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2 日上午,清明節來臨之際,長壽區商業長壽區商業聯合會緬懷楊克明先烈聯合會車臣飛會長一行,懷揣著對革命先烈楊克明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坐落在云集鎮青豐村李家灣的楊克明故居。
楊克明塑像
大家進入故居正廳,只見楊克明塑像靜靜矗立在正廳中央。他身姿挺拔,目光堅毅,仿佛穿透了時空,凝視著遠方。此時,大家耳邊又響起青豐村傳來激昂悲壯的《歌唱英雄楊克明》的歌聲,歌聲的旋律如同洶涌的潮水在天空回蕩,加之解說員繪聲繪色的講解,瞬間將大家帶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
據解說員介紹:楊克明是從長壽云集鎮青豐村走出去的紅軍將領,是一位功勛卓著,義薄云天的革命先烈。1905 年2 月,他出生在四川省涪陵縣云集鄉李家灣(現重慶市長壽區云集鎮青豐村李家灣)。原名陶樹臣,曾用名陶正,洪濤爾。后因在涪陵縣叢林鄉中心場消滅了以黃漢清為首的7個惡霸地主,震驚了當時涪陵縣反動軍警,他們在云集,石迴,大柏樹一帶貼出《通緝令》追殺楊克明,并包圍了楊克明的住家李家灣。為躲避反動軍警的追殺,改名為楊克明。幾天后,楊克明從飛龍回到李家灣,當晚對妻子魏俊淑說:“從此我叫楊克明勝利后再相見?!闭f完便告別了親人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楊克明早年在涪陵省立四中讀書,思想進步,積極參加學生運動,他在斗爭中迅速成長,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畢業后,他以教師身份為掩護,深入豐都等地,悄無聲息地播撒著革命的火種。
“四·一二”反革命事變后,楊克明回到家鄉,在云集、石迴,大柏樹一帶開展農村武裝革命斗爭,勞苦大眾紛紛響應,勇敢地與惡霸地主惡勢力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
1932 年夏天,因革命斗爭需要,他擔任了中共梁(山)達(縣)中心縣委書記,與王維舟緊密配合,開辟發展了川東游擊根據地。為了壯大革命力量,他日夜奔波,發動群眾,組織武裝隊伍。1933 年,川東游擊軍改編為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楊克明出任軍政委。在反“六路圍攻”等殘酷戰斗中,他身先士卒,沖鋒在前,憑借他卓越的領導才能和頑強的戰斗意志,帶領部隊在戰斗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車臣飛會長一行聚精會神地聽講解楊克明烈士革命事跡
楊克明三次過草地、兩次爬雪山,饑寒交迫、疾病纏身,考驗著他從未動搖過堅定的革命信念和頑強的革命意志。
1936 年底,他參加了西路軍,任紅五軍政治部主任,西渡黃河轉戰河西走廊。1937 年1 月20 日,在甘肅高臺戰斗中,面對數倍于己的敵人,楊克明率領部隊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斗。戰斗打到最激烈的時候,他率領炊事班,女戰士,喂馬的馬夫在城墻上子彈打完了用大刀砍、大刀砍卷了用拳打嘴咬,女戰士用瓦罐裝石灰,磚塊,石頭砸向敵人。他們頑強地堅守著陣地,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然而,由于寡不敵眾,最終高臺城淪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楊克明依然戰斗在第一線,直至壯烈犧牲,年僅32 歲。
楊克明烈士的犧牲,讓無數人為之痛心疾首,是革命事業不可估量的巨大損失。但他的精神,如同永不熄滅的火炬,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
講解員介紹結束,大家站在楊克明故居前,車臣飛會長深有感觸地說:“楊克明烈士為了建立新中國、為了勞苦大眾翻身求解放、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的奉獻精神和堅定信念,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以他為榜樣,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努力奮斗,為長壽的發展貢獻我們聯合會的力量。”
聯合會黨員們重溫入黨誓詞
會員們也深受教育,紛紛表示,通過這次悼念活動,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來之不易,是無數像楊克明烈士這樣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將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在今后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學習楊克明爬雪山過草地的革命精神,以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決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好自己的工作。
合影留念
離開故居時,陽光穿透云層,灑下幾縷溫暖的光芒。微風輕輕拂過,帶著幾分肅穆。每個人的心中,都多了一份力量,那是來自革命先烈的精神感召。楊克明烈士的故事,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奮勇前行,奔赴更加美好的未來。(文/長壽區商業聯合會 黃盈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