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27日,我們攜手"筑夢孩子的清潔包"項目捐贈人代表,共同踏上四川峨邊公益探訪之旅。這場為期兩天的實地走訪,不僅讓我們見證了公益行動的溫度與力量,更在青山疊翠的彝鄉深處,收獲了孩子們最純真的笑臉與最溫暖的感動。
活動結束后,捐贈人提筆寫下真摯感悟,字里行間流淌著公益路上的思考與感動,現將這份跨越山海的溫暖與您共勉。愿我們共同銘記這份初心,讓愛的星火照亮更多孩子的未來。
2025年2月,我在支付寶公益生活號上了解到3月26號到27號,四川省科技公益發展基金會“筑夢孩子的清潔包”公益項目有一個捐贈人線下探訪活動,一直以來都想體驗做公益的我便報了名。恰好本次探訪落地的地點是在我的家鄉樂山,項目組經過各方面的篩選,電話告知我通過了本次招募考核,于是,我便踏上了這條“特殊”的旅程。
3月26號,我們一行人在成都南站集合,踏上了去往峨邊的火車。說來慚愧,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樂山人,對峨邊的認識卻僅停留在“是一個山里的彝族自治縣”這一單薄的印象上,而對于具體情況的未知,讓我即好奇又忐忑。
可能是考慮到穿山過洞的原因,成都到峨邊的高鐵車速并不快,窗外的風景也由成都眉山那黑紫色的大平原,在經峨眉山市地界后被拔地而起的大山所替代。我常年生活在平原和川南淺丘地區,旅行時雖也見過不少名山大川,但峨邊的大山帶來的那種磅礴感依舊能給我帶來震撼。同時我也注意到,峨邊,以及再往山里走的涼山地區的山,除了大,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險,很多地方可以說是高不可攀,而銳利的山峰山脊很難存住泥土,整個山峰露出大片大片的花崗巖和玄武巖,導致入山道路常伴有落石風險。
當列車廣播播報"峨邊南站"時,我不由地屏息——站臺懸于半山腰,俯瞰深谷中蜿蜒的官料河,對岸雪色山巔與星羅棋布的彝家新居構成一幅恍若《千里江山圖》的立體圖景。進入峨邊縣城,在中午一起用簡餐時,當地的工作人員迫不及待地跟我們講起了當地的諸多習俗與特色,我印象中色彩單薄的峨邊縣,逐漸變得豐富立體了起來。
第二天一早,我們便在當地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坐車前往當地的毛坪鎮中心小學。小學如其名,坐落在山腰上的一個山坪上,前后有坡,周圍分布著零零散散的一些民居。學校整體不大,師生共計400余名,兩個籃球場大小的操場如階梯狀上下分布,操場旁有一棟住宿樓和三棟教學樓,教學樓墻上鐫刻著捐助修建此樓的一排排組織名。
到校時,校長在校門口接待了我們,由于之前項目組老師他們已做過相關對接,所以下車簡單寒暄后便隨即開展工作。校長和縣里領導們利用上午課間操的時間,主持了一個清潔包發放儀式,考慮到當天天氣太曬,為了孩子們著想,儀式過程簡潔,但也不失鄭重。儀式結束后,便是給回教室的同學們上一個簡單的清潔健康衛生課(由于人手不足,大部分班級由該班老師負責講解)。我負責上課的是五年級三班。
當孩子們收到嶄新的清潔包時,立刻像拆開禮盒般雀躍起來。他們迫不及待地打開查看包里的物品,擺弄著梳子、牙膏、牙刷等。教室窗外是峨邊巍峨的高山,教室里卻充盈著淡淡的皂香——每個孩子的課桌上都擺著嶄新的清潔包,匯成一片藍色的海洋。
我輕聲提醒道,“孩子們上課啦!”,就這樣,清潔健康課程正式開始。站在講臺上,五十多雙清亮的眼睛齊刷刷望著我。由于之前從未給小學的孩子們上過課,心中難免有些緊張,但實際站上講臺給孩子們講解衛生知識時,發現孩子們真的很乖,他們一個個純真而熱切的眼神,我想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有的,讓我有一種極大的價值獲得感。
活動結束后,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拍了紀念照片,同時還和學校的老師、同學們交流了學習及生活情況。在閑聊過程中我發現,彝族孩子們的名字都非常好聽,阿心、阿妹、阿依,名字美得如夏風吹動風鈴。
另外他們還告訴我,現在的小學都已經一周五節體育課了,每天一節。不得不說現在課改確實被貫徹得很好,鄉村小學都已經惠及到了。后來又從校長口中得知,因為現在體育課增加,課外活動的場地反而不夠了,為此還正在發愁。送我們回程時,校長還在反復表達著感謝,說正是有了社會各界的捐贈和各個愛心組織的幫助,學校現在的設備設施也越來越多。本次清潔包的發放及衛生小課堂的開展,也從另一個維度上豐富了孩子們的日常課程。
作為捐贈人,能親身踏上那片項目落地的土地,親耳聽見學校老師與孩子們的反饋,親眼見證善意的種子在孩子們的笑靨中生根發芽,這便是生命中最珍貴的禮遇。當耳畔回響著鄉村少年用英語誦讀的童聲,當目光與留守兒童眼中閃爍的星光相遇,我懂得了「教育是生命的彼此照亮」的意義。
想起臨走時,回頭一眼看向樓梯間嘻嘻哈哈的孩子們,十年、二十年后,他們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或許會成為公司白領?餐廳廚師?老師醫生?商鋪老板?我不知道。總之應該會如同我們這一代人一樣吧,走上每一個普通平凡的崗位。每一個“我”都默默無聞,但千千萬萬個“我”匯聚成了這個時代的洪流。
楊舟
2025年3月29日于龍泉
━ ━ ━ ━ ━
這樣的探訪之旅,既是公益初心的生動注腳,更是一場滌蕩心靈的溯源——我們不僅用腳步丈量善款的溫度,更在城鄉交融的課堂互動中,在親手為孩子們分發清潔包的溫暖時刻,讀懂了一串串捐贈數字背后鮮活的人生故事。
讓我們珍藏這份雙向治愈的力量,待四月山花爛漫時,在下一程探訪,共同期待美好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