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4月2日電 題:每一滴水都精打細算——山東平陰春灌一線見聞
新華社記者陳國峰
一年春作首,春灌潤沃土。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孝直鎮的數萬畝良田里,各類灌溉設施高效作業,渴了一冬的小麥暢飲返青水。
乘著和煦春風,記者來到孝直鎮和圣苑村。這個村有村民1900多戶、土地約1.7萬畝,90%以上土地通過流轉實現規?;洜I。這里成為各種新型節水灌溉技術的試驗田。
一塊麥田里,兩三米高、幾十米長的指針式噴灌設備,像鐘表的指針一樣圍繞中心點旋轉,將麥田攬入懷中,傘狀噴頭噴出的水霧均勻灑下,滋潤著愈發挺拔舒展的麥苗。
成方連片的麥田間阡陌縱橫,記者沿著生產路前行,瞧見一片麥地沒有任何水跡?!皠e的地皮都濕透了,為啥這片地不澆水?”記者問同行的和圣苑村黨委書記王金山。
“智慧藏在地下,奧妙都在土里。小麥一直沒斷水,只是人眼看不到?!蓖踅鹕劫u起關子。
他帶領記者走進麥地里,挖開深約30厘米的土層,記者看到幾根并排鋪設的細管。王金山說:“這叫地埋式滲灌,在地下埋入滲灌管,滲出的水直接灌溉于作物的根系?!?/p>
與這些滲灌管配套的,是智慧節水集成系統,具備智能配肥功能,還能遠程控制,通過地埋式滲灌直接將水、肥、藥、氣輸送到小麥根部。
說到地埋式滲灌的好處,提供技術支持的山東長江節水灌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孟憲武打開了話匣子:灌溉后有效減少水分蒸發和風干,避免土壤板結;水和肥留在地下,利于作物根系生長,從而不易倒伏,而且減少地表長草;所有管道埋在地下不易損壞,使用壽命長,維護成本低……
“最重要的是既節水還增產。”王金山接過話茬,地埋式滲灌可以遠程調控出水量,在作物播種期、發芽期、揚花期、生長后期按需用水、精準施肥,從實踐效果看,比傳統灌溉方式節水三四成、省一半肥。
在孝直鎮,就是這樣一塊塊長滿技術和智慧的農田,把沃野渲染得碧波蕩漾,繪就一幅春忙圖。
孝直鎮黨委書記蘇東潤介紹,全鎮已應用站桿式噴灌、卷盤式噴灌、滴灌、伸縮式噴灌、指針式噴灌、地埋式滲灌、微噴帶7種節水灌溉模式,覆蓋土地面積5.6萬畝。這些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既提高了灌溉效率、節約了水肥,又實現了糧食穩產增產。
離開和圣苑村,記者來到鄰近的匯西家庭農場。負責人焦廣富說,他們流轉了2300畝土地種糧食,引入節水灌溉新技術,讓繁重的春灌變得簡單輕松。
匯西家庭農場的麥田里,間隔40米分布的站桿式噴灌設備正傾灑甘霖。“以前澆地得從機井里抽水,在地里挖筑壟溝然后大水漫灌,一臺機器2個人維護,需要同時雇20多人,一天澆不了200畝地,所有地澆一遍將近20天。原來澆一畝地用80方水,現在只用30方,2個人一天就能澆300多畝,還不用下地干活?!边@筆節水省工的賬,焦廣富算得門清。
用上新型噴灌設備后,匯西家庭農場的小麥畝產超過1300斤,增產效果明顯。春日暖陽下,農場的麥苗已經躥高至10多厘米。焦廣富笑意盈盈,“看現在的長勢,今夏豐收在望!”(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