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萬物復蘇,氣溫回暖,晴朗干燥的天氣下,花粉、塵螨等過敏原也隨之活躍,全國多地正處于花粉過敏高發時期。對于駕駛人來說,過敏季會遇到哪些安全隱患呢?尤其是對患有過敏癥狀的駕駛人來說,開車出行需要注意什么?
一
過敏性疾病已成為全球流行病
過敏性疾病是一種可累及全身多個系統的免疫性疾病,表現為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結膜炎等類型。據世界變態反應組織(The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WAO)統計,全球過敏性疾病的總發病率高達22%,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21世紀重點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我國過敏性疾病呈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顯示,中國約有40%的人口患有過敏性疾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發病群體呈現低齡化趨勢,兒童過敏性疾病群體不斷擴大。
春季花粉過敏時間一般從3月中下旬開始,可持續到5月中下旬結束,秋季花粉過敏主要集中在7月至10月。據統計,在花粉傳播期,花粉過敏患者占過敏總人數的32.3%。花粉過敏元兇不是“花”,而是圓柏、楊樹、柳樹、榆樹、桑樹以及蒿草等綠色植物所產生的風媒植物花粉,其花粉顆粒相對較小、質量輕,被風吹后在空氣中大量飄浮,易致敏。這些樹木植物不僅遍布于公園和居民區,也大量存在于郊外、綠化防護建設,特別是圓柏,因其釋放出大量花粉,被風吹后在空氣中飄浮,又不易被察覺 ,號稱早春過敏最大“元兇”。即使花粉濃度較低的時候,也可能在霧霾天氣形成生物氣溶膠,再通過呼吸道、皮膚等途徑進入人體,引發呼吸道感染、哮喘、過敏等各種疾病。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 以及非本地植被引入影響 ,導致植被生存期和授粉期趨于延長,花粉產量更大、濃度增加,其中溫度是影響空氣中花粉濃度最為顯著的氣象因素 。今年3月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偏高。相關監測和數據顯示,部分地區今年的花粉季比往年提前了一周左右 。過早、過長的過敏季也意味著過敏癥狀出現更早,結束更晚,癥狀更嚴重。
表1 過敏原類型及常見致敏物質
二
過敏狀態駕車安全風險
過敏狀態駕車存在哪些風險?下面從過敏反應、藥物反應和應激反應三方面來具體分析:
(一)過敏反應
1.過敏性結膜炎發作干擾駕駛視線
眼睛瘙癢,分散注意。過敏性結膜炎堪稱“眼睛的酷刑”。開車時眼睛受到過敏原刺激后,主要表現為眼睛瘙癢,甚至奇癢難耐,頻繁想揉眼睛、不停眨眼,但越揉越癢,還分散駕駛人注意力。高速行車狀態下,在駕駛人揉眼的瞬間,視線從前方道路移開,隨即車輛可能偏離原本行駛車道,甚至引發操作失控、車輛碰撞事故。
視野模糊,妨礙觀察。過敏性結膜炎發作時,常伴有眼周發紅腫脹、分泌物增加、流淚等癥狀,以及有異物、干澀、刺痛、灼熱等感受,使駕駛人視線遮擋,進而引起視物不清,短暫性視野模糊,嚴重妨礙行車觀察和對周圍車輛、道路環境的感知判斷。尤其疊加過敏性鼻炎、皮膚過敏等癥狀后,駕駛人鼻涕眼淚俱下,以及拿紙巾、擦拭分泌物等危險動作,導致分心駕駛。
畏光怕風,開車閉眼。光線及風會加重對過敏性結膜炎患者的刺激,出現迎風流淚、畏光的反應。駕車時,在遇有陽光照射、駛出隧道、夜間行駛以及車內外空氣風流等情形時,出現眼痛不適、頻繁眨眼、不自覺閉眼行為,此時車輛會 陷入短時間盲駕狀態,極易導致失控、碰撞事故。
2.過敏性鼻炎引發駕駛人注意力與反應速度下降
當前,我國過敏性鼻炎患病率增長明顯 ,患者規模超過2.5億 。過敏性鼻炎不僅會影響正常呼吸,還可能干擾日常活動和夜間休息,對駕駛安全的影響不容忽視。
鼻癢流涕,反應力下降。過敏性鼻炎發作時,伴有鼻塞、鼻癢、以及噴嚏、流鼻涕等癥狀,通常還會合并過敏性哮喘等并發癥。相關研究證實,過敏性鼻炎會對患者的記憶、推理、計算等認知功能帶來負面影響。駕車時,過敏性鼻炎患者可能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對車速、車距、交通信號燈復雜信息處理效率降低,對道路潛在危險識別和感知能力下降,延長緊急制動反應時間。
睡眠障礙,疲勞駕駛。超半數以上成年過敏性鼻炎患者因夜間鼻塞、呼吸不暢導致睡眠障礙,次日易出現嗜睡、頭痛、乏力、精神萎靡等日間功能障礙。休息不充足情況下駕車,會加劇疲勞駕駛風險,導致駕駛人對道路環境變化反應不及時,誘發交通事故。
情緒波動,危險駕駛行為增加。過敏性鼻炎病程長且反復發作、需要經常面臨擤鼻涕等不便情形,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容易引發情緒不穩定、煩躁、焦慮、易怒、行動遲緩等負面情緒狀態。駕駛人在情緒不穩定狀態下,更易發生超速、闖紅燈、違法停車等危險行為,以及鳴喇叭頻率增加,人行橫道前減速讓行頻率減少等行為。
3.皮膚過敏影響駕駛操作
開車撓癢,引發連鎖危險。過敏性皮炎患者接觸過敏原后,皮膚及黏膜發生紅斑、丘疹、水皰、大皰、腫脹等癥狀,自覺明顯瘙癢。駕車時,為緩解皮膚瘙癢,駕駛人可能出現低頭抓癢,注意力分散,視線瞬間偏離,引發車輛壓線、偏離車道、碰撞周圍車輛風險,以及一只手離開方向盤抓癢、側身撓癢、解開安全帶撓癢等危險行為,導致身體動作幅度過大影響穩定性,引發踏板誤踩、遇緊急情況下未能及時接管方向盤、以及碰撞、側翻等連鎖反應。
(二)藥物反應
警惕“藥駕” 威脅安全。過敏性疾病是典型的慢性病,具有反復發作、難以根治的特點,很多患者需要服用抗過敏藥物。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療過敏反應的抗組胺藥物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不同程度的抑制和刺激作用,尤其是服用鎮靜類抗組胺藥后(馬來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第一代抗組胺藥)可能表現出幻覺、嗜睡、警覺性下降、視力模糊以及煩躁不安、緊張、失眠等不良反應。對照實驗研究顯示,服用抗組胺藥后(右旋馬來酸氯苯那敏),駕駛人大腦初級視覺皮質層和負責信息處理的頂葉部分功能受到抑制,即使沒有感覺困倦,但駕駛控制能力明顯下降,出現“蛇形”等偏離車道駕駛概率是未服藥組的2.46倍。
(三)應激反應
打噴嚏是一種去除鼻腔異物的保護性反射。過敏原進入鼻孔刺激鼻黏膜內的神經末梢,使之經過三叉神經發送信號到大腦的嚏噴中樞,經過深吸氣后迅速閉合聲門,隨后通過鼻腔和口腔迅速排出空氣,產生噴嚏(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目前打噴嚏導致的氣流速度最高可達每小時167公里,約46米/秒)。開車時打噴嚏會導致駕駛人車輛瞬間進入盲駕狀態,引發事故風險,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本能閉眼,看不見道路情況
人在打噴嚏時閉眼是一種自然的防御機制,保護眼球避免噴嚏氣流的沖擊、更好控制身體平衡,也防止噴嚏中的異物帶入眼睛。當駕駛人打噴嚏時,以60km/h的車速計算,那么每閉眼1秒鐘,車輛盲開約17m。
2.打噴嚏或將引起聽力下降
打噴嚏的震動可傳導至中耳,受強烈的氣流和壓力沖擊,可能引發中耳內聽小骨 、鼓膜破裂等風險,影響正常的傳音功能,產生聽力下降 、耳鳴、耳痛癥狀。駕車過程中打噴嚏,可能引發駕駛人短時間內聽不到聲音,無法有效通過聽覺辨別車輛以及交通環境聲音信號。
3.頭部及肢體收緊,觸發錯誤操作
在打噴嚏的瞬間,全身肌肉同時收縮,胸腔會產生巨大壓力變化,進而牽動頭部、腰部、背部肌肉劇烈收縮,甚至可能造成肌肉損傷、骨折 、腰脫等情況。開車因打噴嚏全身收緊,還會引起頭部、上肢、下肢等系列反應。
頭部:打噴嚏時,下意識彎腰、縮脖、低頭,導致駕駛人視線偏移前方道路,對前方突然出現的車輛、行人躲閃不及。
上肢:打噴嚏時,出現雙手同時離開方向盤、一手扶方向盤一手捂口鼻、扭轉身體取紙巾、手肘環繞口鼻等上肢動作,極易造成視線遮擋、方向盤扶握不穩,導致車輛行駛方向偏移,碰撞周圍車輛及道路設施。
下肢:駕駛人在坐姿位下打噴嚏,隨腰肌、背肌收縮,為減小胸腹腔氣壓變化,可能牽動腿部下意識蹬踩踏板支撐身體,導致油門剎車踏板誤踩、車輛突然加速行駛,加劇追尾風險。
4.連續打噴嚏,難以穩定控制車輛
鼻粘膜在持續受到過敏原刺激,或者前一個噴嚏沒有很好清理鼻腔時,會出現陣發性打噴嚏(連續5個以上),連帶身體哆嗦、顫抖。駕駛人連續打噴嚏時,可能導致方向盤偏移,引發追尾、碰撞事故。
三
過敏高發季出行安全提示
(一)總體出行原則
1.禁:身體不適切勿駕車
安全駕駛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其他交通參與者生命的尊重。每次出行前,駕駛人都要確保良好的身心狀態。身體如出現暈厥、惡心、乏力、睡眠不足導致身體疲勞等過敏引起的不適癥狀時,要果斷放棄駕車,從源頭杜絕帶病上路。
過敏癥狀患者謹慎評估身體狀態確需開車時,務必做到“三少”原則,即少開車、少開長途、少開夜車,盡量選擇乘車出行、公交出行。
2.防:做好防護,規劃出行
做好個人防護,阻隔過敏原。過敏性疾病患者通過佩戴口罩、密封式護目鏡(有硅膠保護套,緊密貼合眼睛,保護眼睛粘液),穿長袖透氣衣物等方式物理隔絕過敏原(車內、車外)。選擇佩戴框架眼鏡而非隱形眼鏡,減少對眼瞼等部位摩擦。駕車時,要保持口罩與面部貼合,阻隔水汽上升,防范眼鏡起霧影響行車觀察視線。
關注花粉監測信息,規劃出行時間路線。過敏患者原則上減少戶外活動,確需駕車出行時,提前規劃出行時間及路線。提前查詢出行區域花粉濃度監測預報,盡量避開10點至17點花粉濃度較高時段。選擇出行路線時,注意避開公園、戶外、郊區等過敏原集中的區域。
3.清:提前檢查車輛,清理過敏原
檢查車輛密封性。為有效阻隔車外過敏原,一要定期清理車輛冷凝管、水箱內污垢、花粉、柳絮、塵螨等附著物。二要定期清洗車載空調,定期對空調濾芯、濾網進行消毒保養,避免長時間使用沉積大量灰塵、塵螨。三要檢查車廂密封性能。日常清理車門密封條以及車窗、天窗導軌上的灰塵雜物。一旦發現密封條老化、開裂,要及時換新。
清理車內過敏原。車內密閉空間容易藏匿、沉積塵螨等過敏原,空調、加濕器等位置還容易成為細菌滋生地。要經常打掃車內衛生,尤其是注意清理地板、儲物格和座椅縫隙內的皮屑、食物殘渣、雜物碎屑、動物毛發。收起毛絨玩具、羽毛裝飾物、含毛地毯坐墊。
4.避:行車停車避開過敏原
避免開車窗通風。過敏患者在駕車時,要避免開窗通風,加劇車內花粉濃度,加重過敏反應。通過開啟空調內循環,達到保溫和車內氣流循環作用,有效阻隔車外過敏原。
避免在樹下停車。過敏患者優先選擇室內停車場,避開在公園、郊外等樹木密集、過敏原集中的地點。
(二) 過敏不適癥狀預防與應對
在駕車過程中遇過敏原引發身體不適情況時,駕駛人要做到“穩方向、減速度、靠邊停”三部曲,即第一時間雙手控制方向盤,同時平穩降低車速,觀察周圍車輛、行人情況,確認安全后靠邊停車,將車輛停在不妨礙其他車輛正常行駛的地方。如身體狀態嚴重不適難以移動車輛,停車后要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撥打求救電話。
1.過敏反應的預防與應對
提前預防過敏癥狀。對于有季節性過敏史的患者,在過敏季來臨或接觸過敏原前,可以提前準備常用過敏藥物,以及滴眼液、鼻腔噴霧等應急藥物。
駕車過程避免分心。駕車過程中撓癢、拿取紙巾、擦拭分泌物等小動作是典型的分心駕駛。開車過程中要保持全程專注,雙手扶握方向盤,準確控制踏板,確實難以忍受時,要在安全地點停車,排除干擾。
2.藥物反應的預防與應對
避免藥駕。抗過敏藥物對駕駛人注意力、反應力、應激反應能力以及精準操縱車輛部件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研究顯示,鎮靜類抗組胺藥物的半衰期一般為12~15小時,服用后一般需經過5.5個半衰期藥物才可在體內消除。也就是說服用抗組胺藥在82.5小時內(3.43天)都會存在藥物反應,不宜立即駕車 。建議過敏患者在停藥后至少4天后恢復駕車,即便是第三代抗組胺藥物(非鎮靜類)不良效果較輕,其藥駕隱患也不容忽視。
3.開車打噴嚏的預防與應對
按壓人中穴,減輕噴嚏感。噴嚏反射不是一觸即發的,而是要經過神經、呼吸、肌肉三大系統的協同運作,在胸腹腔積攢到足夠氣壓時,才會發生非自主排氣。為防范打噴嚏導致的駕車危險,在噴嚏呼之欲出的時候,駕駛人可以單手按壓人中穴(位于鼻子下方、上唇和鼻梁之間凹陷處),影響神經反射,從而緩解或延遲噴嚏打出。
(三) 春季騎車出行提示
春季騎行通勤、出游成為更多人選擇,但對于過敏體質者來說,騎車可能意味著更高的過敏風險。無論是電動自行車還是自行車,騎行時由于直接暴露在外界環境,長時間靠近機動車道,容易吸入大量汽車尾氣、空氣中過敏原和冷空氣,刺激呼吸道。此外,騎行過程中汗液增多也會增加飛蟲叮咬和皮膚敏感的風險。那么,騎車出行需要做好哪些防護措施呢?
1.做好物理防護:
佩戴防花粉或防PM2.5的口罩(N95或醫用外科口罩),減少吸入過敏原。穿戴長袖衣物,減少皮膚暴露,防止花粉附著或蚊蟲叮咬。
自行車騎行人佩戴護目鏡(或防風運動眼鏡)、面罩、頭巾,以降低致敏物迎面入眼的機會。
電動自行車騎行人佩戴全盔或帶有面罩的騎行頭盔,減少面部直接接觸外界空氣。
2.優化騎行路線和時間
優先選擇空氣流通好、綠化較少的道路(如非機動車專用道),減少花粉接觸。
適當降低騎行強度,避免高強度運動后汗液持續刺激皮膚。
過敏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地域性特征,除了當前的花粉過敏,接下來柳絮、塵螨、蒿草等典型的過敏原也將陸續到來,成為交通出行必須面對的課題。在此提醒廣大交通參與者:過敏出行勿大意,交通安全記心間。
參考資料
1.蘇菁菁.為什么過敏的人越來越多了[N].科技日報,2024-04-16(008)
2.Wang J. Sun M. Li G. Yin D. Hu C. & Sun J. (2023). The Spectrum and Age-Sex Patterns Among Outpatients with Allergic Diseases—Yichang City Hubei Province China 2018–2021. China CDC Weekly 5(31) 681–686.
3.四川成都發布《2025公園城市花粉指數》應對春季花粉過敏_人民日報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8207250-500006082847
4.張晴丹.過敏的人為何越來越多[N].中國科學報,2023-09-25(003)
5.葉滿山.大數據揭秘花粉過敏為何日益嚴重[N].醫學科學報,2024-08-30(006)
6.趙德?宇,葉彩華,王宇飛,姚軼鋒.京津冀地區氣傳花粉數據分析[J].植物學報,2021,56(06):751-76
7.北京花粉高峰期比去年提前4至7天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7158722172037341&wfr=spider&for=pc
8.https://news.qq.com/rain/a/20250321A08ZI800
9.劉祖國,姚勇,孫秉基,孫興懷,謝漢平,王紅,萬修華,崔敏,陳龍山,張梅.過敏性結膜炎的臨床特點[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4,(09):694-697.
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2333287335379284&wfr=spider&for=pc
11.駕駛員被一陣陽光刺了眼,“瞬盲”致小轎車撞上路邊大樹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233295525850185&wfr=spider&for=pc
12.顧瑜蓉,李華斌.《中國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22年,修訂版)》解讀[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22,22(02):209-211.
13.別讓過敏“偷”走你的春天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7791329245504834&wfr=spider&for=pc
14.Wilken JA,Berkowitz R,Kane R.Decrements in vigilance and cognitive functioning associated with ragweed-induced allergic rhinitis[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2002,89(4):372-380.
15.倪璟滋,萬文錦,程雷.變應性鼻炎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研究進展[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22,36(03):110-115+122.
16.劉花,宋錦暉,蘭寧,等.過敏性鼻炎對老年人睡眠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25,22(01):112-115.
17.岳勝清,任賢靈,羅通勇.變應性鼻炎對患者負性情緒影響的研究[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5,29(15):1336-1339.04.
18.鐘銘恩,洪漢池,袁志群.憤怒情緒對駕駛行為影響的實驗[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1,25(10):6-11.
19.孫舒放,Chris S. Dula,Cristi L. Adams.1282名駕駛員焦慮水平與危險駕駛關系研究[J].廣東醫學,2009,30(10):1413-1415.
20.曹斌.中西醫結合治療過敏性皮炎的效果及臨床優勢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4):201-202.
2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1830689755891942&wfr=spider&for=pc
22.https://mp.weixin.qq.com/s/M4HKy38D6dBQOWxBUG8G-Q
23.李華斌,王向東,王洪田,譚國林,陳建軍,徐睿,孟娟,張維天,楊欽泰,邱前輝,唐雋,葉菁,王德輝.口服H1抗組胺藥治療變應性鼻炎2018廣州共識[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18,18(03):149-156.
24.敬春艷.抗過敏大作戰:抗組胺藥解析[J].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24,21(10):124-126.
25.王成碩.抗組胺藥物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11,26(05):253-254.
26.服用抗組胺藥后開車危險[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0,28(03):600.
27.打噴嚏撕裂內臟,這種常見行為隱含想不到的風險- · 科普中國網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classify=0&ar_id=510449
28.打噴嚏撕裂內臟,這種常見行為隱含想不到的風險- · 科普中國網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classify=0&ar_id=510449
29.打噴嚏耳朵疼怎么回事
https://m.baidu.com/bh/m/detail/ar_12236646742920611531
30.健康生活 | 一個噴嚏竟使女子腰椎骨折,噴嚏的威力有這么大?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9480212
31.http://hn.cnr.cn/hnxz/aq/201301/t20130111_511756406_1.shtml
32.“藥駕”預警!吃了這9類藥后開車得注意喲!- · 科普中國網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classify=0&ar_id=492206
文 |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駕駛人安全研究部
聲明:如需轉載或開白名單,請留言聯系獲取授權!轉載須在文首標注來源交通言究社!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