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美國大全新聞網的采訪時表示,他認為俄羅斯可能在與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方面“拖延”。特朗普在采訪中說,“我認為俄羅斯希望結束沖突,但他們可能在拖延進程。” 近日,俄、美、烏三方的代表團隊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分別舉行會談。俄方稱由于烏克蘭方面的立場,俄美雙方未能在利雅得磋商后達成聯合聲明。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不久后表示,俄羅斯與美國繼續以建設性和積極的方式開展合作,近期將發布另外一份聯合聲明。
特朗普還補充道,自己也曾在過去的交易中使用過同樣的策略來拖延時間。他說:“過去我經常這么做,拖延時間……你知道的,有時候我不想簽合同,但我還不想離開這個局,不確定到底該怎么做。”這是自特朗普1月上臺以來,首次對普京政府的談判誠意公開表達懷疑。在此之前,特朗普一直堅信普京是希望“盡快達成和平”的。
特朗普(資料圖)
而在特朗普看來,什么“臨時管理”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俄羅斯還沒有在跟烏克蘭恢復談判前,就提出了一個又一個條件,讓特朗普的耐心不斷下降。美國政府先是提了一個“30天全面停火”,然后普京說“要解決危機的根源才行”,最后變成了“30天互不襲擊能源設施”。美國隨后又提了一個“黑海停火”,然后普京說“必須先解除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最后雙方各發了一份不痛不癢的聲明。
與此同時,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與“阿爾漢格爾斯克”號核潛艇官兵交流時表示,在不久前他曾經說過俄軍會進一步“收割”烏軍,但現在有理由相信,俄軍會將烏軍徹底擊潰。普京表示,俄軍已經控制了盧甘斯克99%的區域,在頓涅茨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的控制區也均超過70%,俄軍在全部戰線上掌握著戰略主動權,部隊每天都在向前推進。
普京(資料圖)
俄羅斯之所以要將俄烏沖突繼續“打到底”,直到烏軍被“徹底擊潰”為止,其實當然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來說,在俄烏戰場上,俄軍目前在各個方向其實都占有一定的優勢,俄軍步步為營,每天都在取得新的進展,此時接受停火,對俄軍來說是有點“虧”的。另一方面,此次俄烏沖突,對于俄羅斯而言其實也是一個幾十年難遇的歷史機遇,如果不能畢其功于一役,那戰爭等于就白打了。因此,在得到更多的好處,并達到俄羅斯的戰略目的之前,普京顯然并不愿意輕易停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赴俄羅斯進行為期三天的正式訪問。此前,中國外交部3月宣布,應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邀請,王毅將于3月至4月對俄羅斯進行正式訪問。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訪問期間,王毅將會見俄羅斯領導人,同拉夫羅夫舉行會談。中方愿以此訪為契機,同俄方一道推動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就下階段中俄關系發展和雙方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溝通。
俄羅斯外長(資料圖)
顯然,面對美國“聯俄制華”的企圖,中俄展現出高度默契。特朗普近期多次聲稱要“拆散中俄”,甚至將兩國關系比作“不該結成的婚姻”,但俄方明確回應“永遠不會背棄對華承諾”。王毅外長在兩會期間強調,中俄關系“成熟、堅韌、穩定,不受第三方干擾”,俄媒將此表態置頂頭版,直接回擊美國的離間意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