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征集
日子很難,生活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說不出的感覺,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難言,無人問津,可能比苦本身還難受。
重生之后,葉檀老師變了很多,變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別人的苦。
她說,有苦我們一起分擔。
每周六,葉檀老師都會親自回復,并在公眾號上發出,有苦難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葉檀老師傾訴,把你的故事,發送到郵箱yetanbusiness@163.com,葉檀老師看到,一定會回復。
記住,這世界還有人,關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青城楨楠
近期,一直保持強勢的港股持續進行調整。不少人覺得是美國因素造成的動蕩,也許,更深層次的問題正在浮出水面。
在中國市場上,有一個不是規律的規律,一旦融資過多,市場情緒往往會受到較大沖擊。
A股是這樣,越來越A股化的港股,似乎也開始這樣。
港股成了融資天堂
過去,我們曾經多次分析過,在A股嚴卡IPO和再融資情況下,港股早已成為A股、乃至整個中國的融資泄洪池,上市的,沒上市的企業,一股腦去香港融錢。
據畢馬威的報告,2024年香港交易所IPO規模重新回到全球前五。
站在城市維度看,香港樂見其成。
3月24日,香港特區政府駐粵辦公眾號,轉發了英國智庫3月20日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繼續位列全球三大金融中心。各項評分上升11分,僅次于倫敦,是全球前五的金融中心里,分數上升最多的。
2025年,香港市場的融資盛況有望延續。
據德勤的報告,得益于內地優質科技、消費企業的持續上市,以及中概股的回歸,2025年香港市場融資規模可能在1300億到1500億。
普華永道的預測則認為,2025年香港的IPO規模有望在1300億到1500億,如此規模可能會推動香港IPO重回全球前三。
對于2025年香港融資,港府有自己的態度。3月12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亞洲科技變革峰會2025上表示,2024年香港IPO籌資規模約為110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170億至200億美元。
如果說IPO是一道硬菜,再融資,是真正意義上的主菜。
據證券時報的報道,Wind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香港市場IPO募集資金規模達到約790億港元,而再融資市場規模則已達到890億港元。自2021年以來,香港市場再融資規模有望連續4年超越IPO市場規模。
2025年僅僅三個月,香港再融資已經爆表。
(圖源:pixabay)
3月4日,比亞迪公告發行1.3億股新H股,扣除傭金和估計費用后的配售所得款項凈額約為433.83億港元。
據澎湃新聞3月4日報道,該項目是近十年全球汽車行業規模最大的股權再融資項目,也是全球汽車行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閃電配售項目。對于香港市場而言,這是香港市場有史以來規模第二大的閃電配售項目,以及香港市場工業領域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閃電配售項目。
如此多的規模最大,足以說明其再融資金額之巨。
市場原以為,比亞迪再融資之后,短期應該不會再有如此龐大的融資了。
但,意外總是在不經意間發生。3月25日,小米公告稱,計劃配售8億股股份,籌資約425億港元,用于業務擴張、研發投資及其他一般用途。
據財聯社消息,截至3月27日,港股再融資規模已超過1100億港元,遠高于融資額。
高盛在上海媒體會上給出了一個更為驚人的數字。據第一財經的報道,截至2025年3月,中國企業境外融資總額已是去年同期的23倍。
這里的境外,包括港股融資。
港股遭遇融資恐懼癥
中國投資者素來有融資恐懼癥,在A股市場上曾經體現得淋漓盡致。
如今在港股身上,我們也看到了A股的夢魘。比亞迪和小米接連在股價高位拋出再融資方案后,明顯感受到香港市場情緒受損。
作為港股市場的明星,小米是這輪港股上漲最受益的股票。
2024年初,小米股價僅15塊,一年多之后,2025年3月19日,小米股價最高到了59.45,15個月時間上漲了接近4倍。
(圖源:pixabay)
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在不少人眼里,小米不差錢,盈利能力也不錯,剛公布的年報更顯示,各項經營數據都創了歷史新高。用雷軍的話說,這是小米史上最強年報。
現在流行中美科技MEGA對標。很多美國科技公司在史上最強的時候,往往會大幅回購公司股票,但小米的選擇卻是繼續廣積糧,深挖洞。
對于小米再融資,但斌第一時間評價道:
A股與港股,表現最好的就是騰訊回購注銷,其他的基本是從市場拿錢!美股好公司漲得再多,比如英偉達前年270億美金回購并注銷,去年500億美金回購注銷,今年不知道能否接近千億美金回購注銷、總體是不斷增加回購的金額,這是美股長牛的一個主要原因…
針對美股的回購,但斌補充轉發了一組數據:2024年10月的年度財報顯示的蘋果利潤為937億美元,不到2015年的兩倍,但因為常年股票回購,流通股數目減少,每股利潤為6.08美元,是2015年的2.6倍。
作為回購的優等生,騰訊在3月19日的年報中表示,2025年將繼續回購股份,預計規模至少在800億港元。
3月24日,騰訊單日回購5個億,開始了新一輪的回購周期。
市場上的騰訊,太少了。
或許小米和比亞迪有自己的戰略考量,但市場的不理解直接反應在當下的股價上。
3月25日當天,小米大跌超過6%,成交量達717億港股,是平時的7倍以上,這顯示出強烈的市場分歧。3月25日之后,小米的股價持續下跌,截至4月1日,已經跌破50元。
由于小米的下拉作用,恒生科技處于調整中。
南下資金是救命稻草?
如果市場流動性極其充沛,人們的情緒極度樂觀,IPO也好,再融資也罷,再多也不怕。但中國市場上,流動性很少能夠長期持續,往往隨著信心的波動,而顯示出明顯的周期。
本輪港股行情,除了deepseek等因素,南下資金波濤洶涌,持續買入是港股信心和流動性提振的最主要源頭。
據天風證券統計,截至3月19日,港股通凈買入接近4000億,除了港股通以外,其他資金主體全數凈賣出。
其中,國際中介凈流出2136億,中資中介凈賣出274億,香港本地中介凈賣出318 億。
拉長時間看,內地資金和外資對港股的態度更是冰火兩重天。據海通證券的統計,從2024年開始,南向累計流入約 12000 億港元,同期外資累計流出超 7700 億港元。
從成交額來看,南下資金的成交占比已經接近30%,創歷史新高。可以說,南下資金以一己之力托舉起整個港股。
人們熱切期盼的外資,除了熱衷短途游的對沖基金,長期資金不見蹤影。
據高盛交易的信息,截至3月25日,恒生科技指數成分股中,對沖基金已減持自本輪反彈開始以來總流入資金的約 50%。
此消彼長之下,不少行業的話語權被南下資金掌握。
據海通證券的統計,截至3月18日,港股食品、半導體、電信、能源等行業,南向資金已經占據主導權,不少行業也開始和外資分庭抗禮。
南下資金成為主導,未必不好,但忽視了一點風險,南下資金不是去做公益的,背后有本質性的盈利訴求。
就資金“品格”來說,過一條江,不可能就此洗白白,改頭換面擁有新的思想。
這意味著,A股資金的優缺點,南下資金一并有,高拋低吸,見風使舵,融資恐懼這些內核的品質,一樣不缺,一樣不少,甚至遭遇外資攪動的時候,將演繹得更加徹底。
市場最根本的癥結
企業盈利要融資,不盈利更要融資,為什么我們的企業總在融資?
特朗普幕后曾經的影子英雄——蒂爾在《從0到1》里面有一些洞見,可能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了解我們自己。
(圖源:pixabay)
蒂爾認為:
一個對未來明確的悲觀主義者相信未來是可知的,但卻是暗淡的,所以他必須提前做好準備。也許當今的中國是最典型的對未來明確的悲觀主義者。美國人看見中國的經濟迅猛增長(自從2000年以來,每年都有10%的增長),便認為中國是一個自信能夠掌握自己未來的國家。但這是因為美國人仍然很樂觀,并以同樣的樂觀看待中國。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經濟增長得還不夠快。
中國空前內卷的背后是,每個人都覺得增長得不夠快,即便強如比亞迪仍然害怕失去規模優勢,被別人趕上。
當所有人都想要維系更快增長、以免被淘汰出局的時候,規模幾乎成了唯一的追求,利潤早早被拋諸腦后。
在沒有利潤,只有規模的游戲里,對資金的依賴將無窮無盡。
國家說了許久的反內卷,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指導,但收效甚微。2025年3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前兩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109.9億元,同比下降0.3%。
最觸目驚心的是工業利潤率。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53%,同比下降0.14個百分點。
據國盛證券的統計,這是有數據以來,同期第二低的利潤率水平,僅高于2020疫情期間同期。
為了規模,犧牲利潤的典型代表是汽車行業。
3月29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2024年中國汽車行業利潤率為4.3%,再創新低。2020年至2023年,行業利潤率分別為6.2%、6.1%、5.7%、5%。
商業世界的基本原則是,在盈利的前提下,保證商品質量。如果企業長期不盈利,所有參與者都陷入肉搏式的絞殺中,最后犧牲的,除了行業,還有消費者。
內卷——融資——內卷……這個循環如果不破,不僅股市的實質難以改變,更多本不該出現的悲劇,也會一再發生。
(圖源:pixabay)
(免責聲明:本文為葉檀財經據公開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請勿以此作為投資依據。)
葉檀財經矩陣號
聲明:近期,不少人以葉檀財經的名義,或xx葉檀、葉檀xx等名義,在各大平臺售賣和股市相關的課程,進行和股市相關的直播。
在此,我們聲明,任何和股市相關的直播、課程,均與葉檀財經無關,也沒有得到葉檀財經或葉檀本人的授權,認可。
葉檀財經運營并管理的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有且僅有葉檀財經、葉檀暖人生、葉檀聊人生、半間白云、葉檀說、檀談人生,抖音號葉檀財經、檀姐姐暖人生,小紅書號葉檀財經,快手號葉檀財經,頭條號葉檀財經,百家號葉檀,請用戶認準上述賬號。但凡與上述微信賬號不一致的公眾號均非葉檀財經負責運營管理,葉檀財經和葉檀對其行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放松心情,把學習和享受貫穿在悠長的人生中,讓我們一起成長,一起快樂。
作者:青城楨楠編輯:雙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葉檀財經作品 | 盡情分享朋友圈
咨詢合作,請聯系微信
13818756019(商務微信)
喜歡請您點個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