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克林頓訪問中國,有一天他無意中走進一家小賣鋪,看到老板還在使用算盤算賬時,心中不由得竊喜,殊不知,在這背后有一個不為人知的預謀……
克林頓作為美國總統的評價可謂是毀譽參半,他在當總統時,最懊悔的一件事跟中國有關,那就是接納中國加入WTO。
其實從時代發展來看,中國加入WTO是歷史必然,美國是阻擋不了的,但是克林頓無比后悔自己在其中起到了推動作用。
中國為了加入世貿組織這件事情,足足籌備談判了十五年,直到簽署下世貿協議的那一刻,這件事才算塵埃落定。
1998年美國總統克林頓訪華,公開宣布歡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算是掃清了不少美國內部尚處在猶豫、反對的人。
克林頓一開始也是比較猶豫的,不過來中國看了之后,他突然自信心膨脹的相信,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美國來說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
原本克林頓對這件事的態度比較隨波逐流,夾在歡迎跟中國做生意和視中國為威脅兩派之間,始終不敢一錘定音。
訪問中國之行究竟發生了什么?讓克林頓轉變了搖擺不定的態度?
中國開啟入世談判的時候,首先面臨的就是眾多復雜的最惠國雙邊協議,當時最大的障礙便是美國。
美國可以說是世貿組織的高端玩家,它貿易規模和體量,決定了任何想要加入世貿組織的國家,都要先通過美國的考驗。
中國跟美國的談判也是最漫長的,當時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依然算不上多友好,美國國會很多聲音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方向跟美國主導到的自由化經濟是背道而馳的。
因此在談判中美國提出了很多苛刻的條件,克林頓訪華的時候,是一次親眼見證中國經濟現狀的機會。
克林頓見到中國經濟迸發出蓬勃的生機,也感到十分意外,但是克林頓可來不及為中國鼓掌,他期望找到的,是中國市場給美國帶來的經濟紅利。
當克林頓偶然走近一家小賣部的時候,他驚訝的發現做生意的人居然還在使用十分傳統的算盤來算賬。
雖然算盤的效率和計算能力讓克林頓大開眼界,可是這種人工珠算,跟美國先進技術相比差別太大了。
1998年已經是全球互聯網開始迸發的一年,全球科技都發生了巨大的革新,中國民間還在使用這樣過時的工具。
這讓克林頓心里也打起了小算盤,他認為中國的這種“落后”,對于美國資本來說其實是一個好機會。
首先美國現代工業發展迅速,人力資本日益高昂,工業體系承受著沉重的負擔,美國可以因勢利導,把美國的成本負擔轉移到中國身上。
而且中國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中幸存,成為各國爭搶的新興市場,美國剛好能搶占先機,占據中國市場份額。
最后克林頓跟其他美國總統一樣,都想通過影響中國,來擴大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克林頓在小賣部的所見所聞,讓他認為這樣的中國,在美國極具優越性和滲透力的科技文化滲透下,一定能為美國的先進折服。
出于這些理由,克林頓對中國入世增加了不少的信心,他再回國之后,就用自己的所見所聞來說服那些頑固的國會。
后來美國利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迫切心理,毫不客氣地獅子大開口,一個勁兒壓縮中國的利益。
中國為了跟美國達成談判,簡直到了唇槍舌戰的地步,時任國家總理朱镕基親自趕赴美國談判雙方的最惠國協議。
當時就差克林頓簽字就能成功,可惜在最后一刻克林頓還是慫了,手一哆嗦沒有簽下這份協議。
然而朱镕基前腳剛走,后腳克林頓就追悔莫及。后來一直追到北京重啟談判,只是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當初美國耍大牌拿出的協議已經過期了,中國要重新談判。
最終談判簡直如同走鋼絲一般驚心動魄,克林頓遠在美國,也時刻擔憂錯過了中國,自己會成為美國歷史的千古罪人。
不過最后中國的發展出乎克林頓意料,加入WTO后中國經濟騰飛,克林頓此時才知道,自己本來想從中搜刮利益,最后陰差陽錯助力了中國。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