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歲的楊紫裹著不合身的清宮裝,偷師寧靜演技。
2025年,33歲她攜著《國色芳華》里的牡丹商人,與《承歡記》的都市女性雙重身份,叩擊中國電視劇最高獎項的門環。
時光,仿佛被折疊成魔幻的鏡像。
從情景喜劇里走出來的鄰家妹妹,到扛起四大平臺收視率的"紫皇"。
楊紫用19年,完成從國民閨女,到劇壇女王的進化。
我們不禁要問:這位90后青衣,難道真能復刻劉亦菲的封神之路?
馬蘇那番話,說對了。
3月31日,是第30屆白玉蘭獎報名截止的日子。
這一屆白玉蘭獎的評選,范圍涵蓋了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開播的劇集。
在此期間,楊紫一共有兩部劇播出。
分別是現代都市劇《承歡記》,和古裝大女主劇《國色芳華》。
從演技和成績兩個方面來看,楊紫絕對有實力角逐白玉蘭獎。
在《承歡記》中,她是隱忍又堅韌的麥承歡。
與前男友辛家亮雨中分手那段,讓無數觀眾產生共鳴。
兩人拋開家庭背景懸殊之外,辛家亮也并非良人。
出事只會躲避,把女友推出去處理。
麥承歡終于無法忍受提出分手。
“我們放過彼此吧。”
楊紫這段戲是很多人分手時的真實寫照。
四目相對時,說些看似淡然的話。
轉過身后,才能真正釋放情緒。
在一些情緒爆發戲中,最能看出楊紫的功底。
她所表演出來的“爆發”,不是面目猙獰、歇斯底里。
而是符合人物和場景的宣泄。
無論是與母親決裂被打,還是奶奶去世那段,楊紫總能帶著劇外的觀眾一起哭。
再說《國色芳華》中,以往古偶里男女主的感情線才是最大看點。
但這部大女主劇更多觀眾卻更為牡丹和勝意的友情所動容。
兩人相識于微末,窮困潦倒,各有困境。
但仍然攜手相伴,白手起家,在京城做起了牡丹的生意。
當生意越做越大,兩人的矛盾逐漸凸顯。
牡丹生于商賈之家,自小見識不凡,眼界開闊,懂得女性要靠自己而活。
在經歷了前夫一家“吸血般”的生活之后,她更懂得自強自立的重要性。
可勝意不同,她是從小被封建禮教灌輸長大的女性,順從是她的底色,悲劇注定是她的結局。
兩人漸生嫌隙,心隔得越來越遠。
這對好閨蜜訣別那場戲,堪稱全劇高光時刻。
楊紫將牡丹的善良和溫柔展現得淋漓盡致,也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除了自身有演技以外,楊紫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
尤其是《國色芳華》,直接讓芒果躍升為四大平臺之首。
網友辣評:“別人都是扛劇,楊紫已經開始扛平臺了!”
就連該劇組參加的綜藝《你好星期六》,也直接拉爆收視率,創下3年新高。
亮眼的成績讓平臺直接稱呼楊紫為“紫太后”“紫皇”。
當然,楊紫并非只在芒果臺才有如此亮眼的成績。
細數四大平臺,她處處有爆劇。
酷子的《香蜜》,獼猴桃的《親愛的,熱愛的》,鵝廠的《長相思》。
不知不覺間,楊紫早已成了“收視保障”。
既有實力,又有市場,楊紫角逐白玉蘭,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正因如此,4月剛開始,就傳出了關于楊紫的好消息。
4月1日,有消息稱新劇《生命樹》,楊紫會是一番。
楊紫如果能出演這部劇,咖位必會更上一層樓。
這部劇制作班底是正午陽光,網傳男主角是胡歌。
配角是梅婷、李光潔這種級別的。
扛劇女王+白玉蘭視帝,再加上黃金配角,這劇不火,天理難容。
現在看來,楊紫真的走上了女演員的另一條大路。
當同期的女演員,或因演技不佳被質疑,或流連綜藝鞏固人氣,又或是談情說愛享受人生。
楊紫都一直堅定地走在自己認定的路上。
別人說她長相不夠漂亮,她就逼自己減肥。
說她體態不好,她就健身練儀態。
從《國色芳華》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出楊紫的儀態非常到位。
脖子又細又長,沒有一點前傾。
凡此種種,只為了一個目標——當好一名演員。
從曾經不被看好的“鑲邊人物”,一步一步成為90花的領軍人物。
現在的聲與名,都是楊紫應得的。
有人很奇怪:楊紫演過這么多角色,為什么每次看她的新劇都不會出戲?
按理來說,如果一名演員有出圈角色之后,觀眾在看她的戲總會看到曾經爆火角色的影子。
但這個問題,卻從未在楊紫身上出現過。
關于這個問題,馬蘇給了我們答案。
“她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她不會讓你看到重復,即便是類似的角色,她會讓你看到一瞬間的靈動。”
不拍戲的時候,很少能看到楊紫出現在綜藝上。
似乎出了戲她就“消失”了。
清醒的楊紫早就走上了另一條大路:
不聽穿林打葉聲,勇破迷煙向遠行!
她正在活成“第二個劉亦菲”!
劉亦菲作為85花中的佼佼者,也曾無數次被誤解,被質疑。
有人嘲她膀大腰圓,有人嘲她不及其他85花。
但她總是沉默不語,然后用一部一部作品進行無聲且有力的回擊。
現在的楊紫與劉亦菲有很多相通之處。
一個是85花頂流,一個是90花頂流。
兩人都是默默努力,不好張揚的性子。
除了在作品中見到她們,她們鮮少出現在綜藝節目中。
劉亦菲憑借一部《玫瑰的故事》,帶火了黃玫瑰。
楊紫憑借一部《國色芳華》,帶火了牡丹花。
兩人也都是童星出身,從小生活在繁華的娛樂圈。
但都能耐住寂寞,穩扎穩打,最終成功轉型。
她們二人無疑是女演員成功的“現實例子”。
劉亦菲一路走來,伴隨爭議,也伴隨掌聲。
可她依舊是眾人心中無可替代的“女神”,一經出現,便是焦點。
如果楊紫能夠繼續保持,就有可能重新書寫劉亦菲的輝煌。
畢竟這兩人都是“實力與市場齊飛”的代表人物。
在橫店此起彼伏的造星神話里,楊紫像株逆季生長的木棉。
當輿論熱衷討論"誰能成為下一個楊紫"時。
她早已把目光,投向更遼闊的疆域。
正如《國色芳華》中穿越寒冬的牡丹:真正的綻放,永遠在下一個春天。
或許某天,當我們回望這段青衣進化史時會發現。
她從未追逐任何人的軌跡,只是在用每個角色,丈量演員的無限可能。
畢竟在演技的星辰大海里,每個認真跋涉的人,終將成為自己的坐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