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令人瞠目結舌!竟然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個研究生居然威脅老師,聲稱老師再罵他,他就要去舉報老師并且退學。
這位研究生,在承受著導師的責罵之后,于微信里向導師宣泄了自己內心積壓已久的憤懣。他大聲疾呼:“你能不能別總是罵我,好像什么都是我的錯。”那語氣中充滿了委屈和不解。他接著說道:“我哭了一晚上,我已經天天改了,天天熬夜,總是不能讓你滿意,論文改不下去了。”想想看,無數個夜晚,他挑燈夜戰,為了論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卻始終得不到導師的認可,這種身心的雙重疲憊該是多么令人崩潰。
“我再也忍不住了,你以后再罵我,我就寫信舉報你。”這是他絕望之下的怒吼,是被壓抑到極點的情緒爆發。“我研究生不讀了,這樣下去我要的精神病了。”他甚至以放棄學業來表達自己的決絕,可見其內心的痛苦已經達到了極限。
對于這件事,網友們紛紛踴躍留言,發表了各自的看法:“為導師計,還是哄著吧,別逼出問題來。這種壓力大的孩子自己其實也緊張,就是不得法。我的做法是‘因材施教’,實在不行就幫他們一下,畢業得了。當然大多數孩子不需要我老人家親自出手。這些年大多數情況下我只負責幫選題,定框架,修改文字的事基本不管。現在 AI 就能幫他們指出語病。”這番言論透露出一種無奈與妥協,仿佛在面對學生的困境時,導師能做的也只是在關鍵節點上給予輔助,而更多的細節修正則寄希望于科技的力量。
“老師的悲哀。你是想讓老師寫論文嗎?寫不出來,自己可以辦退學!”此語則顯得頗為激進,將責任完全歸咎于學生,忽視了學生在學術道路上可能面臨的種種困難和迷茫。
“導師打壓你,是想你付出點代價,可惜你不知趣啊。”這樣的話語更是充滿了對學生的誤解和指責,仿佛學生的努力和付出在導師的眼中不值一提。
一路被中小學老師和家長在只有表揚和肯定的聲中長大的孩子,遇到研究生導師的嚴厲批評適應不了。在中小學階段,孩子們被置于一個充滿鼓勵與呵護的環境中,每一次小小的進步都能換來無盡的贊美。然而,當他們踏入研究生的領域,面對導師嚴格甚至苛刻的要求時,那種心理上的落差和不適應是巨大的。就如同一直生活在溫室中的花朵,突然被暴露在狂風驟雨中,難以承受。
而伴隨研究生規模擴張,的確有一些孩子不適合讀研,也沒有這個能力但不自知,覺得委屈!如今,研究生招生數量不斷增加,入學門檻相對降低,導致部分學生在學術研究方面的基礎和能力略顯薄弱。他們或許是被研究生的光環所吸引,或是為了逃避就業壓力而選擇讀研,但真正進入學術研究的領域后,才發現自己力不從心。
從微信中的這些話語,我們清晰地了解到,這位研究生是因為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中,反復修改卻始終無法達到導師的要求,從而陷入了深深的絕望,最終在情緒崩潰的邊緣發出了這樣撕心裂肺的吶喊。
畢業論文對于研究生而言,是學術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它不僅是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和檢驗,更是對未來學術道路的鋪墊。在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中,每一個數據的收集、每一段文字的斟酌、每一個觀點的論證,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當學生付出了無數個日夜的努力,卻依然無法得到導師的認可時,那種挫敗感和絕望感是難以言表的。
在當今的學術環境中,研究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畢業論文不僅要求具備嚴謹的學術邏輯和深度的研究成果,還需要經過導師的嚴格把關。學術邏輯如同精密的建筑架構,需要條理清晰、環環相扣;深度的研究成果則像是深埋在地下的寶藏,需要學生不斷挖掘和探索。而導師的嚴格把關,有時就像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關卡,讓學生在追求學術卓越的道路上倍感艱辛。
而導師的指導方式和態度,有時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深遠的影響。有的導師過于嚴厲,讓學生心生畏懼,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的導師則過于寬松,導致學生缺乏約束,無法達到應有的學術水平。
學術研究一直是充滿挑戰和艱辛的道路,許多學者都曾在求知的過程中歷經磨難。現代社會,隨著競爭的加劇和對學術成果要求的提高,學生所承受的壓力愈發沉重。
這種壓力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疏導和緩解,很容易導致類似的極端情況出現。長期處于高壓狀態下的學生,心理可能會逐漸失衡,出現焦慮、抑郁等問題。這也應該是這位學生精神瀕臨崩潰的根源所在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