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本號 · 一起思考
作者:徐吉軍,新媒體:漢唐智庫!
近日,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歐洲與國際綜合研究中心主任瓦西里·卡申發文指出,俄軍在俄烏戰爭結束后將成為“世界最強軍隊”。
一、實戰就是試金石!
卡申做出上述論斷給出來相對充分的理由:
預計戰后俄軍規模將達到150萬人,屆時,俄羅斯軍費會比戰爭時期低,但依然高于2021年戰前的金額。俄烏戰爭積累的作戰經驗,是數十年來全世界第一次全面戰爭的實戰積累,獨一無二。俄烏戰爭中首次大規模應用信息戰新技術,無人機、機器車、電子戰等全新模式改變了現代戰爭規則。
卡申認為,俄烏戰爭顛覆了傳統戰爭模式,類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軍隊雖然承受巨大傷亡的代價,但是獲得了寶貴的實戰經驗。沒有參與戰爭的國家,只能旁觀,無法真正掌握實戰能力。
最后,卡申透露,俄羅斯的部分盟友已經意識到目前俄軍獲得的經驗優勢,希望通過交流合作獲取相關經驗。
關于卡申的觀點,本人(徐吉軍,漢唐智庫)認為,現代化裝備日新月異造價高昂,每一種裝備在大規模列裝之前都需要反復驗證真實的戰斗力和參數指標,更需要通過極限環境試驗測試有效的戰斗壽命。即使如此,很多裝備在列裝后在實戰檢測中總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于是又需要在實戰中加以改進。
因此,我們看到,在訓練場和演習中看上去威風凜凜雄姿英發的重型坦克,在俄烏戰爭中很輕松就被一架小小的無人機摧毀,被迫自己焊接一層鋼筋防護網來攔阻無人機。在戰場上,先進裝備的美感和視覺沖擊力統統讓位于生存能力。
美軍裝備技術領先而且造價昂貴,但生存能力存疑。艾布拉姆斯坦克在俄烏戰場上多次被擊毀,甚至還有幾輛在完整狀態下被俄軍俘獲。
從俄烏戰爭的交戰過程來看,再先進的裝備都需要實戰檢驗才能印證真實的戰斗力。看上去再強大的軍隊,都需要實戰檢驗真實的戰斗力和備戰水平。
古往今來,紙上談兵圖上作業戰斗力爆表不可能完美移植到實戰中。
從這個角度來講,俄軍付出70萬傷亡的代價,有理由自信。
二、美國為何將俄軍推上神壇?
2024年10月,《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發布全球軍力排名,將俄羅斯列為世界第一,美國第二,中國第四。這一結果使中文互聯網輿論一片嘩然,最大的爭議來自于排名第三的以色列!
以色列彈丸之國,海陸空三軍在中東實力超群,但要說超過中國那就太過夸張了,具體不值得對比。
那么,美國媒體為何將俄羅斯排在第一呢?
從合理的角度來看,俄軍最大的依仗是核威懾能力。俄羅斯擁有全球最龐大的核武庫,6000多枚核彈頭世界第一,俄羅斯“薩爾馬特”洲際導彈(射程1.8萬公里)和“匕首”高超音速導彈(速度10馬赫),形成覆蓋全球的核打擊網絡。
俄軍目前擁有400部核導彈發射裝置,170多個各級指揮所,每晝夜有5000余人擔負作戰值班,可以不經人員和裝備的任何補充,能夠隨時發射導彈。
目前俄羅斯海軍共有7艘最新的955“北風之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每條配備16枚R-30“圓錘”潛射彈道導彈,可搭載百枚核彈頭,單艇毀滅能力超過英國全部核力量。還有多艘885“亞森”級多用途核潛艇,配備第四代巡航導彈。
這些戰略核潛艇,足以讓許多國家頭腦冷靜地看待這個世界。
三、結構性缺陷!
俄羅斯核武器和常規軍力極不平衡,常規軍力存在明顯的結構性缺陷。
最先進的俄軍T-90坦克在俄烏戰場上被美制“標槍”導彈擊毀率高達23%,威風八面的龍卷風火箭炮射程僅70公里,美制海馬斯火箭射程300公里。
俄羅斯黑海艦隊在戰爭中被摧毀了超70%,旗艦莫斯科號巡洋艦被擊沉,成為俄羅斯人無法面對的重大挫敗。這表明俄羅斯海軍水面艦船幾乎沒有生存能力。
空軍層面,雖然蘇-57隱身戰機數次投入實戰,但是目前量產太少據說只有12架,美軍F22和F-35部署近千架。俄羅斯的先進戰機數量與中國也沒法比。
值得一提的是,俄烏戰爭是冷戰后最大規模的常規戰爭,俄軍激戰三年多時間,積累了大量城市巷戰、電子對抗和無人機集群作戰經驗。
北約認為,俄軍的戰術迭代速度已經超過西方模擬推演的速度。
這是俄軍最大的優勢!
四、與美國的差距!
在2024年初,如《全球火力》網站有個對公眾觀點的調查,認為在世界最強軍隊排行榜上美國居于首位,俄羅斯處于次席,第三位是中國,以色列處于第17位。
美軍的紙面實力,當之無愧世界第一。
美國核武庫與俄羅斯基本持平,不分上下。常規力量遠超俄羅斯數倍。
目前為止,只有美軍擁有全球投送霸權。美軍擁有11艘核動力航母、66架戰略轟炸機、917個海外基地,可在72小時內向任意戰區投送2個重裝師。
美國戰機總數不僅包括空軍的5000多架作戰飛機,還囊括海軍、陸軍及海軍陸戰隊的航空力量,總量高達13200架。F-22、F-35等五代機總數超過1000架,B-2隱形轟炸機、B-52戰略轟炸機等遠程打擊力量獨步全球。
美軍AI空戰系統“天空博格”已實現無人機自主格斗,第六代戰機NGAD將于2028年服役。
美國最大的問題是制造業衰退,裝備妥善率低,美軍飛行員缺口達2100人,F-35妥善率僅52%,航母部署周期延長至12個月。
最大的隱患在于,美軍坐擁全球最大規模的軍隊,卻受核威懾制約無法投入大規模戰爭,無形中浪費了大部分軍費,還拖垮了經濟。
五、中國不容忽視!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核力量在快速增長。
常規軍力,中國已經當之無愧世界第二。
多個信源顯示,中國戰機規模已逼近3300架,且結構更現代化。近幾年不斷推出新型戰機,殲20、殲35兩款隱形戰機,殲-35隱形艦載戰斗機成功上艦,殲36六代機已經四次試飛成功。這意味著中國空軍戰機在技術上已經領先美國或者至少持平。
五代機數量爆發式增長,殲20年產能突破110架,總數早已遠超美國F-22,未來就是殲35與F35比拼數量的階段。
殲36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獨孤求敗。
最重要的是,在戰機制造領域,中國實現了全產業鏈自主,從渦扇-15發動機到氮化鎵雷達,關鍵技術不再受制于人。
中國陸軍規模和裝備數量以及炮火打擊能力,穩居世界第一,超遠程火箭炮射程覆蓋400公里,精度達CEP 1米。
中國海軍福建艦在海試中成功進行了電磁彈射,3秒放飛殲-35,效率超過美國福特艦。中國海軍艦隊規模已經逼近美國,最重要的是造艦能力是美國的許多倍。
六、中美俄必須避開沖突!
俄軍“世界第一”的標簽,本質是核威懾與常規短板撕裂的畸形產物。美軍仍是綜合戰力霸主,解放軍在常規領域正在彎道超車。
三大核強國與其糾結虛名,不如共建“競合管控”新范式。
畢竟在核冬天面前,任何排名都將是人類文明的墓志銘。
特朗普開啟第二個任期后,美國試圖通過戰略調整將軍力聚焦到亞太,全力應對中國的威脅。但是,中國的實力已經不是美國能夠遏制的了了。
更何況,俄羅斯在歐洲方向不會放棄本國的戰略安全訴求,美國不可能容忍俄羅斯持續擴大勢力范圍。
在這樣的局面下,最佳方案就是中美俄三國和平共處,彼此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充分溝通協調避免直接沖突,絕不能因為誤判引發末日危機。
關注漢唐智庫新媒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