平。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和熱情,教師教學面臨重重困難,就業形勢更是嚴峻異常,經費的使用也顯得混亂無序。這簡直就是相當一部分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令人痛心的現狀。”
還有網友不無諷刺地說道:“把洋芋說成土豆,把芫荽叫作香菜。雖然名字貌似洋氣了一些,但本質卻絲毫未變。就如同某些高校,看似在不斷擴張,名號越來越響亮,可內在的教育質量和實際的育人效果卻未見提升。”
更有網友憂心忡忡地表示:“盲目擴大本科生招生規模,倘若有朝一日,滿大街的人個個都是本科生,那本科生的含金量將大打折扣,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屆時,社會的競爭將會變得何等激烈,內卷程度可想而知,生態供需也必然會陷入嚴重失衡的困境。”
這個報道本身具有明顯的誤導性,需要我們加以澄清。事實上,原來這些學校基本上都是早已存在的,只不過是在原有基礎上升格,并非毫無根據憑空多出如此龐大的招生量。
根據教育強國規劃綱要的精心部署,伴隨著適齡人口的逐步增長,高校招生規模呈現出持續擴張的態勢。并且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提高本科占比,也就是進一步擴大本科招生量。這一決策的出發點無疑是為了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以及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然而,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適齡人口斷崖式下降這一嚴峻的問題。就拿具體的數據來說,2016 年適齡人口數量高達 1786 萬,可到了 2023 年卻只有 902 萬,短短 7 年的時間幾乎腰斬。這種變化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令人震驚。
在當前的形勢下,增加招生規模或許相對容易,但如果不謹慎規劃,未來要應對生源大幅下跌以及由此可能導致的高校資源過剩問題將會異常艱難。所以,我們在考慮增量時應當慎重行事。
增加招生數量應該是為了彌補教育資源的短板,更多的應當是挖掘現有高校的潛力,充分擴大原有高校的招生規模,而不應盲目地增設新的高校。
過去一些地區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盲目擴張建設,導致了資源的浪費和效率的低下。在教育領域,我們應當吸取這樣的教訓。
高校資源的合理配置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如果因為盲目增設高校,而在未來無法解決生源下跌和高校資源過剩的問題,將會帶來一系列不良后果,如教育資源的浪費、高校之間的惡性競爭等。所以,我們必須要謹慎規劃,科學決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