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初生,萬物復蘇,清明時節的踏青習俗自古便是人們與自然對話的重要儀式。從《詩經》的“采采卷耳”到王羲之的“曲水流觴”,中國人對春日的眷戀,不僅在于賞花觀景,更在于借自然之力滌蕩心靈。然而,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是否還能真正靜下心來,感受春風拂面、草木萌動的細微之美?帆書APP以“聽書”的形式,讓閱讀與自然共振,讓我們在行走間聆聽智慧,于露營時沉淀思緒。
《我的阿勒泰》:在荒野中尋找生命的詩意
主講人李曉愚解讀的《我的阿勒泰》,是作家李娟筆下那片廣袤而純凈的北疆土地。書中那些關于愛、生活和受傷的故事,會讓我們在自然的寧靜中,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保持內心的松弛感和對生活的熱愛。正如李娟所說:“世界就在手邊,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在這里,我不知道還能有什么遺憾。”這種對生活的豁達態度,或許正是我們在踏青時所需要的。
《閑情偶寄》:古人如何優雅地過春天
如果說《我的阿勒泰》帶我們走向荒野,那么李曉愚主講的《閑情偶寄》則教會我們如何像古人一樣,在尋常生活中發現春日的雅趣。李漁在這部生活美學經典中,細致描繪了經營美好生活的方法:要滋養閑情,在忙碌中洞察前景;要錘煉慧眼,在日常中創造新意。并告訴我們:人不能僅僅滿足于學會存活,而要學會生活。存活是被動地維持生存,而生活是要主動地介入,用一種積極、昂揚的姿態,過好屬于咱們自己的日子。
帆書APP以“用45分鐘左右聽懂一本好書”的承諾陪伴書友,讓閱讀不再局限于書房,而是融入春風、草地與星空。在清明踏青的季節,你可以選擇《我的阿勒泰》,感受李娟在阿勒泰的自由生活;也可以選擇《閑情偶寄》,品味李漁的生活智慧。除此之外,帆書APP春日踏青書單中還有《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樹》《消失的地平線》《走出荒野》等書籍的解讀,讓你在踏青時,不僅能欣賞自然的美景,更能通過聽書,讓心靈得到滋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