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兵團中,司令員的位置很重要,隊伍若要展開軍事斗爭,首先發號施令的肯定是司令員。
而后政委主要展開政治工作,一般來說,軍事方面可能會被放在首位,日后更是司令員的名聲大振,成就要更大一些。
只是華北野戰軍第19兵團,這支部隊的司令員和政委名氣都很大,還出現一些特殊現象。
那就是1955年授銜儀式,擔任司令員的楊得志被授予上將,而政委卻是大將。后來就連擔任參謀長的耿飚,都要比楊得志的成就更高?這應該從何說起?
楊羅耿兵團,擔任政委的是羅瑞卿。羅瑞卿大將一經提及,似乎這一現象也就沒有那么特殊了。
而且我們常說司令員和政委互為搭檔,只是在展開革命斗爭時,一個主管軍事,一個展開的是政治工作罷了。嚴格意義上說,他們算是平級,但戰火紛飛的年代,顯然司令員的功績更能夠被看到。
不過在楊得志將軍這里,他還得叫羅瑞卿一聲老首長呢。而這就不得不提羅瑞卿的老資歷了。
羅瑞卿生于1906年,而楊得志是1911年生人,年齡上羅瑞卿要大上他五六歲,對于生活的閱歷當然也要多一些。
眾所周知,羅瑞卿考入過黃埔軍校,而且從小開始讀書,有文化,有本事,可以說文武雙全,自然是我軍迫切需要的將才。
所以在紅軍時期,他的能力就得到充分展現,被委以重任,并擔任了團級的干部。
而楊得志將軍,他的出身貧苦,沒有上過幾天學,但不可否認他在打仗上的本事,雖然起點要比羅瑞卿低一些,但也為革命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他們都是1928年加入的我黨,而且還都曾是紅四軍第11師一員。
要知道這支隊伍是井岡山時期,毛主席等人一同創建起來的,在我軍的分量也就可想而知。
而這時羅瑞卿已經與毛主席碰面,雖然沒有多熟,但他已經在我軍部隊擔任要職,是紅四軍的前委書記。后來跟隨部隊腳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參與戰斗,而后他是第11師政委。
可見早在紅軍時期,羅瑞卿的能力就被看到,并放心讓他擔任要職。
而這時的楊得志,還只是一名警衛排長,也可以說他還是羅瑞卿手下一員。
如此,羅瑞卿和楊得志在紅軍時期的職位高低顯而易見,那么此后無論楊得志在我軍的職位如何變化,他對于羅瑞卿可以說都本著尊重的態度。
而真正縮小兩人之間職位差距的,還得是在反“圍剿”斗爭期間。
在第二次反“圍剿”作戰中,羅瑞卿將軍同樣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當然槍林彈雨的環境下,他也難免負傷。
一顆子彈襲來,直沖沖地就沖著羅瑞卿的臉頰去了,最后被擊穿,他便不得不接受治療。
這一階段,羅瑞卿只得盡可能的養好自己的身體,而這時楊得志依舊沖鋒在前線,并立下戰功。
相應的英勇作戰的楊得志被組織上看到,他的職位也便逐步提高,后來擔任團級將領,直到長征后,他已經在隊伍中擔任師長一職。
楊得志將軍是一步步走來的,雖說此前與羅瑞卿的職位相差很大,但隨著他屢立戰功,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到解放戰爭時期,楊得志已經是晉察冀軍區1縱司令員。
而這時羅瑞卿也來到了軍區展開解放工作,作為軍區副政委,職位上顯然還是他更勝一籌。
不過到1947年,也就是我們說到的在楊羅耿兵團,他們已經開始配合戰斗。
楊得志將軍在軍事斗爭上經驗豐富,而羅瑞卿在政治工作上的能力可見毋庸置疑。
他們倆無疑強強聯手,率領部隊為我軍解放工作做出重要貢獻。
如此看來,他們的軍銜有所差別也就說得通了。
然后是參謀長耿飚,他在我軍也是鼎鼎大名。
他生于1909年,要比楊得志將軍還要大上一些。巧的是他也是1928年加入我黨,成為紅軍一員后,一樣沖鋒陷陣,更是我軍驍勇善戰的一員。
耿飚在我軍部隊大多展開參謀工作,抗日戰爭時期,他是385旅的參謀長,解放戰爭開始后,也在晉察冀野戰軍擔任參謀。
參與多場大仗、硬仗,他在戰場上的能力也不容小覷。
只是新中國成立后,耿飚根據組織上的工作調動,離開了解放軍部隊,隨之展開的是外交工作。
要知道這一工作在新中國建設時期是重中之重,雖然我黨還有所欠缺,但耿飚等我黨外交工作者,將鉚足勁兒,盡快投入全新的工作領域。
如此一來,因為耿飚已經離開部隊,也便錯過了授銜。不過有人認為,按照他的功績和資歷,也理應是我軍上將。
1981年,他甚至接過徐帥的重任,擔任國防部長。而這時楊得志擔任總參謀長,誰的職位更高便顯而易見。
不過在楊羅耿三位那里,職位恐怕沒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在要職上如何做,能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什么。
而楊得志作為“三楊”之一,他是我軍著名將領,在解放戰爭中,為解放大西北等做出巨大貢獻。
直到新中國成立后,他依舊出入戰場,在朝鮮戰場上立下赫赫威名,而且他還曾擔任志愿軍司令員,指揮志愿軍與裝備、兵力等都占據上風的美軍部隊作戰,因此他的戰功不可被磨滅。
盡管國家進入和平時期,我國邊境地區依舊威脅很大。中越戰爭開始后,他是重要的西線解放軍指揮官,戰功卓著,而他堅定的革命斗爭精神也始終未變。
說回羅瑞卿,只要提及革命戰場上的政治工作,他始終是繞不開的一位將領。
1936年,他擔任抗日紅軍大學的教育長,后來是抗日軍政大學的,還兼任了副校長。
過去的那個年代,我軍戰士多農民出身,能識字、讀過書的戰士屈指可數,而戰場上不止需要敢打敢拼的戰士,也需要他們用有效的作戰戰術去靈活應戰。
這時羅瑞卿將軍將抗大的工作任務重視起來,終是為我軍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軍政干部。
隨后各地抗日根據地相繼建立,也是用人之時,將這些優秀的人才委派,自然為根據地的發展和鞏固貢獻力量。
后來羅瑞卿還著手了書籍編寫工作,在毛主席的指導下,他的出色才華繼續發揮,還將我軍政治工作經驗進行總結,自然對我軍建設的影響更深了一步。
還有在1939年,他帶領著數千名教學員工,朝著華北敵后進軍,只為這里的抗日根據地辦學工作助力。要知道這一路上戰火重重,而且還要穿過敵軍的重重封鎖,經歷千難萬險,他們的目標依舊明確。
后來在八路軍部隊,他擔任重要的政治部主任,繼續在他擅長的領域,總結我軍在抗日游擊戰爭等方面的經驗。當然他也參與到多場戰斗中,為抗戰的勝利,我國的解放做出貢獻。
在毛主席那里,只要羅瑞卿在,就讓人放心和安心。如此,他在我軍重要性明了,大將自然是應該的。
我們常說楊羅耿兵團三巨頭,他們三位都是我軍史上鼎鼎大名的三位重要將領,功績突出,能力也毋庸置疑,更是我黨放心的三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